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李可老中医十味神效散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体会

2025.03.18 777阅读 评论数 7 21


丨导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病情不同,儿童不易配合,治疗中困难较大。笔者师承李可老中医学术精髓,回归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理论,运用十味神效散治疗半阴半阳之证,在儿科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实践中,疗效满意。


十味神效散治疗中耳炎临床体会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指中耳黏膜、骨膜甚至骨质发生化脓性炎症的耳科常见病,病变不仅位于鼓室,还常累及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其临床特征是长期间歇或持续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呼力下降和耳鸣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外并发症。CSOM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它不仅可以导致耳聋,还可能导致儿童言语发育迟缓
目前仍然是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之一,并成逐年上升趋势。笔者从2010年始,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李可老中医自创之十味神效散治疗小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现将临证感悟介绍如下。


1 方药介绍

组成:北黄芪、当归、炮甲珠、皂角刺、白芷、白芍、金银花、香附、柴胡、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托毒,化腐生肌。

主治:正虚邪恋,痈疽内脓已成,不能速溃而成半阴半阳之证。

方解:方中重用君药生黄芪,《神农本草经》曰:“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益气的同时,能够起到升阳举陷、鼓动血行及托毒生肌的功效,在带动四维周流的过程中,可将人身所有肉气中之“垃圾阴精”不断由里托表,并将部分“垃圾阴精”直接转化;更用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气旺血生,气血充足,才可祛邪。白芷通窍止痛,活血排脓,用于肿痛,痈疽疮痒,此药穿透开窍之力甚强,排脓托毒号称“植物麝香”,为“开玄府”妙药。如《本草崇原》曰:“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且禀阳明中土之气上达。”说明其功为开窍和透脓,加入穿山甲、皂角刺共奏化瘀通络,散结止痛之效;合用疮毒圣药金银花善解热毒又不伤正,重用效果更佳。柴胡、香附均为疏肝理气、行滞之品,并为肝胆之引经药,用以引导各药直达病所,更增疏解气郁之效。姜、枣、草补益脾胃,护中气,厚土气且和诸药,是为使药。全方组合,有益气补血,托毒止痛,溃脓透毒,化腐生新之效。


2 典型病例


患儿,林某,男,6岁,2020年9月27日初诊。

主诉:反复左侧耳痛、耳鸣、听力下降2年,再发伴鼻塞3天。耳鸣呈嗡嗡响,平素纳可,睡眠不安稳,汗出多,以头部为主,二便调;外院耳鼻喉科检查报告示:(1)左中耳炎;(2)左耳积水;(3)小儿腺样体肥大。既往史:曾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耳部置管术2次。舌郁红苔薄白,脉细滑。

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证属正虚邪恋,半阴半阳之疮疡

治则:益气托毒,化腐生肌。

方药:生黄芪60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皂角刺10g,炮甲珠5g,金银花30g,柴胡6g,香附10g,甘草15g,大枣5g,生姜15g。共3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分析:此类小儿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属先天元阳(正气)不足;耳痛,耳中有积液属半阴半阳症;小儿腺样体肥大属先天阳气不足,“阳化气,阴成形”之力太过,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阻塞上窍,郁而化热、化火,热盛化腐。
2020年9月29日二诊:其母诉服用第1剂药的第一次,半小时后由汗出多转为汗出正常,1剂药服完后当晚鼻塞消失,耳鸣呈嗡嗡响明显减轻60%;纳佳,眠安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效不更方,金银花、白芍减半至15g,以防寒凉之品太过,折伤元气。
分析:此诊患儿正气较前增强,局部相火归位,气能摄液,所以多汗转为正常,“汗为心之液”,汗液的恢复,说明其一:心功能增强;其二: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手足同经,一气周流,心肾相交,水火互济;故此诊,守上方,将金银花、白芍药量调理,趁势追击。继服3剂,电话随访告之,小儿中耳炎和腺样体肥大至今未发作,听力复常。


3 体会


耳对应的脏腑属心、肾;四季五方中,对应南方,北方;中医古籍中对耳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相关记载如下:《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素问·缪刺论》曰:“手足少阳,手足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
综上所述,笔者治疗此类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疾病思路如下:(1)正常的气之运行,遵循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规律,耳为肾窍,且心开窍于耳,耳窍上接于心,下连于肾,如心肾相交则水火互济,方可达到清阳上升、浊阴自降,自成一气周流之圆运动;(2)在临床实践当中,笔者理解本病发作的病机主要以“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为理论依据,“云雾不精”可理解为六淫窃踞耳窍,“白露不下”应理解为人体运行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不能通过气机正常的运行规律回归至后天北方坎卦,则不能形成金生丽水之势,此时的病理产物可指代为“六淫”,同时还需明白的是,“云雾”和“白露”本质相同,但“不精”指代六淫,“不下”指代邪气的运行状态。

小儿生理特征为稚阴稚阳之体,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人之元气,根基于肾”,立足于气一元论,人身体北方太阳寒水之气所主的生生之源不足,东方厥阴风木之气升发失序,而导致西方阳明燥金之气肃降之力不及,局部气机壅阻,郁而化火、化热,热盛肉腐。又因中央戊、己土之气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化生功能失常,从而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种半阴半阳之证,理法既明,因此临床方药选取李可老中医自创之十味神效散,实践证明,效如桴鼓,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马端午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四逆散 李华歆

    话说小编在前两天的文章介绍了自己关于“四逆散”作为“解郁”基础方的粗浅认识,没想到有很多人给小编留言或者私信表示意犹未尽,让小编继续讲讲这个方子!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失眠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四十余,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失眠多年”为主诉求诊!效:2024年05月06日复诊:患者自诉服上方三剂后自觉入睡较前容易,睡眠质量改善,腹胀较前明显缓解,予以原方加减,以观后效!(以上药物剂量仅适合该患者当时情况,切不可轻

  • 右眼白睛充血2天,中药3剂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男年龄:53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20日主诉:右眼白睛发红充血2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不慎诱发右眼白睛发红伴充血,食欲略差,大便时稀,眠可,左脉:略沉有力,右脉:寸浮有力关尺沉有力,舌质偏暗,苔白略厚腻,舌边红,边泡沫,舌中裂。

  • 谷瘅 李华歆

    《伤寒论》第195条所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

  • 潜阳丹之胃虚痰阻“痞” 郭文龙

    遂用潜阳丹补真火以生脾土益胃气,脾升胃降,中焦斡旋功能恢复以除痞满;栀子厚朴汤以除心烦腹满;左金丸以解反酸烧心;猪苓汤以清热利水育阴解尿道涩痛。

  • 进补用膏方心得 谢江强

    、进补用膏方过去是“吃饱求生存”,如今是“吃好求安康”,只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强壮的身体,身体虚弱,当补益气血阴阳。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待外邪祛除、恢复健康后再用膏方调理。

  • 口干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吴某,女,67岁,初诊。现有口干、有痰。

  • 祛痘调理心得 谢江强

    祛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青春痘又被称作“肺风粉刺”或“面胞”,西医称之为“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治疗扶正祛邪为主,内外兼治,标本兼顾。

  • 失眠医案整理5 谢江强

    医案83丁某,男,35岁。医案84袁某,女,62岁。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条肝,则神志安、睡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