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伤寒之第25条

2022.03.12 803阅读 评论数 2 2

 开场白:有些事,看上去很难,而当你仔细琢磨琢磨后发现其实……

 它确实很难……

 哈哈……

  开个玩笑,小编先来缓解一下尴尬气氛……

  今天先给大家报个喜,现在喜欢“经方苑”的人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关注“经方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410人,这离小编的目标还差……

  9万多人……

  哈哈哈,其实呢!在小编眼中人多人少都无所谓,不过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热爱中医,喜欢经方,小编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言归正传,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是这个条文: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毫不隐瞒,小编之前绞尽脑汁对这个条文都没想明白,后来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慢慢理解,现在有了一点点的思路,所以赶快就着手分享给大家!

 首先,这条说的是一个得了“太阳病”的患者吃了“桂枝汤”后出了很多汗!

 细心的朋友可能马上就发现问题了,我们说“桂枝汤”方后的用法明确提到了服用“桂枝汤”后应该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也就是说患者服了“桂枝汤”后应该以“微似有汗”为标准,“微似有汗”其实提示的患者已经达到“阴阳自和”的状态(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而此时患者却是“大汗出”的症状,这是明显“病未解”的表现!

 所以我们就要分析一下“病未解”的原因,继续往下看,仲景还告诉了我们患者此时的脉变成了“洪大”!

 “洪大”脉其实完全是个“阳脉”,“洪”的脉象高度概括为“来盛去衰”,好比一个人高高兴兴的出来,却闷闷不乐的回去!再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喷泉,水在刚喷出来那一刹那确实挺“猛”的! 而当水到“喷”到了最顶端时反而就没了“力气”!

 而“大”脉提示的是因“虚”引发的“涣散”(类似“虚劳”之脉大为劳),也可能提示的是因“实”产生的“亢盛”(阳明病),这里患者的脉“洪大”并见的时候很显然提示的是后者!

 我们再参考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就可以推测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已经有了“阳明病”的征象!

  这可是个重大发现呀!!!

  为什么这个说呢?因为我们说“太阳病”的治法和“阳明病”的治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

 如果患者已经是“阳明病”了,你就不能再用治疗“太阳病”的方法了,如果还坚持用下去,那就是错误,这无异于刻舟求剑!

 继续分析……这时候医生其实并没有发现患者病情可能转化为“阳明病”的表现,他还继续给患者“灌”服“桂枝汤”,最后导致患者出现了“自疟”倾向!!!


 声明一下:这个 “自疟”不是“自虐”啊!!!

 哈哈,说白了就是患者自己觉得身体忽冷忽热啦……

  

 这该如何是好呢?

 确实是十分棘手,因为缺少关于病情的更多描述,所以我们就试着从后面的方子去分析一下!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 (去皮) 一两十七铢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 (去节) 十六铢 生姜 (切) 一两六铢 杏仁 (去皮尖) 十六个 甘草 (炙) 一两二铢 大枣 (擘) 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将息如前法。

 乍眼一看,这个方子其实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二者的结晶体!只不过它谁都不像!

 不过大家仔细想想,我们说“桂枝汤”是治疗太阳表虚中风证的,它偏于“补虚”,而“麻黄汤”则是治疗太阳表实伤寒证的,它偏于“祛实”,而这个变异后的“桂枝二麻黄一汤”则是取了“桂枝汤”的一部分,“麻黄汤”的一部分,再混合在一块儿,勾兑而成……

 而这个经二者勾兑的新方子的对于比例是有严格要求的,“桂枝汤”与“麻黄汤”各选取的比例是“2:1”,也就是说重于“补虚”,而轻于“泻实”!

 要知道这可又是个重大发现呀!它的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为什么这个说呢?让我们看看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它和25条的开头几乎是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条是患者在“大汗出”后出现了“大烦渴不解”,并见“脉洪大”,这个时候提示的是患者其实已经是一个完全的“阳明病”了!

 再根据第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有表证的时候是不能用这个“白虎”的,所以我们反推就发现这个第26条的患者事实上已经是个完全的“阳明病”!因为没有了表证,所以才敢用“白虎”!

 而25条这个“自疟”的患者之所以还用“桂枝汤”、“麻黄汤”的真实原因其实是说明此时患者身上还有表证,只不过并见了“阳明病”的脉”(洪大)……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让小编给你好好捋捋,也就是说:本来一个得了太阳病(表虚中风证)的患者,吃了“桂枝汤”后,因为出了太多汗,伤了津液,病情有所加重,有进入“阳明“的趋势…… 而如果患者进一步出现“渴”、“烦”、“口干舌燥”等“阳明病”典型症状,加之没有什么表证,并且“脉见洪大”了,此时“脉证相符”后,才可能给患者喝“白虎加人参汤”! 而因为眼前这个患者还有“自疟”倾向,所以说明表证没有完全解决,你当然就不能乱用这个“白虎”啦……

 我想大家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了一点思路,再让我们继续研究!

 

  话说关于“太阳”转入“阳明”的原因我们可以参考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其实“亡津液”才是造成“胃中燥”的根本原因!而“汗吐下”只是手段而已!

  所以我们知道了第25条的患者因为“大汗出”后其实已经伤了胃中的“津液”,只不过此时还没有达到“胃中燥”的程度而已!

 笔者认为这个时候的“疟”其实“表虚受实”引发的!

 简单来说就是说一个“中风”的人又得了“伤寒”!

​ 大胆的假设一下这个患者其实是一个体虚的人,而因为“虚”才出现了“太阳表虚中风证”,这个时候用“桂枝汤”是没错的,而恰好他因为“虚”也受了风寒,风寒邪气闭塞腠理又让他患了“太阳表实伤寒证”,因为“虚”,没能力去从表驱除邪气! 因为大汗后“津液”亏虚,胃中可能已经有了一些燥热,这个时候患者表现的就是“发热重”的表现,而如果“津液”稍有恢复,燥热得解,单纯的只是表现为“太阳表证”就是“恶寒重”的表现,如果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恶寒发热”交替的情况其实就是“自疟”啦!

 治疗上此时还是得从表解,兼顾津液,用“桂枝汤”的目的其实上还是为了“补虚”,增加津液,而少用“麻黄汤”的目的是为了“祛实”,如此补虚祛实的方法正如“攘内安外”的政策一样!

  好了,今天是周六,还得要睡觉!所以笔者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下期节目见!

  (以上仅为个人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喜欢的朋友可以扫码入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夏耀飞 资质认证

    25条脉洪大应为脉浮,桂枝汤本来就治疗定时发热汗出,若定时发热不汗出,桂二麻一汤主之。

    2022-03-12 06:10 评论数 1 0
    1.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夏耀飞

      个人觉得此处脉洪大与26条脉洪大相映成趣,构成对比。

      2022-03-12 06:2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骨质疏松症防治 张宝华

    骨质疏松症可影响全身骨骼,但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 谢江强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舒心祛痛风37岁的杜女士3年前被确诊患有痛风病,发作时,小关节红肿热痛,有时可见头晕乏力,有时伴有双下肢沉重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腹泻、胃胀等表现。针对杜女士的情况,我去掉了成膏药中的阿胶,以免加重她的溃疡症状。

  • 黄芪桂枝五物汤 张宝华

    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