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故事】一例简单感冒的反思

2020.01.19 100阅读 评论数 2 16
前几天上班,来了个妈妈,带着孩子,调理脾胃。 我记得这位家长,两个孩子,姐姐和弟弟,今天来的是姐姐,上次来的是弟弟,差不多1个月前感冒咳嗽就诊。 于是我给孩子开药的时候,顺便问了句:上次弟弟的病好了吗? 家长犹豫了一下,说,没好,第二次抓的药,吃了1付,效果不明显,就没给孩子吃了,后来找了个朋友开了1付药,就4味药,苏叶6g,陈皮3g,生姜,大枣(这两个药没说具体用量,我估计可能也就是3片姜,两个大枣),吃了就好了。 这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兴趣。 作为一个年轻医生,这是一个总结经验的大好机会啊。 我把孩子就诊记录调出来,结合家长给我反馈的信息,探讨下这个病例。也是给自己做个梳理。 病例 孩子是2月26号就诊,家长描述孩子咳嗽。 来了后,我看孩子舌苔白厚,脉稍微有点快,有点鼻塞咳嗽,流清鼻涕,不黄,舌质淡红,没有很明显的热象(热的表现)。 思路出来了: 鼻塞咳嗽——风 舌质淡红,苔白,清涕——寒 苔厚——里面有点痰湿,也可能是积食化痰。 辨证: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这样的风寒感冒后面也是可能发热的,但家长要注意鉴别,这时候发热是因为受风寒影响,着凉之后身体驱邪的自然表现,身体想通过发热把这些风寒邪气驱除,所以这个热不是因为热邪引起的热,是寒引起的。 (这段是医理,中医讲“理法方药”中的第一个,后面用什么治法,方子,药物,都是要在这个医理的基础上进行) 病因: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痰湿。 这个外散的意思,就是用发散类的药物,帮助身体把这些从外面进来的邪气,发散出去。比如小时候感冒了大家喝的姜糖水,里面的生姜就是发散的。发热,出汗,散出去寒气。 处方:寒的表现不严重,又是小孩子,用不到麻黄汤,用香苏散就差不多了。 香苏散,四味药:香附,苏叶,陈皮,甘草。 用药加减:考虑内有痰湿,可能会变成痰多的症状,加半夏3g,茯苓9g,和陈皮甘草一起,就是二陈汤,化痰湿的基础常用方。 考虑有咳嗽,加杏仁6g,紫菀6g,降气化痰。 考虑有胃口不好,积食,加党参3g,白术6g,麦芽9g,神曲9g。 最后,让家长煮的时候加生姜3片,帮助解表散寒。 家长回去后,有点焦虑,经常给我发信息 28号说,26号回去开始有发烧,吃了药,后面就没发烧了,还是咳嗽,有痰,流鼻涕。 3月1号说:打喷嚏,咳嗽有痰。我问家长有没有又吹风着凉,家长说没有,深圳的朋友都知道,那段时间气温变化很大,我让家长多注意,吃完药再来复诊。 从1号的聊天记录大家可以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带娃不易啊。 在第二天,3月2号来复诊了。 我看了之后,流鼻涕,还是清的,考虑还是风寒感冒,估计是有天气反复的因素,有点着凉,里面的痰湿也还有,精神还好,没有其他特殊的表现。 调整了几个药,处方: 这次的方子和前面比,思路是一样的,就加了三味药:毛冬青,苍耳子,前胡。 前胡:化痰止咳的思路 苍耳子:通鼻窍,散风寒,治鼻塞鼻涕 毛冬青:考虑孩子病程有这么久了,怕后续会化热,预防的意思。 回去后,又过了四天,到6号了,家长又微信问我 说:药吃了4付(这次吃了1剂 前面3剂),一点效果没有,咳嗽不好,还是流鼻涕,有痰。 我说不行就过来我再看看,是不是着凉,天气影响,家长问能不能吃雪梨,我让吃陈皮橘红,不要吃梨。 聊天就停在那天了,之后我也没问,直到这位家长带另一个孩子过来调理脾胃,我顺便问了下。 家长说:第二次的药吃了1付就没吃了,换了一个朋友开的方子:苏叶6g,陈皮3g,生姜大枣。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药: 苏叶:外散风寒。 陈皮:行气化痰。 生姜:辛温,辛助苏叶散寒,温助陈皮化痰。 大枣:和生姜一起,其实有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意思。 emmm……谁可以告诉我,这思路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我的药为啥吃了4付还是咳嗽有痰流鼻涕,这个药1付就好了? 而且痰那么重,怎么3g陈皮就搞定了?痰湿不是最难化的吗?这也略夸张了点吧? 虽然我有点懵,但是还是要总结的。我反思了下我的药方和这个方子的区别: 1.用药思路是差不多,但是我可能用药时想的太多,又想消食,又想化痰,又想解表,又想健脾,药开的有点杂,成了自己一直鄙视的开药很多的医生。 (有时候家长着急,恨不得3付药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不自觉影响到医生处方判断,以后还是要注意主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2.可能用的健脾药,党参,偏补,有滋腻恋邪的原因,也可能加重了痰湿。 (这个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大,有时候生病快好了,孩子吃点好的急急忙忙补一下,结果病情常有反复的——中医认为这个是补身体的同时,病邪也得到了补充) 3.另外家长反映了一点,她后面用的陈皮是自己买的,几块钱1g的那种陈年好陈皮。 (药材质量问题确实是很无奈的,前面写过专门推文) 最后找点场外原因,会不会有那几天天气反复变化的因素?以及家长喂药比较少的原因?(第二次4天才吃了1付药,估计是效果不明显不想喂太多,也不能怪家长) 暂时总结了这三点,如果有同仁有其他宝贵经验,可以后台给我留言,咱们探讨下。 疾病复杂,影响因素太多,考虑周到不易。 想要疗效,还是得琢磨总结,学无止境啊。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彭文照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彭才芳 资质认证

    非常感谢,精彩的病案分析。让我们刚入门的中医学习到了,中药开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轻重。否则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尤其小孩子,更应该简单轻清。这样可以宣畅气机。感谢!!

    2022-06-16 11:47 评论数 0 0
  • 吕嘉荣 资质认证

    分析的很好,尤其是药物质量这一块,医生难把关啊

    2020-01-20 01:00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 陈鹏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理中丸 李华歆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理中丸的组成其实很简单,甘草、干姜温里阳,白术补土祛湿,人参大补元气。这里说的理中丸是以丸剂出现,而仲景明确告诉我们丸药的力量不足汤剂,而其加减法非常值得玩味!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甘草汤 李华歆

    ——别林斯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甘草汤。今天以“甘草汤”为例为大家作以说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 甘草附子汤 李华歆

    今天为大家解说的是仲景经典名方——甘草附子汤!此时最重要的是“驱风除湿”,仲景告诉我们可以用“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甘草(炙)二两附子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大青龙汤 李华歆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条中其人未见少阴证,太阳受湿所困,故重而不疼,脉见缓象,此为湿,亦可与大青龙汤发之。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亦可与大青龙汤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