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

今天来聊聊经典名方“四逆散”。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话说“四逆散”为什么要放在少阴病篇?其实小编也不太理解,暂且先放下这个难题,先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条文……
患者出现了类似手足厥冷的四逆症状,我们说从经络上讲手足为阴阳交汇的关键之处,阴阳协调配合,经络畅通,加之里阳充沛,此时则手足温和,假设经络为一条条连接城市、乡村的公路,而里阳则为运行在道路上的运送物资的车辆,在人体而言,物资为营养,车辆为气血(气为动力,血为载体),而道路为经络!
而患者此时出现的四逆的症状,我们就可以在这三个方面下去找原因。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
四逆散
甘草 (炙) 枳实 (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编觉得这个方子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柴胡、甘草”和“枳实、芍药”。
关于“柴胡、甘草”这个药对,我们可以参考“小柴胡汤”的方后加减法:
小柴胡汤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甘草 (炙) 三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欬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其中半夏、人参可以在“胸中烦而不呕”中减去。
黄芩可以在“腹中痛”时减去。
大枣可以在“胁下痞硬”时减去。
人参、生姜则可以在“咳”时减去。
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

我们说少阳介于阳明和太阴之间,出阳则热,入阴则寒,介于二者之间则往来寒热,而柴胡可以疏解少阳,甘草和中,二者配合则有类似扶土抑木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再看“芍药、枳实”!
《金匮要略》中有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枳实芍药散
枳实 (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
上二味,各等分,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小编理解其中枳实为气药,芍药为血药,枳实主要起到类似破气的作用,而《本经》中提到芍药有“主血痹”的类似的活血的作用,所以二者配合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到此,我们惊奇的发现其实四逆散主要起到的是疏通郁结的作用,我们知道少阳主通三焦,三焦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是运行津液的关键所在,可以这样说津液是完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而当启动少阳机制时,津液在人体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津结成饮成痰,水不利则为淤血,血不利则为痰饮,而四逆散中柴胡、甘草的配合主要针对的是疏解少阳,解决津结的问题,而芍药、枳实的配合则是为了解决气血郁结的问题,所以简单来说四逆散正是上文说到的解决马路上拥堵的问题的良方!
因为津结成饮,气血成郁,运行气血的道路产生了堵塞,气血无以布散则出现类似四逆的症状,此时的关键在于“通”!
未完待续……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本人已开启赞赏模式,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邀请朋友加入,感谢大家支持!)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脑震荡 潘洪波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神经功能障碍。脑震荡特效验方——柴精汤脑震荡特效验方柴精汤:柴胡10克,黄精30克,土鳖虫10克,云苓20克,白芷6克,细辛3克,牛膝30克丹皮20克,薄荷3克。 -
不动声色,暗流涌动(肝风袭扰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张**,女,47岁肝风袭扰案河北省平乡县首诊2023-11-20患者近来月经4个月未见来潮,既往已行绝育结扎术。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头痛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7剂+大椎局部血络刺血拔罐方组:柴胡60g法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肉桂20g赤芍20g生姜20g(切)制附片15g仙鹤草60g葛根60g川芎20g大枣6个(擘)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 -
中医“塞因塞用”之补中益气汤 郭文龙
王某,女,73岁。遂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气虚,升阳举陷。综上补脾胃气虚兼温补元阳达到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故大便排除正常,再不会出现乍难乍易的情况,从而体现了中医“塞因塞用”的理论之妙用。 -
天生娇贵的孩子 谢江强
天生娇贵的孩子有个从上学时起关系就不错的同学,毕业以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可用扶元汤足浴,来为孩子补肾固本,增强体质。肺脾气虚的孩子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迁延不愈,多汗,厌食,大便稀不成型,面黄肌瘦。 -
失眠 潘洪波
主诉:失眠1年余,加重1月。患者自诉感染新冠后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每夜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患者不愿口服西药助眠,求诊中医。 -
初探《伤寒杂病论》中陈皮 张宝华
陈皮亦名橘皮,今多称之,而于古之多谓橘皮。观《伤寒杂病论》中有橘皮者四方,皆取其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之功,主太阴里证,临证见呕、哕、胸闷等气逆诸症。《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取本经义用橘皮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主治太阴里证。 -
失眠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四十余,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失眠多年”为主诉求诊!效:2024年05月06日复诊:患者自诉服上方三剂后自觉入睡较前容易,睡眠质量改善,腹胀较前明显缓解,予以原方加减,以观后效!(以上药物剂量仅适合该患者当时情况,切不可轻 -
点香 陈鹏
我点高香敬神明定我心中意难平
最新文章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膏方调经心得4 谢江强
膏方调经心得42.温阳补肾膏:肾阳虚衰型《妇科膏方应用指南》。再将阿胶、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搅拌和匀,最后加入蜂蜜、饴糖、冰糖文火收膏即成,以滴水为度。每于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次20g,每日2次,早晚饭后开水调服。连续服2~3个经期。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医案40王某,男,56岁。心下痞即胃部痞塞不通,痞证的特点是中焦脾胃痞塞不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憋闷,同时还有上热下寒的特点。医案41骆某,男,60岁。方中黄芪有托疮生肌之效,于胃复合性溃疡疗效确切。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大都脾胃虚弱(二) 李娟
咱们分享了一期,关于孩子脾胃虚弱的问题,浏览量及反馈都很高涨。或者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中药介入调理体质。此时,就怕孩子病后初愈的喂养错了。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消食健脾丸加蒲公英治疗胃胀灼热 夏耀飞
消食健脾丸加蒲公英治疗胃胀灼热杜某某,女,7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0日初诊。
-
浅谈四圣心源之黄芽汤 王飞
黄芽汤是由人参、干姜,甘草、茯苓组成。因此,黄芽汤虽没提及具体治疗什么疾病,但是它的治病大纲却已经很明确了,可以这样说,在四圣心源书中只要是黄师辨证属阳虚脾湿所致,都会从黄芽汤的基础方上裁化用药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