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023.07.09 723阅读 评论数 1 6
尿失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由于损伤或者控制它的神经功能失常,使尿液不受控制,自然从尿道口流出的现象。尿失禁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膀胱尿液经尿道溢出者,称为尿道内尿失禁,即传统意义上的尿失禁;另一种是尿液经阴道溢出者,称为尿道外尿失禁,即尿漏,尿漏是由于妇科手术损伤、骨盆外伤、泌尿系畸形等导致的。尿失禁在各年龄群均可发生,尤其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诊断时要分析其病因,如尿频尿急同时伴有镜下血尿,应除外泌尿系结核、炎症、肿瘤等,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检查尿动力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尿动力学检查;②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检查。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也不同,治疗上根据尿失禁的类型及原发病因给予合理的药物选择,有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予以手术治疗,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限制液体的摄入,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2.常见病因形成尿失禁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真性尿失禁:由于尿道外括约肌损伤或缺陷,导致尿液持续性从尿道流出。(2)压力性尿失禁:正常情况下尚能控制小便,但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打喷嚏或咳嗽时有少量尿液流出,这种情况多见于经产妇女,属于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由于盆腔脏器脱垂、肥胖、年龄等因素引起。(3)急迫性尿失禁:严重的尿频、尿急,膀胱不受意识控制很快排空。最常发生于脑血管意外、脑萎缩等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另外感染、逼尿肌老化、早期糖尿病、放疗、心情紧张等原因也会导致。(4)混合性尿失禁:是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并存的状况,常见于女性,病因也较为复杂。(5)充溢性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导致膀胱过度充盈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液被迫溢出,称为充溢性尿失禁。主要由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及恶性病变等引起。(6)反射性尿失禁:是不受控制没有感觉的不自主间歇排尿,精神性疾病产生的逼尿肌反射亢进为主要原因。(7)其他:完全性尿道关闭机能不全等也会导致尿失禁。3.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把尿失禁归为 “遗溺” 病名,《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遗溺的内因多为五脏虚损、三焦气化不利,外因为湿热太盛或邪热内迫。详细分为下面几点:(1)年老体虚:尿频之症在体弱、年龄大或长期卧床的人较易发生,这是由于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阳利水,以致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久卧之人失于调养,耗气伤精导致。(2)禀赋不足:素体虚弱的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会使闭藏失职,膀胱气化失调而发生遗溺。(3)湿热内蕴:外感湿热之邪或由于长期吃油腻刺激的食物导致湿热,使肝经不能疏利,继而移于膀胱,而致遗溺。(4)情志因素:生气、上火、受惊、紧张或兴奋等原因都可导致遗溺。(5)其他原因:头部外伤、尿道畸形等。遗溺病位在膀胱,但与肺、脾、肾、肝、心关系密切。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心慌气短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17日顾某,男,93岁,初诊。主诉:心慌气短6年加重一个月。目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麝香保心丸,金水宝胶囊以及利尿药。今复诊告知情况无明显改善,仍容易气喘。现心慌稍减轻,小便量增加。后未前来复诊,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等

  • 冯世伦:少吃也是愈病方 彭功伟

    5岁男孩长期反复发烧,经方辨证属实,故遵“实者损之”而使病愈。而增加营养是提高抗病能力的理念,是违反“实者损之”之理,故使病长期不愈。即是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反复口疮,泻心汤合升阳散火汤治愈 陈玉佳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反复口疮,伴有口气,反酸,打嗝。思考过后,认为是阳明湿热,葛根芩连汤应该可以应对。服药四剂后,反馈口疮已经下去,心中窃喜此病随手治愈。

  •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 谢江强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郎女士刚坐完月子后的三个月之内,腰部酸痛一直反复出现,白带量特别多,质地清稀,也没有臭味,西医大夫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将这些药煎出药液200毫升,趁热坐下,待水温下降后,用药汤清洗外阴。每2日清洗一次即可。

  • 桃核承气汤 李华歆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