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中药药量笔记(1)

2022.08.14 1010阅读 评论数 8 40

1.附子: 1枚-轻量-阳虚 ;2~3 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
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卢崇汉附子起始量75g。生姜配60g。
生姜有走表散寒散水的作用,是属于药物的,要想起到散寒散水的作用(辛散通阳),必须加大用量。姜三片枣五枚这样的用法,属于调味品,调节药的口感,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2.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2.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小柴胡汤中的剂量应在24g起步;其他柴胡桂枝汤可在10g,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2-5g升举阳气;5-10g 疏肝解郁;10-30g,解肌退热;和解枢机,10-15g。


3.黄连: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黄连3g,有健胃作用;苦寒清热可用10g以上。
黄连1.5g,用以心君火盛,波及其子,(火生土),证现易饥。非实火亢盛,不宜多用。有热象而非实火的情况,少用黄连清心火。

4.理气药往往用量小,按教材说法是恐其辛散伤津耗气,所以向来陈皮、香附、郁金、青皮、枳实等理气药用量偏小。近见医案中用量为10g-15g左右。香附、陈皮理气,用10g。以后可尝试加大用量。枳实常因破气不敢使用,近读梅国强教授经验用药,常见枳实20g-30g用量,用于行气开胸化痰。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以升阳举陷;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5.桂枝加芍药汤,刘渡舟治下利案,用桂枝加芍药汤证,病机为脾胃阴阳失调,中焦气血不利。用其调和脾胃阴阳,利血脉消瘀滞。近期反复多次遇到咨询腹痛,查无病因,西医指认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者;“因而腹满时痛者”,似乎可取本方一试。

6.五苓散药量比例 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桂枝===5:3:3:3:2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人参===8:1
旋覆代赭汤 生姜:代赭石===5:1

7.癌症药对:半边莲半枝莲治疗肝癌化瘀利水;全蝎蜈蚣通络抗癌止痛;玄参牡蛎软坚散结;莪术猪苓增强利水逐瘀、升白细胞及提高免疫。苦参女贞子燥滋相配,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抑制有调节作用;僵蚕地龙一升一降,能化痰散结通络止痛。

8.枇杷叶不光止咳,还止呕,10g常量。
9.肉桂 引火归元 1.8g,当指上等肉桂,油桂,普通者估计在3g左右可以。
10. 玄胡20g 炒川楝子10g 用于止痛的时候玄胡量可以10g起步,平时3g-6g的用,可以翻倍。

11.益母草 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对益母草而言,60g是小剂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长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赵创智 资质认证

    如果量稍微大一点,用量10克以上会有服完后恶心呕吐

    2022-08-28 04:03 评论数 0 0
  • 陈文捷 资质认证

    学习了,真好

    2022-08-26 10:59 评论数 0 0
  • 蔡友恩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2-08-26 07:03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不传之秘在于量

    2022-08-24 07:41 评论数 0 0
  • 马嘉 资质认证

    👍👍👍

    2022-08-18 10:52 评论数 0 0
  • 赵创智 资质认证

    龙胆草通常用量多少?

    2022-08-17 12:26 评论数 1 0
    1. 于长振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赵创智

      个人常用6-10克,不足为信。因为是肝病科的。介绍两个肝病专家的用法用量,张云鹏经验集处方里一般为10 克,最多的有20克;黄保中先生有个肝瘟汤用到龙胆草,一般6到10 克,明确讲到一句“最大量不超过15 克”,供参考

      2022-08-20 11:46 评论数 0 0
  • 郑强 资质认证

    学习

    2022-08-16 08:41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邓某某,男71岁。患者既往有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慢性胃炎等病病史多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所,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得显效而就诊于余。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苏仁膏 陈鹏

    苏仁膏文/陈鹏医生[何为养生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药食同源的食品,在精简复方汤剂的基础上,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它属于食品,几乎适合所有人群,尤其针对亚健康人群,起到养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