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学习《伤寒论》的五步法

2022.04.08 1163阅读 评论数 6 31

 

 众所周知,古之名医学医伊始无不始于“伤寒”,《伤寒论》正如开启中医伟大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其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学习《伤寒论》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为各位同仁作以经验分享!

 《黄帝内经》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雷公對曰:誦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

 笔者认为这段内经经文中提到的“诵”、“解”、“别”、“明”、“彰”正是学习伤寒的有效途径之一!

​      “诵”      古之名医学医开始无不先从背诵入手,正所谓“书不熟则无以明理”,背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唱戏的戏子从开始就连戏本都记不牢,怎么能期待他将来会成为一代宗师?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想研究伤寒,想吃这口饭,那请你马上放弃任何幻想,不要试图寻求任何捷径,背诵这关是不可能跨越的!笔者认为应尽可能的做到一字不落的背下来,这里不仅仅只是《伤寒论》原文,而且还应该囊括《金匮要略》及每个方的药物组成、用量、煎煮方法及特殊加减法等等!  毫不隐晦的说笔者回顾自己整个学医过程,唯独在背诵这关下的功夫最多!从大学到毕业一直在背诵各种经典,而且直到现在仍每天坚持背诵,笔者作为通过背诵而得到实在收益的“获益者”!我可以在这里负责任的跟大家讲:想学好中医,不背诵是绝对不行的!而且背诵只是整个学医过程中最最基础的一关,这关不合格,其他都是空谈!(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自己背诵伤寒的经验和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

  “解”        

  很多人其实是直接绕过了“诵”的环节,在学习开始就直接去看各家注解,说实话,笔者也曾经这样做过,后来我发现看甲写的书,觉得甲有道理,看乙的书,又同样觉得乙说的也道理,这时候可能又来了丙、丁等等,结果搞得自己脑子一团糟,慢慢觉得大家似乎都有道理,而仔细想想又好像都没道理……

  其实造成这样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对伤寒没有属于自己的认识,好比把你丢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堆人好心的给你指路,而你却手握着地图不看,跟这个走一段发现走不通,又跟另一个走,结果又回到了原地,其实问题不在于指路人,而是在于你自己根本没先看看手中的地图!解释伤寒的注家有几百家,年代不同,背景不同,水平也分高低,究竟谁是真正的大家,我想这个是甄别不出来的,所以还不如自己先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哪怕你的理解开始是错的,那也是自己的!

  还有一些人非常的崇拜某一门派,只看那一派的理论,别的书丢在一旁不看,还美其名曰某某人才是真正的仲景再生,其实笔者并不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高明的,我想仲景也不同意这样做,学术本身就是多元的,而如果在这里搞什么“一言堂”的话,我想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神雕侠侣》里有个桥段是说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山顶比武,而杨过在旁边观战,二位高手打累了就把自己的毕生绝学教给旁边的“臭小子”杨过,让他来演示给对方看,话说那个时候杨过还是个乳臭未干、武功低级的“小朋友”,在两大高手的指点下,他的武功突飞猛进,最后成了武林高手!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那就是其实“博采众长”才是进步最快的方式,这不仅仅适用于武林,也同样适用于中医学习,但是别忘了它还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首先你得是个“练家子”,试问如果杨过是个对于武功的一招半式都不了解的“门外汉”,二位高手能教得了他吗?而学习伤寒的前提则是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任何基础,即使你有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你,为啥?没法沟通,人家说一个问题,你没听过,说一个招式,你还没听过,时间久了,老师也没心教你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对于伤寒的理解其实是在始于背诵,边背诵边理解,开始都是碎片式的理解,比如某天对哪个条文有了一点想法就去试着联系研究,后来开始抄写伤寒,慢慢的我在抄写的过程中也去试着粗浅的解释,一开始自己完全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有时自己解释的是狗屁不通,随着自己慢慢对条文的熟悉,也逐步对条文深入理解,后来自己就尝试用用漫画、图形等有趣方式去理解,直到有了属于自己对于伤寒初步的认识后,我才慢慢看各家的注解,这个时候我其实是抱着问题去看书的,可以说这样做真的是事半功倍,而我对大家的解释也不是无条件的相信,而是有选择性的去信,只有经过临床实践得到效果我才真的去认同!


 “别”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背诵的再顺溜,解释的再完美,不去用也等于零,作为典型的“院校派”力量,其实我在学医伊始是不被人相信的,哪怕是自己的家人,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大学期间开出的第一张方子就是给自己的父亲,他因为吃了寒凉的东西之后导致“急性胃肠炎”,腹泻伴发热了几天,西医治疗几天实在是效果不理想后,他才给肯同意给我一个“练手”的机会,那时候自己真的对中医没有太深的认识,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不成想居然一剂而愈,慢慢的家人才对我的医术才慢慢开始相信,直至影响到身边的同学、朋友等!

  其实“别”这个阶段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你有了想法,就得去验证,如何把理论转化成实际不是靠几天、几个月时间就能行的,没有个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是不能说自己过关的的!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大家对这个“桂枝加葛根汤”的组成始终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人认为这个方里应该有“麻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一直争论不休!有一次我就遇到了一个外感着凉后引发类似“项背强几几”的患者,而他的症状就是不自主的出汗,而且他描述自己后背是“硬邦邦”的,特别不舒服,当时我就用了“桂枝加葛根汤”,只不过我当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入了一定量的“麻黄”,我当时的理解是按照《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麻黄的描述,其实麻黄是有类似破除症瘕积聚的作用,我考虑患者描述的硬邦邦的拘急感是不是类似于一些难以消除的“硬块”呢?试着加入麻黄来“通”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后来患者反馈后说吃了这个方感觉特别好,没多久就觉得自己后背舒服了很多,后背“硬邦邦”感觉完全消失了,后来我又尝试在几个有类似症状的患者方中加入麻黄效果也非常不错,后来我觉得这个方子里加麻黄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许这就是“别”的过程吧!

  “明”

  说实话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已经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因为我还没有能做到这两个,只能说如果你想当个“名医”其实很容易,而如果你想当个“明医”确实很难!

  什么叫“明”,明白的“明”,理论上“明”,临床上“明”,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不是靠学历、职称、年龄就行的,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做到“明”,其实当个明医是很累的,而且很难赚到钱,别人看三、四个患者了,可能你一个都没看完,我记得我在无锡社区医院上班的时候看一个患者往往都是半小时以上,我得仔仔细细的收集病史,听患者描述自己的病情,其实患者才是你最好的老师,他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记得有个鼻炎的患者,每天鼻塞的厉害,症状反反复复的,他也很是苦恼,有一天他跟我闲聊说:大夫,我平时汗很少,哪怕是夏天也是出不了多少汗,我在想啊,鼻子也是毛孔的一部分啊,是不是出点汗鼻窍就通了呢?这可是非常好的想法啊!患者根本并不知道中医里“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的道理,而他就是用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告诉你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所以我一直主张医生应该充分的让患者去说,尽量不要打断他,他说你就听,总会给你一点启发的,收集病史之后你还要认认真真的去考虑究竟是哪里问题?该怎么治疗?用什么方子?什么药等诸多问题!反复琢磨后才能开出来一张方子,最后还要认真的跟患者交待该注意的事项,祝福他及时复诊,随时沟通用药后的反应情况等等,所以我说当个“明医”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许这就是“明”的过程!

  “彰”

  而只有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医”后,你才能去发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如果你能从那些看似陈旧的知识中悟出来一些新花样,那你就厉害了!“彰”的过程是要结合各家学说,不管是伤寒还是温病,不管是后世验方还是民间偏方,不管是针灸还是按摩,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等等,只要对患者康复有利的手段,你都要去了解,一个好中医永远不会期待自己成为包治百病的圣人,但一定要先学会先成为个脚踏实地的好医生!

  最后跟大家说一下,学习中医的路其实很苦,我们只有苦中作乐,一起努力吧!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热爱中医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欢迎大家转发、点赞、赞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失眠案一则 曹雪盼

    important;">辨证:肝胆之火渐灭阴血虚之象渐露治则以疏肝健脾滋阴宁心为主处方如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4g黄芩6g法半夏9g党参10g茯苓15g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天花粉12g麦冬15g白术15g炙甘草6g桂枝9g10

  •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 谢江强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才有效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 气血双补 谢江强

    这个小姑娘是在长夏发病时找我的,我让她在月经结束之后,赶紧吃药,我给她开了补肾运脾、调经通络的仲断健骨膏。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福报的碗 陈鹏

    文/陈医生整理20231021有些人20岁就身患重病花光积蓄而亡,有些人一辈子勤勤恳恳都是处在还债之中,有些人看是在做好事却一生坎坷,这些都是跟福报有关。"福即是善,义即是福。"于生命中,善心为福报。"行善积德,福报无穷。"用真心感化他人,福报自然来。

  • 遗憾的中秋节 陈鹏

    文/陈鹏医生中秋的月,一个字:圆。苦难的日子,就像树上的树叶一样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灰色的,童年是饥饿的,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今夜的月饼也是苦涩的。

  • 青少年颈椎病危害更大,家长切勿忽视孩子的颈椎健康问题 钟金桥

    手机在学习中广泛应用和青少年寒暑假玩游戏等可能是罪魁祸首,需要引起重视。3次正骨后小孩是有不自主的扭动脖子情况,复查X线见寰枢关节齿侧间隙右宽左窄。追问病史,家长诉仅最近半年见小孩颈部不适,患儿自诉已有两三年,只是未告知父母。

  • 随笔 张宝华

    故而随季而语色象,皆不得实相,是故不可信也。时在仲秋,清风拂日,金光燥物,坚之目极,随风语心于妄处。自然余非圣贤,亦不是当下专家教授,言语微若尘埃,然亦如星光点点于皓月中,时易缘者,恐其落我执妄狂变态于合缘人事,故而随金风而语录之,澄澈心灵,见其真耳。

  • 腱鞘炎的治疗 崔乐

    现针对腱鞘炎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进行论述,腱鞘炎是肌腱周围鞘膜劳损、增生等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有的时候因为劳累、受凉或扭伤等引发急性发作,表现为肌腱周围肿胀、压痛,严重的会影响关节的运动功能,造成活动受限甚至无法活动。

  • 桂枝去芍药汤类 李华歆

    ——毛泽东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去芍药类!该类方包含“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 大承气汤治大便5日未解案 宗琪

    按语:患者多日未大便,脉大有力,腹部胀满不适,考虑病在阳明,符合“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证,故如法急煎速服,患者得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