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廷经验方解读——宣肺止咳汤清灵治咳

2021.11.01 103阅读 评论数 0 0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常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医学上对咳嗽的生理作用是肯定的,认为咳嗽本身是一个防御反应,咳嗽、咯痰等都是排出肺部、呼吸道垃圾的最佳办法。因此,从生理角度讲,咳嗽是一种保护作用。但是当咳嗽变得频繁和剧烈,尤其是慢性和反复的咳嗽,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时咳嗽就成为一种症状。
  病因病机
  咳嗽是由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使肺气上逆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行为。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言:“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在临床上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而治疗尤以前者为当务之急。因为外感不治,延久必致内伤,内伤复外感,又会加重病情,故不能轻视之。外感咳嗽一般多为邪实,因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导致肺气宣肃失调,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正如《景岳全书·咳嗽》所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主气,司呼吸,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宜受外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体内寒热痰湿等上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咳。
  然古人对治疗咳嗽的治疗多存戒惧之心。如张三锡言:“百病为咳嗽难医。”徐灵胎亦有《咳嗽难治论》的著述。究其原因,肺为娇脏,太寒则邪气凝而不散;太热则火刑金而动血;太润则易生痰饮;太燥则耗津伤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则气闭而邪结。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因感冒后遗留下的顽固性咳嗽,给病人造成身心的伤害。
  理法方药
  刘启廷治疗咳嗽,早期治疗当以宣畅肺气、疏散外邪为主,擅用经验方宣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因“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用药宜轻清灵,避免过早妄用酸敛收涩镇咳,闭门留寇。
  方药组成:炙百部15克,白前15克,荆芥15克,桔梗15克,陈皮15克,紫苑15克,川贝母10克(研末冲服),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25~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30分钟,取二汁,混匀,纳川贝末,煮沸,分2~4次饭后及睡前服。
  功用:宣肺止咳,清热化痰。
  组方依据:本方主要治疗以咳嗽为主的病症,多发生在感冒后,或因接触某些**性气体诱发,经久不愈,一般不伴有发热和憋喘。元代医家朱震亨《活法机要·咳嗽证》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二者往往不能严格分开,故合称咳嗽。咳嗽的发生总由肺失肃降、痰湿内蕴、气机升降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时发时止,或呈痉挛性咳嗽,早晚加重,多迁延数日。治疗以宣肺、清热、止咳为主。药用炙百部、白前、荆芥润肺降气,化痰止咳;桔梗、陈皮宣肺利咽,下气化湿;紫苑、川贝一寒一热,开肺宣郁,化痰止咳;太子参、甘草固摄肺气,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润肺降气、化痰止咳之效。本方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白前长于祛痰,又能降气;桔梗开宣肺气,以利胸膈咽喉,二者协助,一宣一降,宣降并施,疏利肺气。紫苑性温,理肺化痰,川贝性凉,润肺止咳,两者合用,一温一凉,相互制约,使其温而不燥,清不留湿。
  加减:伴发热恶寒、咳声重浊等风寒表证者,加用防风、杏仁、羌活以疏风解表,散邪止咳;伴见身热咽痛、声音嘶哑等风热表证者,去陈皮、紫菀,加桑叶、薄荷、菊花以疏散风热,轻清止咳;伴见痰多、舌苔黏腻者,加二陈汤以化痰燥湿止咳;咽喉刺痒引起咳嗽者,加地骨皮、炙桑白皮以清泄肺热,润肺止咳;气虚者,加黄芪、炒白术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久咳不止者,加**以敛肺止久咳;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治咳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有明显过敏者,加蝉衣、防风以散风解痉,利咽止咳;感冒未愈、痰热咳喘者,加鱼腥草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43岁,2012年2月27日初诊。一周前因受凉引起咳嗽,咳痰色白而稠,咽部刺痒,咳声重浊,遇风多语则咳甚,夜间因痉挛性咳嗽加重影响睡眠,无明显寒热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体格检查: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查血常规正常。胸片示肺纹理粗。曾在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3天,症状未见好转。依据症状舌脉,辨证为外邪所袭,伤及肺卫,肺失宣降,清肃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则咳嗽。治疗以宣肺止咳,清热化痰。方予宣肺止咳汤化裁。

  处方:炙百部15克,白前15克,荆芥15克,桔梗15克,陈皮15克,紫苑15克,川贝母10克(研末冲服),太子参15克,地骨皮30克,炙桑白皮15克,甘草10克。取药3剂,水煎服,分四次每餐后和睡前各服一次。同时嘱其低脂少盐饮食,多饮水,适当休息。

  二诊:2012年3月1日复诊。咳嗽、咽痒明显减轻,睡眠改善,痰少易咯,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又予上方3剂巩固之。3天后告愈。

  按 刘启廷反复强调,咳嗽不仅是一个病症,也是人体驱邪外出的一种保护性病理反射,故在治疗时决不能见咳止咳,必须按着不同的病因逐邪外出,邪去病除,咳嗽自止。宣肺止咳汤是在《医学心悟》止嗽散的基础上加减组方的,止嗽散是程仲龄氏所创订的一张经验方,对于多种咳嗽都有良效。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该方无论老人孩童、久病新病、妊娠前后,皆可服用。

  在临床上通过灵活加减,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所导致的咳嗽治疗作用最为显著。对于浙贝和川贝的使用,两者都有清肺、润肺止咳之功,但浙贝性味偏辛,有宣散之功,故多用于外感咳嗽初期;川贝偏润而多用于燥咳、久咳,多用于外感咳嗽日久。

——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7-9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仲景在第3条所言: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栀子大黄汤 李华歆

    ——克雷洛夫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栀子大黄汤!所以湿热的患者出现“心中懊憹,或热痛”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栀子大黄汤”!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搜索性欲减退 谢江强

    性欲减退除少数是器质性疾病、炎症所引起的之外,大多数属于亚健康状态。多数妇女在妊娠期间性欲有些减退。实验研究表明,性欲减退的女性,其焦虑、抑郁、偏执和敌意均明显高于男性,焦虑和愤怒能直接抑制性欲。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浅谈四圣心源之黄芽汤 王飞

    黄芽汤是由人参、干姜,甘草、茯苓组成。因此,黄芽汤虽没提及具体治疗什么疾病,但是它的治病大纲却已经很明确了,可以这样说,在四圣心源书中只要是黄师辨证属阳虚脾湿所致,都会从黄芽汤的基础方上裁化用药组方。

  • 站似一棵松:由内而外治驼背 谢江强

    由于驼背影响了小江的脊柱曲度,她还有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心慌胸闷症状,所以我将水煎药里的枸杞子换成了伸筋草以舒筋活络,将砂仁换成玉竹以养阴益气。

  • 桂枝加葛根汤小记 张宝华

    此外,桂枝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 补足气血百病消 谢江强

    所以,对女性而言养血是至关重要的,养血不光要补血,还要行血。因为只有血行才会推动气行,这样气血才会调和,阴阳才会平衡。叶女士吃了一个多月的膏药后,面色明显变得红润有光泽,而且面斑也少了。调味药:桂圆肉100克、荆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