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一张让我青年时期扬名的中西结合药方

2021.08.07 594阅读 评论数 0 13
    四十年前,我刚从医学院校毕业不久,最早初试锋芒的是诊治二位均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乡亲。一男一女,病史都在三年以上,记得当时我的诊断都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都是饥饿性胃痛,得食缓解,喜温喜按,口水多,有趣的是,二位的脉象都是双关沉脉。当时我采用了中西结合方法,中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西药用痢特灵片加维生素 B6 片,西药用药五天后停药,中药服用二周。就这样,二位全都治愈,经胃肠钡餐复査证实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目前二位均已活到八十多岁,一位仍然健在,也未见溃疡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其中男性患者服药第三天时出现了胃脘疼痛加重,呈阵发性,其家属十分慌张请我诊视,当时我非常认真地进行检查,腹软,无反跳痛,右中上腹有轻微压痛,胃脘部疼痛时喜欢按压,无畏寒发热,无大小便异常,心脏听诊未见异常。综合后分析,我以为有可能是中医所说的瞑眩反应,是身体与病邪抗争与修复过程中的一种特异反应。告诉患者不用担心,继续服药,一天后疼痛消失,身体好像是另外一个人一样的轻松。而另外的一位女患者却没有像男患者一样的瞑眩反应。而后,在多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同样出现男患者即有瞑眩反应而女患者没有的现象。从此,我对男患者用药之前总是告诉他,如果服药后有阵发腹痛,而腹软没有反跳痛者不怕,继续服药可愈。同时,对于慢性胃痛患者如果诊脉见双关沉脉,告诉他做胃镜或钡餐检查,大多数都有溃疡病存在。

    附:四十年前的中西药处方:一、中药处方: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克,桂枝6克,白芍10克,大枣三枚,生姜二片,甘草5克,土旱莲10克。水360ml煎至160ml,每天一剂,于上午九点至十点服(每剂药只煎一次)。二、西药处方:痢特灵(呋喃唑酮)片0.1克X20片,维生素B6片10mgX26片。服法:第一天服三次,第二天服四次,第三天服三次,第四天服二次,第五天服一次,均为饭后服,四次者一次睡前服,二次者分早晚饭后服,一次者为早饭后服。痢特灵用法:第一、第二天每次服二片,以后每次一片。维生素B6片用法:每次服二片。用药注意事项:1、炎症过盛者需待消退后才用上法,以免引起大出血。2、服药期间尽量勿做重体力劳动,禁食生冷燥热食物,忌酒醋。3、服药后第二至第三天有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或疼痛现象,只要是按压腹软,只有轻压痛而没有反跳痛则属于正常反应,可继续服药,勿误。

    讨论:以上方法现在虽然过时了,被新中西结合方法所取代,但我现在的中药乌贝黄芪汤实质是在以上中药方的演变而来。西药由于痢特灵的副作用比较明显,而被现在的新三联等所取代,所以,以上的分享,也算是和大家一起回顾历史,感悟医学的更新和进步。
  曾有学者看到我的文章分享后这样评论:“学习了建中汤的用法和经验。症状加重可能是痢特灵的副作用。这药我百度了一下溃疡是不宜用的。部分人对呋喃类抗生素过敏可能就肠胃反应重。后期症状好转可能系黄芪建中汤起效致溃疡好转,中和了痢特灵加重溃疡的反应。”我的回答是:“痢特灵至今仍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效药物,其所治愈的溃疡病患者的远期复发率是最低的,由于其副作用比较大,所以一般用药疗程在一周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锦辉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医案50杨某,男,30岁。治以散寒化湿理气,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芳香之品为多,芳香药物不宜久煎,故嘱其煎开后,再煎5分钟即可。医案51侍某,女,51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200mL。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脑漏医案整理 谢江强

    脑漏医案23吴某,女,28岁。继上方巩固调理1个月余。肾气虚,气失固摄之权,脑髓不时泄漏,则为脑漏,鼻流清水样涕,即其兆也。医案24沈某,女,55岁。前后服10剂病已。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 夏耀飞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杨某,男,3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8月25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小承气汤证”,宜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其方如下:厚朴10枳实10当归15菊花10生麦芽30莱菔子10玉片10大腹皮10结果:2023年8月28日,

  • 降压足疗方 曹雪盼

    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使上亢之虚阳,上逆之气血下行,疏通经络气血,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生理状态。双足部有诸多穴位,其中有不少穴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同时足底部的心区、肝区、肾区等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