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柴胡桂枝汤

2025.07.13 671阅读 评论数 14 24
李某女,30岁 
主诉: 反复烧心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喜食辛辣厚味已久导致整日反酸烧心,偶有恶心,无呕吐。午后腹胀,排气增多,心烦易怒 ,不欲饮食,自汗出,胸口及腋下汗出较多,口干欲饮。额头反复起痘,月经前期,月经量、质正常。怕食凉,手足逆冷,夜寐可,小便调, 大便稀溏,每日3~4次不等。齿痕舌淡暗,苔薄微黄,脉弦数有力。
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合病-胆火犯胃证
中医治则:太少双解 清肝和胃
治疗方药:柴胡桂枝汤合左金丸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白芍20g  

法半夏15g,人参10g,甘草20g,

黄连5g,吴茱萸10g,当归20g,薤白20g

淡附片10g(先煎),牡蛎15g (先煎)

                    5剂 水煎服 

辩证分析:患者因情绪不畅及饮食失节等原因导致少阳胆火犯胃 出现反酸,烧心,口干欲饮;少阳热盛则胸口腋下汗出较多 ;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则心烦易怒,腹胀;肝火上炎则额头反复起痘,肝气郁结导致中焦疏泄失司则出现大便稀溏及月经前期等症状;手足冷,恶寒则为太阳表证未解。遂用柴胡桂枝汤以和解太阳少阳兼解表;左金丸以清泻胆火,降逆止呕;加附子、薤白以温补脾阳治下利;加当归、牡蛎以养血调经治疗。
疗效反馈:五剂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嘱其原方再进五剂。

《伤寒论》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本医案为个例不作为明确相关治疗指导。分享给大家只为共同学习讨论并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非常感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郭文龙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四篇心得 刘仲书

    疟病证脉并治第四篇,共五条条文,方六首,疟病弦脉主之,可分为疟母,瘅疟,温疟,牡疟,劳疟。我个人认为学习此篇应该结合医学三字经中的疟病篇来学习,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癃闭对应方剂 崔国宁

    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癃闭,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临床治疗癃闭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六经辨证,准确选方用药,以提高疗效。

  • 伤寒论第七十一条(五)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上有猪苓散,由猪苓、茯苓、白术这三味药组成,方名叫猪苓散。这个倒也能解渴,但它不是五苓散。泽泻这味药利尿作用也挺强的,《本经》上说它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 偶感风寒言秋 张宝华

    悲凉本是九月情,一炉烟火煮清秋;冷暖自知岂恨天,不若添衣好近冬。偶感风寒言秋张宝华甲辰年甲戌月壬戌日子时

  • 医案总结 胡松岩

    患儿,男,3岁。神经系统查体阴性。查体:T38.6℃,R28次/分,P106次/分,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 小青龙汤治疗反复咳嗽医案 张训景

    薛*,女,34岁,2023.09.21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咳嗽7年,再发半月。夜间平躺及晨起咳嗽明显。半月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症状。2付咳嗽基本消失。2023.10.11复诊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

  • 咳嗽20多天,中医治疗有办法。 祝鹏军

    同时患者月经40多天未行。三剂,并告知患者3天后复诊。患者担心自己咳嗽加重,转变为肺炎。

  • 萎缩性胃炎逆转了 刘艳兵

    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余,在全国各地医院检查治疗效果不佳,身为成功人士的他深知萎缩性胃炎如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癌变的可能性,内心极度恐惧,今慕名而来看诊。同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排空的时间会较长,增加了胃黏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从而引起了癌变。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临床巧用附子避免中毒之探讨 崔国宁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确辨证,合理选用附子。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