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消胀在升降,非独治胃重调肝,从肝胃同治破解二十年痞满困局

2025.08.25 163阅读 评论数 11 42

不在消胀在升降,非独治胃重调肝,从肝胃同治破解二十年痞满困局——一例展现中医病机思维的典型医案

【患者信息】
姓名:田某某 性别:男 年龄:58岁
职业:个体经商,某小学班车司机
就诊日期:2022年7月5日

【主诉】
反复心下痞满20年,右胁腹部不适半年。

【现病史】
患者自诉20年前诊断为慢性胃炎。反复心下胀满不适,纳差,形体高大却不欲饮食。腹部胀大如鼓,按之较柔软,伴嗳气。胃中嘈杂感,头晕沉重,整日昏昏欲睡,望之精神较差。
尤令其苦恼者,半年前出现右胁连及右上腹部不适感,非痛非胀无皮损,但患者自诉不适。夜间尤为明显,影响睡眠。必须用风湿药膏外贴方能减轻。胃胀伴胃痛,不敢食生冷之品,食之必加重。二便调。患者期间辗转求医,多方诊治,汤药屡更,收效不显,深为所苦。

【望诊】
观其舌淡,苔微腻,舌体中部稍有凹陷,边有齿痕,舌底络脉迂曲。

【切诊】
切脉左弦而右弱。

【进一步问诊】
乃问曰:“近日脾气是否见长?”答曰:“所言甚是也。近日易生气,有时还会与顾客有争执但无法自制。”

【病机分析】
至此,病机已明,乃肝胃不和。胃病日久,脾胃气虚则肝木乘虚横克,因而出现诸症。肝气愈盛则脾气愈虚,二者相因积损,形成恶性循环。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言:“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可见,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所言非虚也。

【治法】
治之者,当肝胃同调。一以疏肝,一以和胃。同时兼顾久病之虚,补益中气。

【选方】
柴胡疏肝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初诊方药】
黄芪15g,党参12g,当归10g,香附10g,厚朴20g,白术12g,柴胡12g,白芍12g,川芎10g,鸡内金20g,陈皮10g,升麻5g,五味子6g,天麻15g,炙甘草6g
5剂,水煎服,日分温服

【二诊】
诉服药后诸症大减,头晕全止,胃痞及右胁腹不适减轻大半,已无嗳气,食欲改善,食量增加。生气次数显减,并能自制。
病既显效,守方继进,稍事加减。

【治法】
疏肝和胃补中

【二诊方药】
黄芪15g,柴胡12g,香附10g,白术12g,升麻5g,枳壳10g,陈皮10g,当归10g,厚朴20g,党参12g,白芍12g,天麻15g,焦山楂15g,鸡内金15g,郁金10g
5剂,水煎服,日分温服

【三诊】
继进五剂,症状进一步改善,望之精神较前大进,胃脘部已无胀满,饮食觉有香味。
尤令其喜者,患者服药来睡眠大为改善。余告之曰:“此乃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今脾胃之气已和,岂有卧不安之理耶?”其笑然。

【处方】
药中肯綮,予二诊原方5剂。

【医嘱】
忌食生冷忌辛辣炙煿,忌久坐空调房。

【随访】
药又五剂。正值我南下求学之时,患者来告诸症悉愈,特来言谢。嘱其调畅情志,切勿生气与动怒,节饮食,不食生冷油腻之品。

【按语】
柴胡疏肝散与补中益气汤,皆为中医经典时方。二者相合,于肝胃不和合并中气不足之证,每奏良效。柴胡疏肝散实脱胎于仲景四逆散,向为疏肝理气活血之要方;补中益气汤则出自东垣《脾胃论》,取其甘温除热之法,善调气火失调、升降失常之内伤热中证。方中升清之药,如升麻,用量宜轻,三五克足矣;而本案中柴胡因取其疏肝之用,故用量可稍重。

患者见嗳气之症,未投降逆之品而嗳自止,何也?盖因清阳既升,浊阴自降,此乃“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之理也。再者,治脾胃之疾,不可纯补,亦不可纯消,贵在消补兼施。故佐入焦山楂、鸡内金等品,助其运化消导。厚朴一味,消胀如神,非重用不能尽其功,须用至二十克以上,仲景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已示其范例。川芎之药,一取其行气解郁,二因久病多瘀,用之活血化瘀。天麻平肝息风,以止其晕。

全案辨证精准,因证选方,因方遣药,选方有据,遣药得宜,故有显效。

中医临床之要,首重辨证;医者临证,贵在审察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始立“病机”之旨,列五脏病机五条、六气病机十二条、上下病机二条,凡十九条病机。细究其义,五脏与上下病机,主言病变部位;六气病机,则言病邪性质。故病机之要,可概括为“病位”与“病性”二者。昔张景岳释之甚切:“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此言病机既为疾病之枢要,亦涵其传变之势,是谓病势。


故医者能明病之所处、邪之性质、势之趋向,即得病机真义,辨证方能中的。既识其证,则因证选方;方既立,则因方遣药。选方未必求奇猎异,但求契合病机。平正简约之方,亦可愈大病;看似平常之法,每收出奇制胜之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彭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救命神方------小续命汤 贾小龙

    初识此方无意中阅览孙思邈真人的《备急干金要方》,才知小续命汤,当时疑惑“续命”二字,甚为不解,以为和后世医家一般,为大补之剂所为。

  • 伤寒论第七十四条 张宝华

    七十四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水逆依然是五苓散证的继续,自然还得用五苓散。

  • 伤寒论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浅谈 高帆

    伤寒论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浅谈小柴胡汤,源自中医经典《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服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三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例如,患者张某,男性,50岁,因急性胰腺炎住院,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周后病情明显好转,腹痛消失,食欲恢复。

  • 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浅析 高帆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探讨《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体会与应用。辨证论治是关键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语《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但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 伤寒论第六十八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八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随着这个太阳病的深入,也讲了与其相关的事宜,这条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 晕厥病例抢救的前前后后 马亮

    没想到在第2天就遇到了晕厥的病例。病重抢救的就更少了。马驰医生给做血糖测试的时候,我就说,你这是选一个手指头刺血检测,如果是5个手指头尖都扎了,多挤几滴血出来,这个就是中医急救了,十宣放血。

  • 假如。。 陈鹏

    假如下辈子不当医生,下最早的班,睡觉最安稳的觉,喝最烈的酒,陪最爱的人,去想去的地方。。

  • 经方实验录张宝华治抑郁症之生逢盛世衣食足,心意弗逆郁郁生。 张宝华

    一张姓某,年三十,浑身不适两年余。既往抑郁两年,尿路感染一年余,否认过敏史。时代更迭,环境变换,人之体适境应运而变,抑郁一症与日俱增,常理中事。故而虽显效于一时,若不能心体和合,灵肉抱一,念念动乎意识,既扁鹊仓公之属,亦无计也。

  • 经方实验录——满嘴疮痍不忍视,经方七剂归本初 张宝华

    褚某某,男,年三十九。刻下散在口疮侵目,溃处疼痛不已,妨碍食饮,甚是痛楚。是故病苦经年而不得愈也。观其脉证,木土失德,肝脾不和,湿热相杂,先师主以甘草泻心汤,余随其脉证加生石膏观之。足见经方效用多是如此。

  • 失眠 李华歆

    小编日常出门诊时会遇到很多人“失眠”的患者,有的人是入睡很困难,有的人是睡了一会就醒了,醒了就不容易再睡,也有的人是虽然能睡着,睡得时间也够用,但是梦多的跟过电影一样,非常刺激,第二天醒了觉得自己跟没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