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治疗痼疾奇症

2022.03.30 429阅读 评论数 1 6
控涎丹又名妙应丸,出自陈无择之《三因方》。其中甘遂、大戟皆苦寒峻泄之品,二者最能泄水逐饮,消肿散结,且可破血消癥;白芥子辛温,善于祛散痰结,利气通络。三药合用,既有辛开苦降,温通寒泄之功,又具逐水祛痰、利气破血之力。且寒温同用,可监制药性之偏胜。因水饮痰毒所致的某些痼疾奇病,运用此方治疗均可获较好的疗效。

痰饮为病,极为复杂,因痰饮水湿同源异流,脏腑失调为本,气机逆乱为因,水湿痰饮聚积为病,或停于肺则喘咳胸肋引痛;凌于心则神迷怔忡;壅于胃则或痛或呕,甚则关格;聚于脾则溢于肌肤,或肿或胀;流入肠间则泻痢肠鸣;窜入经络则或痒或痛或麻木不仁;沮于筋骨则腐骨蚀筋发为阴疽;侵入血脉则痰血交结易成癥积;客于肌腠或为痰核瘰疬或为流注等。见证千奇百怪、扑朔迷离。控涎丹为攻逐痰饮剽悍之品,或内服捣其巢穴,或外敷攻其坚结,运用得当确能出奇制胜。

一、喘咳肋痛

【案例1】张某,女,44岁。喘咳之病始于产后感寒,迄今已17年。初始喘咳之病入冬触寒乃发,春夏则缓,尚能劳作,嗣后愈发愈频,渐至终年咳喘,唯有轻重之殊而已。近几年又增右胁肋痛,剧时碍于呼吸,不能侧卧,常有低热。中西药迭治鲜效,求余为治。见其喘咳息短,面色晦暗略浮,口唇微绀,询之痰白而黏,味咸,右胸胁痛,纳尚可,脉沉弦,舌淡苔白偏滑。

诊为寒痰冷饮冰伏肺俞,瘀阻络脉,肺肾两虚,病久邪痼已成窠囊。检阅所服方药,多系温阳化饮,祛痰利肺之药,方属对证然收效不显,殆痰饮久积,根深蒂固。
为处控涎丹30g分作10包,每日上午吞服一包。另处红参15g,紫河车30g,蛤蚧一对。共研细末,亦分10份,嘱每日晚服一包。上药服至第七日,胸胁已不痛,喘咳亦减,低热自退。服药之初虽泄泻数次,然正气未伤,令其将所剩3包服完,诸症又有进步,再为配制温补肺肾,益气健脾,化痰利肺丸剂一料,嘱其常服巩固疗效。经观察2年,除尚有轻微喘咳外,胸肋之痛未再作,已能操持家务。

【按】久患喘咳者,多呈现虚实夹杂、寒热互现的复杂病机,尤以痰饮凝固,肺肾两虚者为多见。此类疾病习惯治法,恒以温化痰饮,补益肺肾为主。张某之疾,诸医皆宗上法治疗多年,不唯喘咳未减且正气日惫。余经辨证确属寒痰冷饮凝结肺俞,瘀阻络脉已成窠巢,再循常法施治,难免重蹈覆辙,故径投精锐峻猛之控涎丹,虑其病久正虚,小其量用之,并辅以红参、蛤蚧、紫河车,温补肺肾之剂交替服用,老巢被毁,正气复归。

二、上石疽

【案例2】李某,女,19岁。左侧颈项生一肿块1月有余,经西医打针服药及外敷治疗,毫无效果。查肿块大如鸡卵,皮色如常,不红不热,按之坚硬如石。询知疼痛项强,顾盼维艰。表情淡漠,精神抑郁,面黄神萎,纳谷不甘,时有低热,两脉细弦,舌质淡苔白。良由肝气郁结,顽痰恶血凝结于少阳所过经脉,名曰“上石疽”。治宜舒肝解郁,逐痰破血,软坚散结,宗《医宗金鉴》之舒肝溃坚汤化裁。

药用柴胡、半夏、当归、赤白芍、香附、陈皮、僵蚕、昆布、生牡蛎、白芥子、夏枯草等出入为方,进药5剂,疗效不显。遂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30g,共研末分作5包,每取一包以陈醋调敷肿块,隔日一换,内服药停用。患者遵法施治。5日后来诊,见肿块明显缩小,令再配上药一料续敷;末药敷完,石疽已消散。

【按】用此方治疗阴疽、瘰疬、痰核,然多以外敷法取效,即使对红肿之阳痈尚未成脓者,早期外敷多能消而散之。

三、胸痹,肿胀

【案例3】马某,女,49岁。罹胸廓痹痛,心悸气短及颜面四肢肿胀,胃脘胀痛等症已缠身7年有余,经西医多次检查,患有冠心病、慢性肾炎、胃窦炎等多种顽固性疾病,常服西药治疗,少有效果,病情时轻时重,体质每况愈下。观其面色虚浮晦暗,四肢轻度水肿。自述胸廓憋闷,隐隐作痛,心悸气馁,动辄加剧,胃脘经常胀痛拒按,小便量少,大便不畅,初硬后溏,白带多,纳少头昏,脉沉弦,舌淡胖苔白润。病属脾肾阳虚,心阳不振,水湿不化,充斥上下,溢于肌肤;胸阳不运,宗气虚馁,阴乘阳位,痰水凌心。

宗仲景法,投栝楼薤白真武之类进30余剂,症状略有好转但不理想。遂改用控涎丹15g,令分作5包,嘱日服一次,5日后再观进退。复诊告称:服药期间曾出现腹痛,泻泄稀水样粪便10余次,肿胀逐渐消退,胸痹大减,胃中舒适,唯觉虚弱之感。再书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陈皮、防己、附子、川芎等组方,又服30余剂,上述诸症大为改善。为巩固计,根据上方制成丸剂,嘱其坚持服用半年,随访2年,症状稳定,已能正常工作。

【按】此病余断为痰水瘀积,阳气衰微,溢于肌肤,阴乘阳位,应属对证。然服药30余剂不见大效,殆因痰水蓄积既久且深,瘀塞经脉,阳气受戕被遏,难以化气布津,势必形成痰水阴邪愈结愈锢,正气阳气愈耗愈虚。此时只有暂避虚体于不顾,大胆选用荡逐痰水之控涎丹,峻剂缓投,专事攻逐痰水,俟痼疾已去,再予扶正。

四、呕吐

【案例4】舒某,男,43岁。罹胃痛之疾已10多年,旬日前因与邻里纠纷发生争执,胃痛大作且伴呕吐而住院。西医以输液为主治疗数日,胃痛稍缓但呕吐反剧。水谷入胃停潴中脘不能下行,胃脘胀满,少顷,必倾囊吐出为快,大便多日不通。西医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查其脘腹胀满,按之抵抗,有振水声,频频作呕,口干,但不敢饮水。诊脉沉而有力,舌淡边有瘀点,苔白腻。此乃痰涎瘀血互结于胃脘,阻塞幽门,气失和降而上逆,以成关格之势。乘其正气未败,邪气未固,急投逐痰破血之剂,以夺其关隘开其闭结,只须腑气一通,即可化险为夷。

当即赠予自备之控涎丹15g,分作3份,另处代赭石30g,水煎,令其餐后取汁吞服1包。汤药吞服须臾即觉腹中雷鸣切痛,辗转呻吟,稍顷呕吐大作,水液之中杂有痰涎,腹胀随之减轻,但腑气未通。午后令其再服一次,病者恐惧,耐心劝导后始敢吞服。至腹痛又作,约半时许有便意甚急,扶如厕即泻,初头较坚,续下稀水,至此梗阻消除,再予益气健脾,活血化痰,调气和胃之剂,调治3日痊愈出院。

【按】舒某有胃痛宿恙十余载,根据久痛入络的原则,内有瘀血停结可知,本次发病因情志刺激气郁为因,痰因气聚,血因气瘀,痰气血三者纠合,阻塞幽关,上下不通而成关格之势。余投以控涎丹直达病所,攻其结开其闭,仅二服幽关洞开。

五、腹内奇痒

【案例5】周某,男,51岁。月前患一奇疾,小腹之内阵阵发痒,痒甚则遍身酥软如棉,抓之不及,搔之不达,异常难受。一日发作多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痒发之时,自脐下有物向上逆涌,直至胸口,此时口中清涎溢出,手指发麻。曾求治西医,因不识为何病,建议转诊于余。察其外形略胖,面色晦暗无华,嗜好烟酒,素有咳喘宿疾。询知近半年来大便常稀溏,或泄如皂沫,有时小腹隐隐作痛,日下三五次不等,量少,每次便后意犹未尽。纳少神疲,脉弦重按有力,舌苔灰腻。如此闻之未闻之奇疾,实无从下手。

患者苦求难以推诿,思之良久,姑且试从痰饮论治,疏以控涎丹15g,每服5g,日服1次,3日为期以观进退。一周后患者来舍曰:此药服后快泻近10次,所下皆稀水皂沫杂少量白色黏冻,现不仅腹内奇痒消失,大便日仅2次,且能成形,喘咳之证也有明显好转,为书香砂六君合二陈汤合方,嘱其连服半月,以杜根患。

【按】周某所患临床罕见,余投控涎丹试从痰饮论治,侥幸中病,然仔细剖析病证,辨为痰饮作祟是有据可凭的。此患者为一酒客,痰湿素盛可知;大便长期稀溏,且内挟涎沫,此脾虚痰湿内困之明证;脉沉弦、舌苔灰腻、口溢涎水等均系痰饮为病之脉证,控涎丹因而取效。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6期)
作者:胡谷塘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6月23日初诊。其实元胡郁金汤在本案中只是善后,真正让疼痛消失无影无踪的是黄帝内针。

  • 基于壬水癸水治疗水肿 罗沿印

    临床中,水肿病的发生不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与壬水、癸水也密切相关。水肿一般是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水液潴留,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壬水、癸水学说是十天干与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而成。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冯世伦:少吃也是愈病方 彭功伟

    5岁男孩长期反复发烧,经方辨证属实,故遵“实者损之”而使病愈。而增加营养是提高抗病能力的理念,是违反“实者损之”之理,故使病长期不愈。即是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 斑秃就是肾虚了吗? 王晨阳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完全是一个气血阳都损伤的一个脉象。辨证选取真武汤治疗。所以用真武汤中的白术固护脾胃。又选取桂附地黄丸善后服用。。。。。。

  • 高血压头晕头闷案。5剂效。 李高勤

    冯某,女,60岁。2023年12月4日就诊。主诉:高血压头晕头疼10年,加重11天。分析: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肺炎住院后头晕头闷加重,口干口苦,上热,便秘,4-5天一次,是里结。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反复口疮,泻心汤合升阳散火汤治愈 陈玉佳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反复口疮,伴有口气,反酸,打嗝。思考过后,认为是阳明湿热,葛根芩连汤应该可以应对。服药四剂后,反馈口疮已经下去,心中窃喜此病随手治愈。

  •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 谢江强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郎女士刚坐完月子后的三个月之内,腰部酸痛一直反复出现,白带量特别多,质地清稀,也没有臭味,西医大夫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将这些药煎出药液200毫升,趁热坐下,待水温下降后,用药汤清洗外阴。每2日清洗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