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李东垣反佐用药刍议

2022.08.06 868阅读 评论数 2 15
李东垣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的一位医学家,启创了脾胃论,同时,它在临床用药中关于反佐药物的应用很有特点,下面就谈一谈一点体会

1升降反佐沉浮相辅
升降失常表现为脾阳下陷与阴火相乘、清阳不升与浊阴不降等。东垣虽然强调“当先助元气”而升阳,但也充分认识到降阴火对协调升降的重要性,因而在临证时能充分运用反佐方法,权衡升降矛盾的轻重缓急予以妥善处理。东垣十分强调这种随疾病的轻重缓急而权宜应用苦寒泻火药,寓升阳于泻火之中,使阴火降而阳气升。又如生姜和中汤,治脾虚湿困、阴火上冲之虚渴。方名“和中”,乃因湿困中焦,致清阳升降失常,久则阴火上升,故于降阴火、化湿浊中反佐升发脾阳之品以和中。
2寒温反佐补泻兼施
东垣认为,脾胃之盛衰,关系到机体内部各部的病理变化和发展,故其于处方用药,善用温补,旨在始终保持中阳的健运。但在温补脾胃时,又擅于权衡元气与阴火、正虚与邪实矛盾的轻重缓急,而适当运用苦寒之品,以达到相反相成之功,使脾胃和而万物安。如清暑益气汤,主治脾胃元气亏乏,暑湿偏重者,方用黄芪、人参、炙甘草补脾胃益元气,加当归身寓补气于生血之中,苍术、白术、泽泻运脾除湿,升麻助清阳上升;然单用温补又恐暑湿不去,且暑湿不去则元气亦不能健运,故东垣加青皮、陈皮、神曲行气助运化;反佐黄柏、葛根泻火解热而散肌表;麦门冬、五味子泻阴火、滋肺之化源,共使暑湿清、阴火除、脾阳健运。充分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而抓住了治胃这一主要环节。
3收散反佐内外合一
在仲景《伤寒论》的启示下,东垣治疗虚人外感不仅始终以顾护脾胃元气为本,而且每寓攻于收。如麻黄人参芍药汤,治久虚之人,大寒壅遏里热而致吐血之证,方用麻黄、桂枝辛温走表以散外寒;麦冬、芍药养阴以清内热;人参、黄芪、甘草补中益气以健脾胃;当归配人参、黄芪以补气血,合芍药而和营;反佐五味子收耗散之津,合人参、麦冬固气液而助表散。一阖一辟,相得益彰,实开后人治疗虚人外感的无限法门。
4服药反佐以防格拒
汤剂一般多用温服,然有时病情寒热错杂,相互格拒,可出现服药后呕吐等情况。于此,东垣每采取“寒药热服”、“热药冷服”的反佐服法,以防格拒。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感冒咳嗽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九岁。此乃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所致。当晚服一次,咳减半,次日现鼻涕色青,自觉鼻涕出舒适,咳几无。

  • 月经先期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1月05日邓某,女,51岁,初诊。主诉:月经提前5天两年。月经先期病因分气虚与血热两大类。四诊合参,此为肾气不固,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而月经提前。现睡眠好转,本月月经先期3天,量变少。

  • 小儿抽动医案分享 李娟

    关于小儿抽动,西医学称之为抽动障碍。若不及时中医中药干预,儿童抽动症病程拉长,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2023年8月26日三诊,患儿抽动无,面部积食斑已褪至不明显,大便正常,情绪稳定。

  •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郭某某,女,8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2日初诊。主诉:腹泻3天。现症见:便溏,一日2次,大便急迫,痛泻,神疲乏力较甚,纳可,肝郁舌,呃逆。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水肿小记 张宝华

    脾虚水肿多由饮食不节,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引起。水肿日久不退,必损及于阳,可形成脾肾阳虚;若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水肿日久不退,水邪久羁与血相搏,瘀阻脉络而成瘀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