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32-133条

2025.08.24 555阅读 评论数 5 16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好事总是需要时间,不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是做不成大事的。想吃核桃,就是得首先咬开坚硬的果壳。”
             ——格里美尔斯豪森


1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1

2025

 前几天一个老患者过来找小编闲聊问了小编一句话让我深思很久!

 “李医生,你是中医,怎么不见你怎么开中药呢?”

 我想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很疑惑的,首先,小编确实是中医,但是目前在全科中医的岗位上,平时接触的患者也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认同中医的,也有只是过来开药的,也有上来就说医生我不吃中药的……所以小编就像是一个做饭的厨师,很难做到众口难调!

 在全科门诊上,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三个字概括就是“简”、“廉”、“快”,“简”就是“简单”,你给我开的药不要太多,又是外用的、又是口服的、又是泡脚的……花样虽然不少,但是我就是想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治好,“廉”就是“便宜”,不能搞的太贵,虽然现在大部分的患者都有医保,但是你也不能搞的太过分,而且说实话现在中药并不便宜,一副中药动不动就几十块钱,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而“快”有几层含义,第一就诊时间快,我不去大医院看病就是因为去医院要排队,而去基层是因为就在家门口,相对方便一些,但是你也不能让我在这里等很久吧,第二就是要见效快,这也是患者不愿意接受中药治疗都原因,年轻人本来上班就很累了,你让他吃中药,他没时间熬,只能代煎,代煎得冰箱保存,喝药的时候得热吧,这都浪费时间,中药寄过来的时候可能都第二天了,这就是不方便!

 所以种种因素影响下导致了小编平时确实不怎么开中药,但是我也并不是不想开,遇到合适的情况,我也会建议患者吃中药试试,也有很多患者愿意找小编开中药的,只是比起普通全科都患者这个比例少了很多,还有小编不会去劝患者吃中药,只是“建议”,“劝”和“建议”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来到饭店,服务员跟你说我家特色是锅包肉,很多人都点,不好吃不要钱,这个就是“劝”,“劝”是有点半推半就,你这个病只能吃中药,西药副作用太大……这些话小编都不会跟患者说……小编只是会说你这个病可以试试中药治疗,决定权在患者,小编也没有标榜着自己是什么名医,治好多少患者,经验多么丰富,也是建议,你愿意就试试,不愿意不拉倒!

 回想起当年小编上大学和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开了多少中药,治好多少患者是个很值得炫耀的事,现在小编想一下觉得有点幼稚,能够解决问题也许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基层中医更应该在如何切实有效的利用中医真的解决患者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让患者吃中药调理!

  

 好了,我们还是讲讲今天的话题吧,第132条讲的是原则,说如果你看到了有人得了“结胸证”,不能看到了就马上就用“陷胸方”,为啥?你得先评估一下,先看看患者的脉证,如果此时患者脉见“浮大”说明患者此时虽然有“结胸证”,但是病的趋势还是在表,既然表证明显,你就不能一股脑都用下法,还是那个原则,不可以妄下,先以解表为主,试试看,不行再下也不晚,如果此时用了下法,会导致病情恶化,发生坏证!


 第133条说的也是原则,说患者当下病情虽然完全符合“结胸证”,这个时候用“结胸方”了吧,不行,为啥?此时患者出现了“烦躁”,可以说“烦躁”属于一种精神状态,类似焦虑的状态,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烦”和“躁”其实是有区别的,“烦”属于火旺,而“躁”属于水虚,二者虽然有区别,放在一起用也通常指的是患者有了“伤阴”的表现,在第110条中提到“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说明“躁烦”的后果可能是更严重的精神症状,而结胸证患者见到“躁烦”说明患者本身可能就“阴”不足,你用“陷胸类”去下,只会更伤“阴”,应用下法是要有前提的,一个是“趋势”,表证没有了,有了“里实”,一个是“津液”,这个说白了就是患者禁得住你折腾,如果已经很虚的人,你再去只会加重病情,还有一个就是“急”,《伤寒论》有许多关于“急下”的条文,这个是救急的!


 研究经方诊疗久了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层出不穷,开始抛出一个道理,你觉得这个好像是金玉良缘,但是马上告诉你这个不是绝对了,所以你开始怀疑,长心眼了,知道看看同样的情况还得注意考虑别的,这个就是鉴别思维,等你觉得这会差不多了吧,突然又告诉你之前的也不完全是,也有特殊情况,这就是“特事特办”,某方并不是只能治这个病都,你得学会灵活变通,好比是摆积木,各种形状,你根据你需要的形状去摆,没有固定的,这个时候你再回头看,发现学了“伤寒论”又好像没学一样,为啥?都忘了……小编现在就是这个状态,唉,不知道啥时候能更进一步!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关注经方苑

专心

专注

专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二) 张宝华

    就是骤然间发生了高度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人体也会有悸动的反应,对不。因此这个叉手自冒心的缘故就是这个这些啦!咱们这个方主要还是用它降气冲,也治心悸,四两桂枝嘛,这个量不可谓小啦!他也没补充阴津的作用呀!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很有可能是没有合理的应用桂枝汤。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八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知犯是在旧喘的基础上新感了太阳病,那么得用桂枝汤来解肌发表,同时得兼顾他的旧喘这个病,加厚朴,杏子就是针对于此的。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刘某,女,37岁。主诉:颈部疼痛伴右上肢疼痛1周,加重3天。避风寒,畅情志,不适随诊。

  • 为什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 谢江强

    为什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吃重口味的食物多了,肝脾功能失调;二是情绪不好;三是孩子的左右脑发育不平衡。孩子的妈妈感叹道:“罗老师,为了让孩子上这个学校,我们做家长的可没少费心……”

  • 多年胃寒不再难缠,这张方子用的跟别人不一样!(包头中医) 翟宝利

    患者喝完前四副后,胃寒症状明显好转,其它症状随之减轻,效果很好。受家父医承影响,发扬包头翟氏中医。②此文章为本人原创,如发现他人盗用此医案,必追究法律责任。

  • 不管什么体质,都要先调好脾胃再说 谢江强

    所以,调理身体的关键是脾胃,但是调整的根源是情绪,如果情绪失常,肝气不舒,那怎么调理脾胃也没有用。贪、嗔、痴出现以后,会导致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度,出现肝气不舒的情况。总之,情绪有问题就会让人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就会影响脾胃,伤肾、伤肺……

  • 11种足跟痛 潘洪波

    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足跟痛常见以下几类:1、跖筋膜炎;2、跟下脂肪垫炎;3、跟腱末端病;4、Hagland畸形;5、跟腱炎;6、跟腱腱围炎;7、跟骨高压症;8、跗骨窦综合征;9、跟骨

  • 半夏泻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 张宝华

    由于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因此其诊断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方可确诊。中医临床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食欲不振等症状,甚合半夏泻心汤方证。

  •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胀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胀痛叶某某,男,7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4年1月18日初诊。1月22日电话随访,脐下胀痛未再出现,而且睡眠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