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理论探析与胡希恕医案学习心得

2025.08.31 6阅读 评论数 2 4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为妇人妊娠及杂病所创的经典方剂,核心功效为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在临床中不仅适用于妇科疾病,对内科杂病中符合“肝血不足、脾虚湿盛”病机者亦有显著疗效。
 

一、当归芍药散核心理论解析
 
(一)方剂组成与配伍逻辑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配伍精妙,体现“肝脾同调、气血津液并治”的思路:
 
- 养血调肝组:当归补血活血,芍药(多为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三药共奏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伤正之效,针对肝血亏虚、气机不畅的核心矛盾。
- 健脾利湿组: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和中,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渗湿,三药合用可增强脾运化水湿之力,解决脾虚失运、湿邪内停的问题。
 
(二)核心病机与适用场景
 
该方的核心病机是“肝血不足、脾虚湿盛”。肝主藏血,血不足则肝失濡养,疏泄功能失调;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内生,湿邪阻滞气机,进而加重肝血运行不畅。临床中常见以下表现:
 
- 疼痛类症状:腹部隐痛、绵绵不休,或腰腹拘急疼痛,疼痛多无定处或喜按,因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湿邪阻滞气机所致。
- 水湿内停表现:肢体困重、水肿(尤其下肢或眼睑)、白带量多清稀、大便溏薄,部分患者可见头目昏沉(湿邪上蒙清窍)。
- 血虚相关症状: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腻、脉弦细或濡缓。
 
其适用范围远超妇科,除妊娠腹痛、产后腹痛、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外,还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血虚湿阻型)、特发性水肿等内科疾病,关键在于紧扣“肝血不足、脾虚湿盛”的病机。
 
二、胡希恕医案一则
 
(一)医案原文
 
患者,女,38岁。主诉“反复腹痛、腹胀3年,加重1周”。3年来每于劳累或饮食生冷后出现下腹部隐痛,伴腹胀、食欲不振,偶有大便溏薄,曾服“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症状时好时坏。1周前因受凉后症状加重,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腹胀明显,进食后加重,伴头晕乏力、面色萎黄,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二)辨证与处方
 
胡希恕先生辨证:患者腹痛绵绵、喜按、面色萎黄、头晕乏力,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白带清稀、苔白腻,为脾虚湿盛;脉弦细提示肝血不足、气机不畅。综上,属“肝血不足、脾虚湿盛”证,治以养血调肝、健脾利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
 
处方: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白术12g,茯苓12g,泽泻10g,炒山药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嘱忌食生冷油腻,注意休息。
 
(三)疗效反馈
 
患者服药3剂后,腹胀减轻,食欲改善,腹痛缓解;服药7剂后,腹痛、腹胀基本消失,大便成形,白带量减少,头晕乏力好转;继服7剂巩固疗效,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三、医案学习心得
 
胡希恕先生作为“经方派”代表医家,其运用当归芍药散的医案,不仅体现了“方证对应”的经方思想,更展现了对病机的精准把握,为我学习经方临床应用提供了诸多启发,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辨证需“抓核心病机,弃表面假象”
 
本案中,患者初服“附子理中丸”无效,看似“虚寒”,实则需透过现象看本质。附子理中丸针对“脾胃虚寒”,而本案患者除脾虚症状外,还存在“肝血不足”的关键病机——腹痛绵绵、脉弦细、面色萎黄,均非单纯脾胃虚寒所能解释。若仅见“喜温喜按”便断为“虚寒”,忽略肝血不足的本质,则会导致“药不对证”。
 
胡希恕先生的辨证逻辑启示我:临床辨证不能仅凭单一症状(如喜温喜按)下结论,需结合“症状群”综合判断——肝血不足的“血虚”表现(面色萎黄、头晕、脉细)与脾虚湿盛的“湿阻”表现(腹胀、便溏、苔腻)同时存在,才是当归芍药散的“靶证”。这也印证了经方“方证对应”的核心:方证不是单一症状的对应,而是“病机-症状-舌脉”的整体契合。
 
(二)用药需“守方不泥方,灵活加减”
 
当归芍药散的经典配伍虽固定,但胡希恕先生在本案中并未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患者“白带多、乏力”的症状,加用炒山药、炙甘草:炒山药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固涩止带,针对白带清稀的症状;炙甘草补中益气,缓和白芍的寒性,同时增强健脾之力。加减虽简,却精准贴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体现了“守经方之法,灵活化裁”的思路。
 
这让我意识到:经方并非“固定公式”,而是“病机模板”。临床应用时,需在紧扣核心病机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兼夹症状调整药物——如湿盛明显可加薏苡仁、苍术;血虚甚者可加熟地、枸杞子;腹痛甚者可加重白芍用量(白芍能柔肝缓急,用量增至20-30g时止痛效果更著)。但加减需“不越纲纪”,不可偏离“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的核心治法,否则会导致方剂功效“跑偏”。
 
(三)疗效需“重生活调护,标本兼治”
 
本案中,胡希恕先生在处方的同时,特别嘱咐患者“忌食生冷油腻,注意休息”,这一细节常被忽视,却对疗效至关重要。患者的病因与“劳累、受凉、饮食生冷”相关:劳累耗伤肝血,生冷损伤脾阳,油腻助湿生痰,均会加重“肝血不足、脾虚湿盛”的病机。若仅靠药物治疗,不调整生活习惯,疗效必然难以巩固,甚至反复发作。
 
这一细节让我深刻理解“中医整体观”的内涵:疾病的治疗不仅是“用药治病”,更是“调整生活方式以恢复机体平衡”。尤其对于慢性病,生活调护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如本案患者若不改变“饮食生冷、过度劳累”的习惯,即便短期内症状缓解,也极易复发。这也提醒我,临床诊疗中需重视“医嘱”的完整性,将生活调护纳入治疗方案,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四)拓展:当归芍药散的“跨科室”应用启示
 
本案为内科腹痛,但当归芍药散的核心病机“肝血不足、脾虚湿盛”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可延伸至多个科室。例如:
 
- 妇科:月经不调(量少色淡、伴腹胀)、妊娠腹痛(无出血,伴乏力)、盆腔炎(腹痛绵绵,伴白带多),均可用此方;
-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血虚湿阻型,伴下肢麻木、乏力),可在当归芍药散基础上加杜仲、牛膝;
- 内科:慢性肠炎(腹痛便溏,伴面色萎黄)、特发性水肿(下肢水肿,伴头晕乏力),均符合此方病机。
 
这启示我,学习经方不能“局限于科室”,而应“抓住病机、举一反三”。只要患者的症状、舌脉符合“肝血不足、脾虚湿盛”的核心病机,无论属于哪个科室的疾病,都可考虑使用当归芍药散——这正是经方“异病同治”思想的体现。
 
四、总结
 
胡希恕先生运用当归芍药散的医案,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经方思维:辨证需“精准抓病机”,用药需“守方善加减”,治疗需“药物+调护”结合。通过学习这则医案,我不仅加深了对当归芍药散的理解,更意识到经方的学习并非“死记硬背方剂组成”,而是“领悟病机与方剂的对应关系”,并在临床中灵活应用。未来,我需继续以“方证对应”为核心,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不断实践、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经方的精髓,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赵功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西学中伪命题 陈鹏

    西医学中医,不是不好。而是因为他那个半瓶子西医水不倒出来的话,根本都不想给中1+1等于3的中医高维度思维。如果你是在二维世界的一个细菌。所以每个人都是认知这个问题无解中医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看地球上的人其实西医站在人体内的细胞内来研究人这就是两个方向

  • 荷兰小公主的癫痫 谢江强

    荷兰小公主的癫痫今天,老师网站中提到的“荷兰小公主”小妹妹寄来了照片,老师和之前接触过这位小妹妹的同学都相当惊喜。老师在治症之外顺便替她下了美容针,加上了中药的帮助,大家一看她果然神清气爽、面色红润,仿佛脱胎换骨。

  • 九味羌活汤治疗小儿感冒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湿内有郁热用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最大特色就是提出了分经论治,并且在原文中便有体现。在用药剂量上,九味羌活汤未标注,但应该与大羌活汤相似,一钱应约为现在的3g。大青龙汤较之九味羌活汤宣肺止咳之力更强。

  •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 谢江强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1.孩子为什么压力大、肝气不舒中医认为,人有压力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就会郁结。一了解,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极高,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家长给他报了7个补习班。一般人会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经常生病,家长的情绪才会如此焦虑。

  • 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 谢江强

    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绝对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靠吃这些保健品活得健康。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们正常吃饭,不要挑食,不要吃太多肉。

  • 中医临床治疗胆结石用药经验 崔国宁

    **六、注意事项**1.中药治疗胆结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胆结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合理选用中药和方剂,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 2剂阳毒汤治愈“患者感冒后胸闷憋喘”案 宗琪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 月经过多或过少医案总结 谢江强

    医案265杨某,女,46岁。主诉:经血量多1个月。医案266姜某,女,28岁。医案267钟某,女,33岁。现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行经时间8~9天,经血色暗,经前乳房刺痛,乳头痒,口干口臭,腰酸。

  • 经方实验录之干燥综合症,慢性胆囊炎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干燥综合症、胆囊炎等病病史多年,否认过敏史。昔病燥、胁痛,诊治或缓或持,经年不愈,已成家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癃闭 谢江强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癃和闭均为排尿困难,轻重程度上不同,多合称为癃闭。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