“止汗三合汤加减”治疗自汗症
多年来,本人采用“止汗三合汤加减(自拟方名)”治疗自汗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剂组成:
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龙骨10克,牡蛎30克,浮小麦10克,仙鹤草15克。
方剂解析:
本方以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为基础,益气固表以治本;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以治标;辅以牡蛎散(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汗,龙骨镇惊安神,仙鹤草补虚并能增强止汗之效。全方标本兼顾,共奏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收敛止汗之功。
临床应用
主治证候:
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所致自汗。
症见:动则汗出、恶风、神疲乏力、易感冒等。
临床加减:
气虚甚者:加党参10-15克,增强补气之力,适用于乏力、气短明显者。
阳虚甚者:加附子6-9克(先煎),温阳散寒,适用于畏寒肢冷、冷汗不止等阳虚证。
血虚者:加当归10克,养血活血,适用于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
临床案例
案例1:气虚自汗(术后体虚)。
患者:男性,45岁,术后3个月,自汗严重,动则汗出,乏力气短。
治疗:原方加党参15克,连服2疗程后,汗出减少,体力恢复。
案例2:阳虚自汗(更年期女性)。
患者:女性,52岁,畏寒肢冷,夜间冷汗淋漓,失眠多梦。
治疗:原方加附子6克(先煎)、龙骨增至15克,1疗程后症状显著改善。
案例3:营卫不和(慢性疲劳)。
患者:男性,38岁,长期疲劳,易感冒,自汗频繁。
治疗:原方加浮小麦15克,桂枝增至10克,3疗程后体质明显改善,汗出正常。
注意事项:
疗程与剂量:每日1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若症状未缓解,需复诊调整方剂。
煎服方法:建议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禁忌:
湿热内蕴、实热证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外感发热期间不宜服用。
总结:
此方集益气、固表、调和、收敛于一体,是治疗自汗的有效方剂。临床应用时需结合患者体质与症状,灵活化裁,以达到最佳疗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桂枝汤证治验案 赵功明
曹颖甫先生于书中首案即录其亲身所验之桂枝汤证。此案看似简单,仅数症一方便愈,然实为彰显仲景辨证论治精神之典范。治法唯宜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桂枝汤正为此证而设。 -
不在消胀在升降,非独治胃重调肝,从肝胃同治破解二十年痞满困局 彭幽
不在消胀在升降,非独治胃重调肝,从肝胃同治破解二十年痞满困局——一例展现中医病机思维的典型医案姓名:田某某性别:男年龄:58岁职业:个体经商,某小学班车司机就诊日期:2022年7月5日反复心下痞满20年,右胁腹部不适半年。 -
伤寒论第132-133条 李华歆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好了,我们还是讲讲今天的话题吧,第132条讲的是原则,说如果你看到了有人得了“结胸证”,不能看到了就马上就用“陷胸方”,为啥?第133条说的也是原则,说患者当下病情虽然完全符合“结胸证”,这个时候用“结胸方”了吧,不行,为啥? -
治“胸闷、胸痛3月余,加重1周。”案 宗琪
患者:毛某性别:女年龄:55岁初诊日期:2025年7月29日主诉:胸闷胸痛3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诉近3月来胸闷胸痛,曾于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未查出器质性病变,予输液治疗后症状略微好转。 -
扶阳使人快乐,躁郁也能用扶阳法 原恩泽
患者4月来就诊,恰是春季,“桃花病”、“桃花疯”高发期,扶助阳气,助肝生发,则病可愈。方用苓桂术甘汤拨通,附片助阳,淫羊藿、山楂、砂仁帮助“消化”附片之力,菖蒲开心窍,合欢皮对症治疗,本经说合欢皮令人欢乐无忧是确其效果的。 -
经方实验录—论“痹症”的治疗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女年龄:62岁初诊日期:2025年7月8日主诉:右膝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半月余。 -
益气养阴法治疗呕吐案 张洪海
舌红无苔,脉沉弦病机:阳明胃热,气阴两虚治法:清热益气养阴竹叶12,生石膏30,西洋参10,麦冬15炙草10,姜半夏10,生地黄15,干姜8桂枝10,火麻仁20,大枣10,玄参15服药2天,反馈精神状态明显转佳,家属诉呕吐未作,大便通畅,且患者说话声音明显 -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三条(一) 张宝华
一百二十三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病已经入内了,是由于极吐所致。假若要是如此的话,可以“与调胃承气汤”。一般吐下之后,得吃点调胃承气汤,微和一下胃气才能纳食,不然是不行的。 -
食入即吐伴小便疼热1周余,经方一剂愈 宗琪
患者:车某某性别:男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30日主诉:食入即吐伴小便疼热1周余。 -
气阴不足 谢江强
气阴不足姜某,男,10岁。肺炎以后,时易感邪,面色欠华,乏力汗多,乳蛾时炎,舌红口干,便下欠畅,小溲量少,肺之气阴不足,当以益气养阴。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二) 张宝华
这个桂枝汤在很长一段时间就被人认为是个热药,确实它是个甘温的药。有人就说了,病人都发烧了,你看他正烧着呢,你还给桂枝汤吃,那还不得着火呀!
-
伤寒论第七条(三) 张宝华
他还说:“这是个约略之词。真正的伤寒病,我也得过,六七天的时候是个要紧的关头,病好不好在这个时候很关键。老太太们都知道,这几天是憋汗的时候,好,大约在这个时候;不好,在这个时候也减轻。那么在六七天的时候减轻,这个病就没问题了。那么这个数呢,也是约略之词。”
-
温经汤治“经前头痛伴恶心烦躁8年余”案 宗琪
患者:杨某某性别:女年龄:39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21日主诉:经前头痛伴恶心8年余。当以温经汤主之。
-
伤寒论第四条(三) 张宝华
可见这个病依始就似感冒一样,它就有个前奏,咱们拿传统的望闻问切就是这个结论,这是合理的诊断。这个“传”,咱们先生的书讲表里相传,开始病在外,它往里头传,传入半表半里,再传入里,随着条文的展开,先生会陆续说这个传变的方方面面,届时大家就知道了。
-
治水湿的思维 高颖
此时,茯苓、猪苓、滑石、通草、泽泻等利水渗湿之品发挥作用,将水邪彻底排出体外。若舌体胖大,加泽泻、车前子、猪苓等利水药物,能增强利水渗湿之效,加速水饮排出。中医治水湿之法,通过多方面综合考量与用药,体现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妙。
-
从验案探讨初次服用中药为何产生惊人效果 翟争
此次腰酸最为困扰,所以温补脾肾是此次治疗重点,方仍延用理中汤,加桂附地黄丸,脾肾同补。10月24日患者反馈:服用一顿后,相关症状改善,要求药停后服用膏方继续调补。从未服用过中药的患者,初次服用中药时,辨证无偏差的情况下,效果一般都比较好,甚至于超过医患预期
-
伤寒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
伤寒论第六十二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六十二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伤寒论》第五十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
伤寒论之第五十八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二字无所具指,这就是范论啦!这是治疗疾病的三大法。这三大法,无论我们用来治疗什么病,适用的都是实的,目的就是攻实祛病,好恢复人体的健康。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三) 张宝华
对不对,你看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用了三两,这分量也是重的,就是针对这个,治那个“但头汗出”,对不对。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以柴胡为君的,你看八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