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发痧”浅解

2021.03.16 340阅读 评论数 3 9
    发痧对很多年轻医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甚至从未有耳闻的,其实在民间发痧是一种常见的病,我儿时生活在农村就经常听说某人发痧,找人用磁碗沾香油刮痧,用针在背部找红点挑痧,用艾条在背后或胸前灸痧...,也有刮痧后要禁食,发痧不能输葡萄糖水等等禁忌...,而且大都被这些传统的简易方法治好了。但我那时不懂什么叫发痧,更不知道治好的原理,后来随着对中医药的理解,才慢慢懂得了一些关于发痧的知识。
      
    1:古人对痧的认识  


    痧病,俗称发痧,也称瘴气,古称中暍。南宋·叶大廉的《叶氏录验方》(1186)最早记载了“沙病”一名,元代又有“沙子病”或“沙子证”等名。该病名的含义,在于其外治法可使患者皮肤出现紫红色的瘀点,即所谓“得沙”。沙病的主症是寒热、头痛、肢冷、呕恶,闷乱,严重者能杀人。这些症状类似伤寒及疟疾;元.孙仁存认为该病系因山岚瘴气所致。元代则出现了“绳擦法”、“麻戛法”,元代的搅(绞)肠沙、水伤寒、水沙均为沙病内容。 明代“沙”字逐渐向“痧”字过渡。痧证在明代最突出的进展,是在前人治痧的基础上,将外治法加以改进,或另创新法,使这一时期的痧证外治法精彩纷呈,计有刮、焠、针刺放血、针刺穴位、灸法、角筒法、推拿法等。这些疗法充分发挥了开腠理、行气血、散邪毒的作用。痧证在明代仍属于一个小病种,直至明末疫病大流行,使痧证的地位急剧上升。到了清代甚至形成了“几于无人不痧,无症不痧”的地步;当代把传统用治疗痧病的刮痧疗法又作为养身保健方法,且颇为盛行。
       
    2:发痧的病因病机


    发痧的病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内因是患者肺气不足和脾胃虚弱,外因是湿与秽浊之气。肺主荣卫,肺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入侵;脾胃虚弱,无以化湿,致湿阻气滞;外因是环境之中湿气与空气污浊,湿热蒸腾,缺少流通,人处其中,易于致病。比如密闭的车间,汽车中,空调间里,这里的空气流通性就很差,肺及脾胃虚的人肯定要受害,这内因与外因撞到一起,人就容易发痧。其发病机理,清张璐《张氏医通》中说:“皆由中气素亏之故”,加吸入秽浊之气而致。
   病理是湿热秽浊郁积肌表,经络不通,周身胀痛;湿阻气机,清阳不升,头晕乏力;肺气不宣,胸闷烦躁;肠胃因湿气滞,腹胀腹痛等各种问题就出现了。其致病湿邪多为湿浊、湿秽,但发痧过程中湿邪很少单独为患,大多夹寒或夹热,因寒湿导致叫凉痧,因湿热导致叫热痧。凉痧以寒湿内犯,湿阻气机,出现肩背酸胀,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热痧以出汗过多,气阴亏耗,甚至汗液耗竭而无汗,或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发痧常年可见,但在夏秋之间多发。它是一种常见的季节病,现在空气中秽浊之气尤甚,像汽油、柴油其体属水,其用属火,湿热相团,为害非浅,又空气清新剂、鲜花香水多有湿浊,湿热二邪亦蕴郁其中;现代居室,颇不通风,秽浊亦多,正能为害;现时酗酒者众,每日以酒为浆,酒性升腾,气血充郁肌表,肌表血瘀,亦易成痧胀。又有恣食生冷,寒湿中阻,脾胃升降之枢失职,致痧频发。


   3:发痧的症状


   发痧子大部分表现头晕乏力,肩背酸胀,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皮肤干热无汗,心慌胸闷,烦躁不安,昏迷等症状。多因受凉(寒湿为主)或受热(湿热为主),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比如肠炎,中暑,胃肠型感冒等急性病常属于发痧的范畴。
   热痧多 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皮肤干热少汗,口渴欲饮,胃脘胀痛,甚至四肢痉挛,烦躁不安欲死。
   凉痧是寒湿内阻,为夏月贪凉饮冷常见病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头晕倦怠,上吐下泻;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


4:发痧的治疗


   既然发痧是一种常见疾病,那么肯定有它的专门治疗方法,民间流传治痧也很普遍,像刮痧,挑痧,灸痧便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法可疏通经络,舒畅气机,祛除邪毒。
    但更好的还是中医辨证用药,可以治病求本,防患于未然,中成药方面,一般凉痧首选藿香正气丸,热痧用人丹,十滴水等。我本人临床常用防风散痧汤加减治疗发痧,防风散痧汤,出自清.郭自邃《痧胀玉衡》卷下。具有疏风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痧胀因于风者。防风、陈皮、细辛、金银花、荆芥、枳壳各等分。考虑痧在我地每因湿重而致,我常加除湿药,肩背酸胀加苍术、葛根;腹胀腹痛加砂仁、白豆蔻;呕吐加茯苓、半夏;头晕胸闷加石菖蒲、白芷;热痧去细辛加生石膏、麦冬;凉痧去金银花加干姜、白术;
    曾经一患者,水阳新庆卞氏,男,五十五岁,因呕吐腹胀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月余未效,进食则吐,后经人介绍求诊于我,询其胃脘隐痛发凉,温捂稍舒,观其呕吐清水冷饮,舌苔白腻,脉沉细,考虑其凉痧,寒湿中阻,进上方去银花,加砂仁、白豆蔻、干姜、茯苓、半夏;结果三剂吐止、五剂全愈;至今该患者每当稍有不适,有发痧之兆,即来配此方加减三剂,无不应手而瘥。
    
   现社会空气污染较重,夏季更为炎热,贪凉进冷,加之我地处长江之滨,水源较广,湿气犹重,发痧较为常见。凡好发痧者,平时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让全身气血畅达,肺卫可抗御外邪,肠胃可运化消除湿浊。同时避免在高温潮湿闷热环境中作业,避免贪凉及恣食生冷致肠胃不适。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琳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郑强 资质认证

    好好

    2022-04-16 09:07 评论数 0 0
  • 陈琳 资质认证

    谭医师,我过去也是这么认为,发痧输糖水有什么问题,后来临床经历多了,感觉对发痧是否可输糖水,不能概而论之,一般发痧问题不大,感觉热痧,特别像中暑之类津亏液脱者最好禁输葡萄糖,特别是高糖,因为葡萄糖利尿往往会加重病情。所以民间对发痧防治的有些禁忌还是有点道理的。

    2021-04-01 08:05 评论数 0 0
  • 谭海灯 资质认证

    输入葡糖糖应该没关系!除非有糖尿病的就不适合!

    2021-03-31 11:44 评论数 0 2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除烦去躁,先养心神 谢江强

    近两周,翟先生工作略有忙碌,心慌胸闷的感觉也越来越频繁,这让他越来越容易紧张、不知所措。

  • 中医视角下的类风湿 张宝华

    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归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痰浊瘀血有关。

  • 中药煎法 陈鹏

  • 梦游桐君山 陈鹏

    文/陈医生经常梦见自己深夜一人独自站在吊桥上桥的那头是开满鲜花的桐君山桥的这头是芸芸众生的柴米油盐我举头望向天空天心无月我低头望下江水江心无我我有无数心事想与流水诉说流水默默我亦默默常静下心来内观我能看到细胞在歌唱血管里红色的血流在奔腾不休那里面载满了,我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抽动、麻木的动作,其实就是中风后遗症的表现,因此我们只需从息风止痉的角度来开处方,就能对应上老李的病症。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胃痞胁涨案 宗琪

    诊断:痞证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姜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切)生牡蛎20g厚朴30g枳壳20g香附20g禁忌:水果,饮料、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等。

  • 五年不孕,做了五年试管婴儿都失败成功自然受案例上 韦秋凤

    五年不孕案2021年5月。周xx,女,31岁,已婚。在某人民医院做了五年试管,没有一次成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期间在一直筹备试管婴儿,怕吃中药影响做试管,影响降调。

  • 郁证 张宝华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郁证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干咳全身疼痛口干苦失眠案,5剂效。 李高勤

    阳明热明显加石膏,干咳明显加杏仁,水饮冲逆+热用枳壳降冲逆。反馈:服药5剂后,干咳、失眠、全身疼、口干苦臭、瘙痒、耳鸣等症状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