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32-133条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1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1

2025
前几天一个老患者过来找小编闲聊问了小编一句话让我深思很久!
“李医生,你是中医,怎么不见你怎么开中药呢?”
我想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很疑惑的,首先,小编确实是中医,但是目前在全科中医的岗位上,平时接触的患者也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认同中医的,也有只是过来开药的,也有上来就说医生我不吃中药的……所以小编就像是一个做饭的厨师,很难做到众口难调!
在全科门诊上,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三个字概括就是“简”、“廉”、“快”,“简”就是“简单”,你给我开的药不要太多,又是外用的、又是口服的、又是泡脚的……花样虽然不少,但是我就是想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治好,“廉”就是“便宜”,不能搞的太贵,虽然现在大部分的患者都有医保,但是你也不能搞的太过分,而且说实话现在中药并不便宜,一副中药动不动就几十块钱,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而“快”有几层含义,第一就诊时间快,我不去大医院看病就是因为去医院要排队,而去基层是因为就在家门口,相对方便一些,但是你也不能让我在这里等很久吧,第二就是要见效快,这也是患者不愿意接受中药治疗都原因,年轻人本来上班就很累了,你让他吃中药,他没时间熬,只能代煎,代煎得冰箱保存,喝药的时候得热吧,这都浪费时间,中药寄过来的时候可能都第二天了,这就是不方便!
所以种种因素影响下导致了小编平时确实不怎么开中药,但是我也并不是不想开,遇到合适的情况,我也会建议患者吃中药试试,也有很多患者愿意找小编开中药的,只是比起普通全科都患者这个比例少了很多,还有小编不会去劝患者吃中药,只是“建议”,“劝”和“建议”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来到饭店,服务员跟你说我家特色是锅包肉,很多人都点,不好吃不要钱,这个就是“劝”,“劝”是有点半推半就,你这个病只能吃中药,西药副作用太大……这些话小编都不会跟患者说……小编只是会说你这个病可以试试中药治疗,决定权在患者,小编也没有标榜着自己是什么名医,治好多少患者,经验多么丰富,也是建议,你愿意就试试,不愿意不拉倒!
回想起当年小编上大学和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开了多少中药,治好多少患者是个很值得炫耀的事,现在小编想一下觉得有点幼稚,能够解决问题也许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基层中医更应该在如何切实有效的利用中医真的解决患者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让患者吃中药调理!
好了,我们还是讲讲今天的话题吧,第132条讲的是原则,说如果你看到了有人得了“结胸证”,不能看到了就马上就用“陷胸方”,为啥?你得先评估一下,先看看患者的脉证,如果此时患者脉见“浮大”说明患者此时虽然有“结胸证”,但是病的趋势还是在表,既然表证明显,你就不能一股脑都用下法,还是那个原则,不可以妄下,先以解表为主,试试看,不行再下也不晚,如果此时用了下法,会导致病情恶化,发生坏证!
第133条说的也是原则,说患者当下病情虽然完全符合“结胸证”,这个时候用“结胸方”了吧,不行,为啥?此时患者出现了“烦躁”,可以说“烦躁”属于一种精神状态,类似焦虑的状态,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烦”和“躁”其实是有区别的,“烦”属于火旺,而“躁”属于水虚,二者虽然有区别,放在一起用也通常指的是患者有了“伤阴”的表现,在第110条中提到“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说明“躁烦”的后果可能是更严重的精神症状,而结胸证患者见到“躁烦”说明患者本身可能就“阴”不足,你用“陷胸类”去下,只会更伤“阴”,应用下法是要有前提的,一个是“趋势”,表证没有了,有了“里实”,一个是“津液”,这个说白了就是患者禁得住你折腾,如果已经很虚的人,你再去只会加重病情,还有一个就是“急”,《伤寒论》有许多关于“急下”的条文,这个是救急的!
研究经方诊疗久了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层出不穷,开始抛出一个道理,你觉得这个好像是金玉良缘,但是马上告诉你这个不是绝对了,所以你开始怀疑,长心眼了,知道看看同样的情况还得注意考虑别的,这个就是鉴别思维,等你觉得这会差不多了吧,突然又告诉你之前的也不完全是,也有特殊情况,这就是“特事特办”,某方并不是只能治这个病都,你得学会灵活变通,好比是摆积木,各种形状,你根据你需要的形状去摆,没有固定的,这个时候你再回头看,发现学了“伤寒论”又好像没学一样,为啥?都忘了……小编现在就是这个状态,唉,不知道啥时候能更进一步!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关注经方苑

专心
专注
专业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脏虚兼积 谢江强
脏虚兼积吴某,女,10岁。膏方调理当以健脾益气,兼以运脾消积(湿)。6岁小囡,体弱易感,面色少华,伴有花斑,形体较瘦,偶有腹痛,纳谷不香,舌苔薄浮,二便尚调,此脾虚气机不畅,治以健脾理气为主。总之其为虚实互夹之证,但以虚为主。 -
柴胡桂枝汤治“乏力伴入眠难1年余”案 宗琪
患者:张某性别:女年龄:37岁初诊日期:2025年4月21日主诉:乏力1年余。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从"痰瘀互结"谈代谢综合征的破局之道 刘颖
一位腹大如鼓的中年男性,体检报告上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压三项标红,西医诊断"代谢综合征"。医者若只见血糖、血脂之标,不察痰瘀互结之本,终是扬汤止沸。 -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四) 张宝华
依据仲景这个书,以及历代医家的对这个脉的认识,这里这个脉涩有待商榷,这个有疑问。咱们心里先有个数,那么《伤寒论》里的错字还是有的,这个“脉涩”,各家的注解差不多,说由于表实得厉害,不得汗出,血在脉里头反倒受了阻碍,这个状态下的涩。 -
春天注意可能会出现玄冥反应 吴志平
瞑眩反应是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现象,外观看似病情加重,实际是正邪交争到某一阶段,随着药物对人体正气的辅助,正气逐渐恢复,有力驱邪外出,使邪有出路的反应,常预示病情即将好转或者痊愈。 -
经方应用实录:肾著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案 石仙洪
且症状遇寒湿加重,得温稍减,舌脉符合寒湿困阻之象。故以肾着论之、治之。 -
咽部不适,别只用半夏厚朴汤 赵阳
今天的医案分享,今天是一则无诱因咽干不适多年的患者,曾于多地辗转就诊效果不佳,经过我的辩证分析找出病因,治疗效果很好,与大家分享!本案提示我们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转换思路,辩证得当,方可效佳。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失眠5年案 宗琪
诊断:太少两感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3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大枣6个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葛根60g制附片15g苦杏仁15g厚朴30g薄荷10g香附30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 -
伤寒论第三十五条(一) 张宝华
三十五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三十五条这儿,麻黄汤出世了。它有两个证型,一个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一个是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伤寒论第三十二条(二) 张宝华
这个《热论》与我们这个书太相关了,录在这儿,大家自己去读,咱们这个书才到太阳中篇,对于二者来说,现在作什么结论都尚早,就先说这些,大家先心里有个数,这个意识先上来。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二) 张宝华
就是骤然间发生了高度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人体也会有悸动的反应,对不。因此这个叉手自冒心的缘故就是这个这些啦!咱们这个方主要还是用它降气冲,也治心悸,四两桂枝嘛,这个量不可谓小啦!他也没补充阴津的作用呀!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很有可能是没有合理的应用桂枝汤。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八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知犯是在旧喘的基础上新感了太阳病,那么得用桂枝汤来解肌发表,同时得兼顾他的旧喘这个病,加厚朴,杏子就是针对于此的。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刘某,女,37岁。主诉:颈部疼痛伴右上肢疼痛1周,加重3天。避风寒,畅情志,不适随诊。
-
为什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 谢江强
为什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吃重口味的食物多了,肝脾功能失调;二是情绪不好;三是孩子的左右脑发育不平衡。孩子的妈妈感叹道:“罗老师,为了让孩子上这个学校,我们做家长的可没少费心……”
-
多年胃寒不再难缠,这张方子用的跟别人不一样!(包头中医) 翟宝利
患者喝完前四副后,胃寒症状明显好转,其它症状随之减轻,效果很好。受家父医承影响,发扬包头翟氏中医。②此文章为本人原创,如发现他人盗用此医案,必追究法律责任。
-
不管什么体质,都要先调好脾胃再说 谢江强
所以,调理身体的关键是脾胃,但是调整的根源是情绪,如果情绪失常,肝气不舒,那怎么调理脾胃也没有用。贪、嗔、痴出现以后,会导致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度,出现肝气不舒的情况。总之,情绪有问题就会让人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就会影响脾胃,伤肾、伤肺……
-
11种足跟痛 潘洪波
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足跟痛常见以下几类:1、跖筋膜炎;2、跟下脂肪垫炎;3、跟腱末端病;4、Hagland畸形;5、跟腱炎;6、跟腱腱围炎;7、跟骨高压症;8、跗骨窦综合征;9、跟骨
-
半夏泻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 张宝华
由于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因此其诊断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方可确诊。中医临床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食欲不振等症状,甚合半夏泻心汤方证。
-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胀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脐下胀痛叶某某,男,7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4年1月18日初诊。1月22日电话随访,脐下胀痛未再出现,而且睡眠明显好转。
学习
学习
学习了
学习了
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