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1月,1剂症减,7剂症平。

2025.08.27 592阅读 评论数 7 26

患者:刘某某

性别:女

年龄:23岁

初诊日期:2025年8月10日

主诉:干呕1月余。

现病史:患者述近1月来干呕不适,自觉胸口闷吐,食后易呕,甚则呕物,小便可,无恶寒,眠偏差,大便日一行,舌质淡,苔白腻,舌边液线,舌尖红,脉沉滑数有力。

诊断:少阳病

处方: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加减7剂

方组:柴胡18g   法半夏12g   生黄芩9g   大枣4个

     炙甘草9g  陈皮12g    党参9g    枳实15g

     甜叶菊3g  生姜15g

煎服方法:冷水1000毫升泡透,水开煮到约450毫升,分三次饭后热服。

禁忌:生冷,辛辣、油腻,鱼腥、水果等。

8月19、24日回访:一剂呕大减,7剂症近平。

按语患者脉有力,考虑病在三阳,舌边液线,半夏线的特征,无恶寒,排除太阳病,无口干等津伤大过之象,故辨为少阳病,因其主症为呕,故以小柴胡汤治疗,胸口闷吐,符合“胸中气塞短气”之意,此症有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二方可主之,因患者大便正常无里实之证,故选后方治疗。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九十一条(一) 张宝华

    九十一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九十一条就是承着这一条,说“汗下先后”的问题。前面咱们先生早就说的够清楚不过了,太阳伤寒得发汗,就没有下之法嘛,所以九十条说“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 伤寒论第八十九条(二) 张宝华

    这几条情况各有不同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概而言之呢,就是津虚、血虚、里热,这类的都不可发汗。

  • 伤寒论第八十条(二) 张宝华

    这个“微烦”隐含着深意,先生不明说,我想呀!先生这里他说“微烦”所以,栀子干姜汤证这个热烦就是不太明显,但他肯定有热,因此栀子、干姜,这两个药寒热并用。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切)龙骨牡蛎(各三两)甘草大枣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先师治疗这样的病主打的方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柯韵伯说桂枝汤能滋阴和阳,你看看,本文不是正符合这个嘛!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门诊医案小结 胡松岩

    患者周某某,女,53岁。避风寒调情志,不适随诊患者张某,男,29岁。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 傅青主治疗现代阳痿早泄的经验总结分析 崔国宁

    深入研究傅青主治疗阳痿早泄的经验,对于提高现代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阳痿早泄的发生与肾虚密切相关。(四)随症加减,灵活用药傅青主在治疗阳痿早泄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随症加减,灵活用药。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厥阴病 李华歆

    这并不是小编杜撰的故事,而是日常接诊过程中真是的案例,其实小编并不是一个推销“乌梅丸”这张方子有多好,而是要提醒大家日常因“厥阴病”而导致失眠的患者有很多!

  • 脑震荡 潘洪波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神经功能障碍。脑震荡特效验方——柴精汤脑震荡特效验方柴精汤:柴胡10克,黄精30克,土鳖虫10克,云苓20克,白芷6克,细辛3克,牛膝30克丹皮20克,薄荷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