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用方的精华汇总 新站人民医院 潘洪波

2021.08.13 839阅读 评论数 2 12
《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我们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为了说明抓主证用经方的重要意义,试以个人的临床治例说明如下:


(一)小承气汤证


甘肃张某,男,小学教员。自述身体太虚,来求补药。曾服人参健脾、十全大补等丸药,病不愈而体虚更甚。自觉头晕少神,四肢倦怠不欲劳动,不欲饮食,强食则腹中胀痛不支,大便秘结而小便黄赤。切其脉滑而有力,舌苔黄腻。


辨证:此非虚证,乃大实而有羸候也。由于胃家实热内滞,而使胃气不顺,燥热上熏,则头目眩晕;腑气不利,则腹胀痛不欲食;气结于里,壮火食气,是以四肢无力。夫土气太过则成敦阜,必以泻药平之而方能愈也。


处方:厚朴15克 枳实10克 大黄10克


服药一剂,大便泻三次,周身顿感轻爽,如释重负,而腹胀头晕均蠲。


(二)吴茱萸汤证


丁某,男,53岁。主诉胸胁苦满,胃脘痞胀为甚,饮食减少,食后则胃胀更甚,口中多涎,呕吐涎沫,而头昏眩不爽,脉弦缓无力,舌苔水滑。


辨证:此为厥阴寒证。厥阴寒邪则多动水,是以头目眩晕而吐涎沫也。《伤寒论》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矣。


处方:吴茱萸12克 生姜15克 党参10克 桂枝6克 厚朴12克


服此方获显效后,又加减变化共服六剂而安。


(三)芍药甘草汤证


贾某,男,53岁。症状是左腿肚子经常转筋,发作时聚起一包,腿疼不能伸直。同时,患侧的大脚趾也向足心处抽搐,疼痛难忍。切其脉弦,视其舌红而少苔。


辨证:阴血不滋,筋脉绌急而脚挛急。


处方:白芍24克 炙甘草12克


连服四剂,而病不发。


(四)黄连阿胶汤证


陈某,女,25岁,未婚。患月经淋漓不止,已有几个月,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心烦难寐,偶尔得睡,则又乱梦纭纭,反增疲倦。父母忧之,请为诊治。索其前服之方,率为温补涩血之品。六脉滑数,舌色红,舌尖尤甚。


辨证:心火上炎,无水以制,故心烦而难寐,因阳亢而不能入阴也。心主血脉,心火盛则血不归经,而月经淋沥不止。夫心火上炎,实由肾水之不升。故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为本证之关键。


处方:黄连10克 黄芩6克 白芍10克 阿胶10克 鸡子黄2枚


共服五剂,月经方止,夜间得睡,心烦不发,饮食增加,其病得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


赵某,男,49岁。因患肝炎病来京治疗。患者口腔干涸,舌体极硬而卷伸不利,言语受到障碍。其脉沉弦,舌红绛而苔薄黄。


初诊辨为:肺胃阴虚,津液不滋所致,用叶氏益胃汤而无效。


复诊:证属阴虚津少,似无可疑,继投白虎加人参汤。然服药数剂,毫无功效可言,使人困惑不解。


三诊:详细问其饮食起居情况,知夜间睡眠不佳,而心烦至甚,且失眠之后则口干涸更为严重。余聆其言,结合心烦失眠与舌红绛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方知此证为心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的病证。不清其火,则徒劳无功,乃改用黄连阿胶汤。服三剂,夜即得睡,而口舌干涸顿释。


基础用方的精华汇总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尹某,男,32岁。因受惊恐而患病,症状为:头晕,失眠,睡则呓语频作,胸胁苦满,自汗而大便不爽,并时发癫痫。望其人神情呆滞,面色青,舌质红,苔白而干,脉沉弦。


辨证:头晕、胸满、脉弦,证属少阳为病;汗出不恶寒、大便不爽,证又兼阳明腑热之象。此病得于惊恐之余,而时发癫痫,又与肝胆之气失和有关。《伤寒论》说:“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与此证极为合拍。


处方:柴胡10克 龙骨10克 牡蛎10克 生姜10克 黄芩10克 桂枝6克 半夏10克 生大黄6克 铅丹4克(布包) 茯苓10克 大枣6枚


服一剂,呓语不发,胸胁满去,精神好转。


复诊:又加竹茹10克、陈皮10克。服两剂而病愈,癫痫随之亦愈。


此证因余抓住了肝胆胸胁满和精神方面的主证,选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而取得了疗效。


(六)猪苓汤证


崔某,女,35岁。因产后腹泻,误认是脾虚,曾服不少补药,而病不愈。其脉沉而略滑,舌绛、苔薄黄,下利而口渴。


初诊:作厥阴下利治之,投白头翁汤,服后不见效。


复诊:自述睡眠不佳,咳嗽而下肢浮肿,尿黄而不利。聆听之后,思之良久,恍然而悟,此乃猪苓汤证。《伤寒论》第319条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验之此证,小便不利,大便下利,肢肿而少寐,与猪苓汤主证颇为合拍。


处方:猪苓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阿胶10克(烊化)


此方连服五剂,小便通畅,腹泻随止,而诸症皆除。


由上述治案可见,抓不住主证,则治疗无功,抓住了主证,则效如桴鼓。然抓主证亦非容易,往往要几经波折,才能抓住。


要做到抓主证,第一,要明伤寒之理,理明则能辨证论治,从而达到抓住主证的目的。第二,要熟读《伤寒论》原文,反复诵读,能够把主证记熟,在临床时才能得心应手。由此可见,“抓主证”是辨证的最高水平。我认为,抓住主证,治好了病,也就发展了《伤寒论》的治疗范围,扩大了经方使用,使人增长了才智,就能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辛凉透表。7.败毒散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9.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脉浮而涩。治当选用:麻子仁丸。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13.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通便泄热。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15.济川煎主治:便秘,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17.黄龙汤组成中含有:大承气汤。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治宜选用:温脾汤。


19.脾约证,见大便燥结难解,小便数多,苔黄少津,脉浮涩。治宜选用:麻子仁丸。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苔白,脉弦紧者。治宜选用:大黄附子汤。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22.四逆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24.外感初起,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26.逍遥散主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28.主治病证中以寒热往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29.逍遥散中使用薄荷的主要意义是:疏肝调达。30.银翘散中使用荆芥、豆豉的主要意义是:解表透邪。31.清骨散的功用:泻火养阴,退热除蒸。32.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33.患者胸胁不舒,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小腹坠胀,月经错后,临经腹痛,脉弦而虚。治宜选用:逍遥散。34.患者带下,色黄而稠,小便浑浊,阴肿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龙胆泻肝汤。35.白头翁汤最适用于:热毒血痢。36.六一散最适用于:暑湿泄泻。37.芍药汤最适用于:湿热痢疾。38.辛凉透表方是:银翘散。39.辛寒清气方是:白虎汤。40.清热凉血方是:犀角地黄汤。41.苦寒直折方是:黄连解毒汤。




42.凉营解毒方是:清营汤。43.白虎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壮热烦渴。44.小柴胡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往来寒热。45.青蒿鳖甲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夜热早凉。46.泻白散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皮肤蒸热。47.清营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身热夜甚。48.小建中汤可用于:中焦虚寒的虚劳发热证。49.吴茱萸汤可用于:肝寒犯胃证。50.症见胁脘灼痛,呕苦吐酸,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左金丸。51.症见胃脘冷痛,吞酸嘈杂,呕吐涎沫,舌质淡嫩,苔薄白滑,脉沉迟。宜选用:吴茱萸汤。52.中焦虚寒,痰浊内阻证。选用理中汤,宜加:半夏、陈皮。53.脾胃虚寒,脾虚不摄的多涎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乌药、益智仁。54.中焦虚寒,兼外感风寒证。选用理中汤,宜加:桂枝、生姜。55.脾阳不足,胃寒气逆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丁香、蔻仁。56.六一散适用于:外感暑湿的身热泄泻证。57.葛根芩连汤适用于:阳明协热下利证。58.理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腹满,吐利证。59.半夏泻心汤适用于:中虚寒热互结的痞、呕、利证。60.白术芍药散适用于:脾虚肝强的腹痛泄泻证。61.大柴胡汤和四逆散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枳实、芍药。62.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半夏、黄芩。63.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含有:人参、大枣、甘草。64.四逆散和大柴胡汤均含有:枳实、芍药、柴胡。65.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均含有:当归、白芍、柴胡。66.普济消毒饮和凉膈散均含有:黄芩、黄连、连翘。67.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芩、半夏。68.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散肝舒脾。69.防风通圣散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70.九味羌活汤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祛风散寒除湿。71.败毒散中配伍柴胡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72.清胃散中配伍升麻的意义涉及到:升阳散火。73.当归补血汤中的君药是:黄芪。74.理中汤中的君药是:干姜。75.四君子汤中的君药是:人参。




76.四逆汤中的君药是:附子。77.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黄芪。78.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79.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当归补血汤。80.治疗气阴两虚的代表方剂是:生脉散。81.在补中益气汤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小剂量。82.在痛泻要方的加减运用中:柴胡不宜使用。83.在大补阴丸方的加减运用中:柴胡应禁用。84.在小柴胡汤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大剂量。85.在逍遥散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中等剂量。86.麦味地黄丸具有的功用是:滋养肺肾。87.青蒿鳖甲汤具有的功用是:滋阴透邪。88.大补阴丸具有的功用是:滋阴降火。89.杞菊地黄丸具有的功用是:滋养肝肾。90.玉女煎具有的功用是:清胃滋肾。91.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和中缓急,养心安神。92.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清热泻火,镇心安神。93.酸枣仁汤的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94.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95.归脾汤的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96.心肾不足,阴虚火旺的怔忡失眠证,治疗宜选用:天王补心丹。97.心火亢旺,阴血不足的悸烦不寐证,治疗宜选用:朱砂安神丸。98.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健忘失眠证,治疗宜选用:归脾汤。99.肝血不足的虚烦不得眠证,治疗宜选用:酸枣仁汤。100.脏阴不足,心肝脾失调的脏躁证,治疗宜选用:甘麦大枣汤。


1.感触秽恶之气,突然昏倒,胸腹满痛而冷,痰壅气闭者。治疗宜选用:苏合香丸。2.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口渴唇焦,舌红绛,脉弦数者。治疗宜选用:安宫牛黄丸。3.高热昏谵,舌謇肢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有力者。治疗宜选用:安宫牛黄丸。4.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者。治疗宜选用:至宝丹。5.神昏不语,口张目合,手撒遗尿,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治疗宜选用:独参汤。6.四神丸的功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7.当归六黄汤的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8.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涩肠固脱,益气养血。9.牡蛎散的功用:益气固表,育阴除烦。10.阴血不足,火旺气虚所致的自汗盗汗证。宜选:当归六黄汤。11.热伤气阴,阴液外泄所致的汗多证。宜选:生脉散。12.心阳不潜,营阴不守所致的盗汗证。宜选:牡蛎散。13.脾肺气弱,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证。宜选:玉屏风散。14.肝肾阴虚,虚火外蒸所致的盗汗证。宜选:大补阴丸。15.固冲汤和金锁固精丸两方中均含有:龙骨、牡蛎。16.逍遥散和真人养脏汤两方中均含有:白术、白芍。17.玉屏风散和补中益气汤两方中均含有:黄芪、白术。18.真人养脏汤和四神丸两方中均含有:肉豆蔻。19.麻杏石甘汤的病机是:表邪化热,肺热壅盛。20.都气丸的病机是:肾阴不足,肾不纳气。21.小青龙汤的病机是:外感风寒,内停寒饮。22.定喘汤的病机是:内蕴痰热,复感风寒。23.金匮肾气丸的病机是:肾阳不足,痰饮外溢。24.治疗胃虚,痰阻气逆的痞呕证。宜选用:旋覆代赭汤。25.治疗痰气互结的梅核气,宜选用:半夏厚朴汤。26.治疗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呕吐证。宜选用:橘皮竹茹汤。


27.治疗寒滞肝脉的疝痛证。宜选用:天台乌药散。28.治疗脾胃寒湿,气机阻滞的腹满脘胀证,宜选用:厚朴温中汤。29.半夏厚朴汤和苏子降气汤两方中均含有:半夏、厚朴、苏叶。30.厚朴温中汤和异功散两方中均含有:陈皮、茯苓、甘草。31.小青龙汤和定喘汤两方中均含有:麻黄、半夏、甘草。32.生姜泻心汤和厚朴温中汤两方中均含有:干姜、生姜、甘草。33.旋覆代赭汤和橘皮竹茹汤两方中均含有:人参、甘草、大枣。34.归脾汤的功用:健脾养心,益气摄血。35.固冲汤的功用:补脾固冲,益气摄血。36.温经汤的功用:温经散瘀,养血止血。37.黄土汤的功用:健脾温阳,养血止血。38.归脾汤主治:脾气虚衰,脾不统血的崩漏。39.固冲汤主治:脾虚不统,冲任不固的崩漏。40.温经汤主治: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的崩漏。41.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的意义是:健脾益气,使气能生血。42.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的意义是: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43.玉屏风散中重用黄芪的意义是:健脾补肺,固表止汗。44.小蓟饮子组成中含有:导赤散。45.血府逐瘀汤组成中含有:桃红四物汤。46.桃核承气汤组成中含有:调胃承气汤。47.主治跌仆损伤,瘀留胁下,胁痛难忍的方剂是:复元活血汤。48.主治产后受寒,恶露不行,腹痛的方剂是:生化汤。49.主治瘀热互结的下焦蓄血,少腹拘急,烦渴谵语的方剂是:桃核承气汤。50.主治胸中瘀血,胸胁剌痛,舌暗脉涩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51.主治外伤骨折筋断,出血瘀肿的方剂是:七厘散。52.天麻钩藤饮的功用:平肝熄风。53.镇肝熄风汤的功用:平肝潜阳。54.大定风珠的功用:滋阴熄风。55.羚角钩藤汤的功用:凉肝熄风。56.地黄饮子的功用:补肾熄风。57.主治血虚生风证的方剂是:阿胶鸡子黄汤。58.主治肝热动风证的方剂是:羚角钩藤汤。59.主治阴虚风动证的方剂是:大定风珠。60.主治阳亢化风证的方剂是:镇肝熄风汤。61.大秦艽汤的功效是:疏风散邪,养血活血。62.小活络丹的功效是:祛风化痰,活血通络。63.牵正散的功效是:祛风化痰,通络止痉。64.消风散汤的功效是:疏风养血,清热除湿。65.川芎茶调散的功效是:疏风止痛。66.杏苏散的功效是:轻宣凉燥,宣肺化痰。67.麻黄汤的功效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68.桑杏汤的功效是:清宣温燥,止咳化痰。69.桑菊饮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宣肺止咳。70.清燥救肺汤的功效是:清宣燥热,益气润肺。71.百合固金汤的功效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72.麦门冬汤的功效是:滋养肺胃,降逆和中。73.主治肺肾阴虚,虚火疫毒结滞咽喉的白喉方剂是:养阴清肺汤。74.主治肺胃阴虚燥热的肺痿方剂是:麦门冬汤。75.主治气阴两虚的消渴方剂是:玉液汤。76.主治痰气互结的梅核气方剂是:半夏厚朴汤。77.主治温燥重伤肺脏气阴的方剂是:清燥救肺汤。78.五皮饮的功用是:行气利水。79.猪苓汤的功用是:滋阴利水。80.真武汤的功用是:温阳利水。81.防已黄芪汤的功用是:益气利水。82.六一散的功用是:清热利水。83.实脾散的功用是:温阳化湿。84.五苓散的功用是:利水渗湿。85.平胃散的功用是:燥湿和胃。86.三仁汤的功用是:清热祛湿。87.朱氏萆薢分清饮的功用是:祛湿化浊。88.小蓟饮子的功用是:凉血止血,利水通淋。89.五苓散的功用是:健脾祛湿,化气行水。90.猪苓汤的功用是:清热育阴利水。91.导赤散的功用是:益肾滋阴,清心利水。92.八正散的功用是:清热泻火,利湿通淋。93.主治下焦寒湿膏淋白浊的代表方剂是:萆薢分清饮。




94.主治阳虚水停之水肿的代表方剂是:真武汤。95.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的代表方剂是:二妙散。96.主治风寒湿日久不愈之痹证的代表方剂是:独活寄生汤。97.主治湿热淋证的代表方剂是:八正散。98.平胃散的组成药味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99.四君子汤的组成药味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200.二陈汤的组成药味是: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1.理中汤的组成药味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2.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作用的方剂是:小陷胸汤。3.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的方剂是:温胆汤。4.具有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作用的方剂是:半夏白术天麻汤。5.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的方剂是:二陈汤。6.祛痰剂的通用基础方是:二陈汤。7.主治实热老痰之烦惊昏狂的代表方是:滚痰丸。8.主治风痰上扰之头痛眩晕的代表方是:半夏白术天麻汤。9.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的代表方是:半夏厚朴汤。10.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胁满眩悸的代表方是:苓桂术甘汤。11.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作用的方剂是:枳实消痞丸。12.具有消导化积,清热祛湿作用的方剂是:枳实导滞丸。13.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作用的方剂是:健脾丸。14.枳实消痞丸主治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气滞湿聚。15.枳实导滞丸主治证的病机为:食积内停,蕴生湿热,积阻肠胃。16.保和丸主治证的病机为:饮食过度,损伤脾胃,食积内停。17.健脾丸主治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食少难消,积滞内停。18.枳术丸主治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食停气滞,脘腹痞满。19.寒热虚实夹杂之蛔厥证的治疗,宜选方剂是:乌梅丸。20.脾虚停食证的治疗,宜选方剂:健脾丸。21.虫积腹痛证的治疗,宜选方剂是:肥儿丸。22.小活络丹的功效是:温经化痰,散瘀通络。23.补阳还五汤的功效是:补气活血通络。24.阳和汤的功效是:温阳补血,散寒通滞。25.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是:益气温经,和营通痹。26.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27.主治瘀热互结之肠痈的代表方是:大黄牡丹汤。28.主治外科阴疽肿毒的代表方是:阳和汤。


29.主治痰热瘀结之肺痈的代表方是:千金苇茎汤。30.主治风热疫毒壅聚中上二焦之大头瘟的代表方是:普济消毒饮。31.主治外科热毒痈疡的代表方是:仙方活命饮。32.主治热病中热陷心包或痰热壅闭心窍的高热神昏的代表方是:安宫牛黄丸。33.主治跌打损伤出血及瘀肿筋伤的伤科代表方是:七厘散。34.主治瘀血日久所致的经脉营卫气血滞涩的干血劳的代表方是:大黄虫丸。35.主治风寒湿痰瘀滞经络引起的筋脉关节拘挛等痹证的代表方是:小活络丹。36.主治热毒痰瘀壅结经脉的癌毒痈肿的代表方是:犀黄丸。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阴盛格阳证之干哕病例分享 郭文龙

    徐某,女,68岁。经输液治疗后,助长阴寒,导致阴盛格阳证,出现咽痛、眼干涩假热症;阳气虚寒饮不化,水饮上泛,出现干哕、口泛清水,胁肋胀满,小便不利。此病例分享希望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五苓散加减治口渴尿频案 宗琪

    诊断:水饮病处方:五苓散加减5剂(颗粒剂)方组:猪苓15g茯苓15g生白术15g泽泻25g桂枝10g生石膏60g知母15g生黄芩15g禁忌:水果,饮料、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条文学习:《伤寒论》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经间期出血一例 赵龙

    文某,女,22岁,月经期间出血七年,于2023年7月31日就诊病史,患者1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周期之间出血,量不如正常月经那么多,平时月经基本上15天到20天行经一次,无痛经。诊断,月经先期,冲任不足。2023年11月30日,再次行经,周期6天,量正常

  • 栀子大黄汤 李华歆

    ——克雷洛夫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栀子大黄汤!所以湿热的患者出现“心中懊憹,或热痛”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栀子大黄汤”!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感恩自己 陈鹏

    感恩自己​。。。​你最苦最难的时候能陪你的,就是你自己​别人只不过是心里幻像在外界的投影​任何时候手中要拿一把无形的剑​一往无前不要回头

  • 慢性支气管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由物理、化学刺激或生物、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般来说,急性支气管炎经积极治疗多于短期内恢复。如果罹患了急性支气管炎没有及时彻底治愈,会导致其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 一剂治愈感冒后身痛1周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女年龄:13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6日主诉:感冒后身痛1周。1月7日回访:述未在身痛,咽痛无,咳减,精神佳。

  • 治疗小儿复感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