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用膏方心得

2024.03.13 1阅读 评论数 0 0
、进补用膏方过去是“吃饱求生存”,如今是“吃好求安康”,只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强壮的身体,身体虚弱,当补益气血阴阳。要开好膏方,以膏方进补绝非易事。宁看十人病,不开一方膏,就是说开膏方要有相当的技术,既要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也要有熬制膏方的技术。1.补气不忘行气气虚之人,常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 白,精神不振,少气懒言等。又有各个脏腑气虚的不同情况,肺气虚证常见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等病症。脾气虚证常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等。心气虚证常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肾气虚证常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分别选取补气之品,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等制成膏方,为防止补气时出现壅塞现象,要适宜配伍诸如木香、陈皮、砂仁等。2.补血不忘活血补血药主要用于血虚病证,如面色萎黄,面白无华,唇爪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等。心血虚证常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肝血虚证常见耳鸣目眩、惊惕不安、月经不调等。分别选用补血之品,如当归、黄芪、白芍、龙眼肉、大枣、熟地黄等制成膏方,为防止补血出现瘀阻现象,要配伍活血药以补而不滞。3.补阴不忘助阳阴虚体质的人,多因津液消耗,常表现为五心烦热,低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等。心阴虚证常见心悸失眠,健忘,口舌生疮等。肺阴虚证常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午后颧红,口干咽燥,喉痒音哑等。胃阴虚证常见口干舌燥、容易饥饿,胃脘隐痛不适等。肝阴虚证常见眩晕耳鸣,目涩胁痛,或手足蠕动,经闭经少等。肾阴虚证常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身体消瘦、大便干燥等。分别选用补阴之品,如麦冬、南沙参、北沙参、龟板、玉竹、石斛等制成膏方,为防止补阴恋邪,宜适当助阳,以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4.补阳不忘助阴阳虚体质的人,多因阳气衰退,常表现为畏寒肢冷,四肢不温,嗜睡蜷卧,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口泛清涎,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等。心阳虚证常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面色苍白等。脾阳虚证常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肾阳虚证常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等。分别选用补阳之品,附子、肉桂、杜仲、干姜、菟丝子、鹿角胶、枸杞等制成膏方,要适宜养阴,以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5.时时照顾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健全,饮食物才能转化为营养物资,身体才健康,所以对于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经常腹胀者,在进补膏方前,要先给予“开路药”,如用陈皮、半夏、厚朴、枳壳、神曲、山楂等药煎汤服用,以理气化湿、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虚不受补的人不适宜骤然用膏方进补,进补过急容易上火,只能缓慢调养,以防滋腻呆胃之弊。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也不要过早用膏方,避免“闭门留寇”。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待外邪祛除、恢复健康后再用膏方调理。膏方虽多用于虚损病证,强调的是补益加调整,假如体质不虚,身强力壮,就不一定要吃膏方来进补,乱补常常适得其反,有损安康。笔者曾诊治一脱发患者,即因过服人参导致脱发而成光头。6.治病必求其本膏方是在充分收集患者资料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遵循组方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此种意义上来讲,膏方也是辨证论治的产物,因而其强调抓住疾病的本质,即调治求本,或正治,或反治,或治标,或治本,或标本兼治,或实而泻之,或虚而补之,总之需见病知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抓住产生疾病的根本,从源头治疗,方能见效显著。如《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载:“尝有一妇,衄血一昼夜不止,诸治不效。时珍令以蒜敷足心,即时血止,真奇方也。”这是将药物捣烂成膏状外敷而取上病下治之法。又如《本草纲目·卷三十二》载:“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者,似不然也。”所以中医之用药物,是调整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治病以求本,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药煎法 陈鹏

  • 小小医案 王永利

    黄某,女,25岁,月经结束后一周,崩漏2天,量多,色鲜红,腹部隐痛,出汗,咳嗽,焦虑,素畏寒。小便可,大便稍溏,舌淡暗,苔薄白稍腻,脉弦而细。脾统血,肝藏血,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肝藏血亦统血,脾生血亦摄血,肺统气亦生精。

  • 柴胡肉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痛反酸案 宗琪

    患者:宗某某性别:男年龄:34岁初诊日期:2023年9月29日主诉:腰部酸痛,伴反酸,夜尿频约4-5次。

  • 胸痛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有效到治愈的思辩过程。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胸骨处牵扯样疼痛。下午双腿肿6年。下颌有少量暗色的痘痘。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下肢稍肿,经前或久坐加重。上热,脾虚为小柴胡汤证。戴口罩仍有胸闷气短。月经前2天多,第3天减少。

  • 浅谈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 王飞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由五味药组成,"令"水行,故名"五苓散"。

  • 便秘一案 刘娟

    首诊2023年06月26日王某,女,便秘2年余。患者2年来一直便秘,易腹胀,大便4-5日才解一次,大便干结,怕冷,胃纳差,寐差,舌质淡,脉细。二诊2023年07月30日患者便秘明显好转,怕冷较前减轻,胃口稍好转,夜寐较前佳,舌质淡,脉细。

  • 痛经 谢江强

    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经我这么一开导,靳女士哈哈大笑。靳女士服用了将近2个月的膏方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心境开阔,而且服药之后,她的面色也变得红润了,经期腹痛的征兆也基本消失了。

  • 桂枝麻黄各半汤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面热反有热色者,此为津虚表实,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瓜蒂散 李华歆

    可以说该条文与前面所说的第32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3280人!

  • 产后出血按摩法及敷贴 谢江强

    产后出血按摩法及敷贴轻柔按摩子宫底,促使子宫收缩;或者一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中部,将子宫向上抬起,不使其下降,另一手在子宫底部均匀、连续地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应间断地用力挤压子宫,使积存在子宫腔内的血块能顺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