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境界(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四) 张宝华
其理论至今仍是中医治疗中气下陷证的基石,并为理解柴胡“双向调节”作用提供了经典范式。 -
书法2508 陈鹏
-
经方加减治“双手麻木10年”案 宗琪
患者:D某某性别:女年龄:62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17日主诉:双手麻木10余年。 -
肺炎发热验案一则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47岁,现居广东深圳2025年05月21日初诊以“咳嗽伴发热1月余”为主诉就诊。 -
92.颈项到腰腿僵硬酸痛半年余,中药加针灸事半功倍疗效佳 杨涛
继续中药加针灸巩固治疗。针灸和中药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在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主要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三种关系。针药的同效相须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药物为主,针灸为辅。 -
诊余杂谈:甲流和新冠,一样吗?在我看来是一样的。——附治疗案 马钟涛
近两天大便一天一次,泥状。 -
脾虚失运,积滞不清 谢江强
13岁小儿,面色萎黄,形神不振,纳谷不香,舌苔厚腻,二便尚调,此脾运不健,积滞未清,先以汤药消运,待积去再以调补。周某,男,6岁。患儿面色不华,形神不振,纳谷不香,舌苔薄腻,便下欠化,腹软溲通,此脾虚运化不良,当先消积助运,然后调补。 -
柴芩温胆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失眠处方:柴芩温胆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18g法半夏20g生黄芩10g茵陈15g茯苓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菟丝子30g炙甘草8g炒枳壳10g竹茹15g远志15g陈皮15g厚朴15g炒苏子15g干姜10g甜叶菊2g黄连5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 -
咽痛伴咳嗽1月余 罗志琴
主诉:咽痛伴咳嗽1月。按语:患者咳嗽配合针灸了4次。所以这个患者经过3天咳嗽将痰排完就好了。其实患者本人一直认为她是干咳,没有痰。 -
舌下囊肿——“痰包”的治疗 欧阳慕颖
今天有朋友问我舌下囊肿用中药能不能治疗?舌下囊肿是指发生于口底的黏液囊肿。以上健脾化痰的药物针对痰包因痰涎流注的病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解积聚之火,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针对痰包由火积所致的病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八十三条(一) 张宝华
八十三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但这个绝不是全部,“咽喉干燥”一律不能发汗,不能视为铁律,只是普遍存在而已,它就是有特殊的嘛,你也不得不知晓。
-
下乡网诊:小儿咳嗽,成人多梦脱发 马亮
患者:段某某,女,5岁诊断时间:2024-11-0516:53病情主诉:孩子5岁11个月了,支气管支原体肺炎,阿奇耐药性现在吃的西环,易坦静吃了两瓶了,现在孩子还是咳嗽有痰,有时候能把痰吐出来是白色的。服用上方后,患儿症状已消失,调理身体状况。中药颗粒7分
-
伤寒论第七十八条 张宝华
七十八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伤寒五六日”,伤寒在五六天这个当口,传少阳为其常,依法要是表未解,可发汗解表,要是有少阳证了,那就是少阳病了,依法当和解,给吃了泻药,这啥大夫呀,这明显给错治了嘛。
-
反复发热中药一剂愈 蔡根深
2024-11-05朋友介绍其一朋友网诊,诉最近两天反复发热,可高到39°,口服西药退热药可恢复正常,但出现反复,全身酸痛、乏力,平素怕热,无畏寒感,无汗,饮水不多,大便干,舌长瘦,苔中白。
-
梅蓉一日游 陈鹏
《梅蓉一日游》文/陈鹏医生20241104梅蓉的秋天很黄到处是漂黄的银杏叶黄澄澄的稻田偷得浮生半日闲携上好友绕村转良田数顷勤垦的农人在劳作天空是那么的蓝仿佛没有什么忧伤无名的暗香在浮动那是桂花的味道这淡雅清香洗却我灵魂的微尘和肮脏富春江的水在村外环绕带走了
-
中医治疗阴疮临床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阴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治疗10天后,患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阴户肿胀减轻。继续治疗20天,阴户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总之,中医治疗阴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大柴胡汤合厚朴半夏人参甘草汤治疗胁痛腹胀医案 张训景
大便日1次,不成形。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热结。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组成。
-
黄褐斑的一点认识 祝鹏军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见颜面出现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多对称分布于眼周附近、颧部、颊部、额部等位置,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表面光滑,无脱屑,无痛痒。这属于中医的整体观,为什么会出现黄褐斑呢。
-
助眠汤(自拟方)治疗失眠症 陈锦辉
助眠汤(自拟方)治疗失眠症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指的是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二药相配,能够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为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
-
临证医案 胡松岩
患者外邪侵袭,余毒未消,机体正气不足以使其内外消散,邪毒走散,流注于关节热毒蕴结,腐筋蚀骨,故见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舌红苔黄俱为佐证中医诊断:关节流注余毒流注证。患者李某,男,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