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病皆由小病演变而成,因饮食、气候变化(感冒)、治疗不当而恶化。肝病并不可怕,今日大众对肝病的谈虎色变,实因于今日大众未能从中医学了解肝胆的作用,了解中医学治疗肝病,就像治感冒般容易,如乙型肝炎为什么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己消失,而感冒在休息、睡眠几天亦会自己痊愈一样。
人体经络循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十二经络之气,始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经,故肝经气脉之运行为第十二经也。
诸阴经经络至颈而还,唯肝经经络上达头顶之“百会穴”,引至高之阳下行,下达脚拇趾之“大敦穴”,中以两胁肋之“期门穴”为十二经络循环气行之终止穴。
十二经络气之终止亦为经络气的始期之门,故名“期门穴”。柴胡气之能升、能降,即以期门穴为气之升降,降为经络气行之终止经络穴,升为经络气行之始发经络穴,故柴胡为治肝要药。亦为补气之要药。
诸阴经经络为引阳经经络上升之气下降,皆至颈而还,唯足厥阴肝经上至头顶心百会穴,引至高之阳经经络气下降,若肝中毒生病变,阳气上升至头顶,肝经无法引至高至阳之气下行则为厥(昏迷),如中暑时,头顶心晕疼而昏倒者是,用天水散,或清暑益气汤,导赤散等引至高之暑气从小便出则愈,厥即昏厥,为阳气无法下降,气终止运行所致。
扁鹊治虢太子“尸”昏死,即针取三阳五会穴(百会穴),而使太子复苏,更用药熨两胁下(肝之经络),太子起坐,针百会穴即今日流行之头皮针治中风也,泻至高阳气下降。
今日肝昏迷,多因消炎伤心、肾,致肾衰竭,肝中药物毒无法从肾——即从小便排出所致。
要把肝病治好,当先了解肝是如何生病的?
中医学——肝对人体产生病变的原因有三:
1、外因——气候
天干甲乙、地支子丑为肝胆为木、木为风、风在五行为气的扩张,木可以吸收土中之营养、水份,而使土质恶化,风动“刮风”而土干,致土失所养,土气不运,故曰木克土,治肝病当先理脾土,否则脾气不运而腹胀大,常听骂人“你发什么脾气”,脾气运作即为饥饿时之腹鸣,脾气不能运作即腹胀,常见的肝癌、肝硬化之腹肚胀大,实际是脾脏之病,而不是肝病,治肝理脾(即治脾而不是治肝),脾气能运则放屁而腹胀消失,病即痊愈。
风为气的扩张作用,因受气的收缩(金)、上升(火)、下降(水)、稳定(土)而生变化,故感冒之时因饮食、治疗不当而将风引入肝,导致肝生湿热、风热、风寒、风燥等。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E型、X型等,即感冒伤风、伤寒、伤暑、湿、热被针头里的抗生素消炎而带入肝里,并非是肝的发炎。肝胆为木、为风、为气的扩张,风性易动,故曰肝胆为风脏,风动则火旺,即风能助长气的上升,是为木生火。
半身不遂、偏风、中风、感冒伤风皆因于肝胆之不能调理风所致、所生,故曰百病因风起。
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
2、内因——情绪
长寿的人,其言行和蔼,心平气和,肝气顺畅,不容易生气故长寿。
诸气愤郁皆属于肝,怒者肝之志,肝病则呼叫而声急,肝有病则好怒,生气时面色发青,青者肝之色也,故肝病则面色发青而黄疸不是肝病,因生气令肝急性扩张,不能及时获得空气的供应,使肝气不能顺畅运行循环致脸色发青。
女人为什么会比男人长寿呢?
灵枢经筋第十三篇云: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络于阴器,络诸筋。
肝经经络绕阴器,肝所受之毒素,随女人每个月的月经排泄,肝之毒素随月经每个月排除一次,肝积毒少则气顺畅,肝气顺畅故女性较温柔而寿命长。男性因没有月经可排致肝积存血多,肝积血多是为男性力量大且性情粗暴的原因,肝积血多而未能将毒素排除,致易得肝病而短寿,女性平均寿命较男性长,乃月经对肝产生影响所致,今日许多妇女子宫被切除,月经无法排出肝毒,则无长寿矣!
3、不内外因:饮食与外伤瘀血
酸味入肝,酸敛肝,肝遇酸即起收敛作用,人见了酸,闻到酸,想到酸就会流口水,吃了酸的食物,眼睛会突然觉得比较亮,皆因受酸收敛肝气所造成。
素问应象大论篇第五,“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故目为肝所主。”
糖尿病的病患因长期使用胰岛素引起肝中毒,肝无法收敛,故目视障碍产生。
乙型肝炎为感冒(药抗生素)与风寒积蓄于肝而成中毒,肝中毒不可用酸收敛,若用酸如五味子等收敛会引起猛爆性(急性)肝炎。肝以疏泻为补,中毒当疏泻,反被收敛所致也。
有些肝癌、肝胆结石吃酸如(菠萝、五味子)会痊愈,肾结石吃酸梅可以下石子而痊愈,即因这些肝癌、肝胆、肾结石之石为咸性,遇酸咸平衡,使肝收敛而产生疗效。
肝癌因乙型肝炎被消炎(中医称降火气)过度,导致肝不能收敛所造成,以菠萝之酸收敛肝而痊愈,若会吐酸水的病患者,则不适宜吃菠萝酸物,反会加重病情,吐酸为肝收敛太过所造成。此为乙型肝炎被消炎太过故可以肝收敛而痊愈。
燥气入肺,肺属金,金为气的收敛,木为气的扩张,金克木,吃燥性食物使肝气燥而无法扩张,致肝气(胆汁为肝气凝结之精华)外泄,乃造成口苦、口干,吃燥性食物容易口苦、口干,天气燥热亦容易口苦、口干,皆因肝受燥气所造成。
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金)甚,甲乙(木)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
许多肝病的人,死亡都在庚辛(金)日死,非庚辛日死之患者则非肝病,而被误以肝病治疗造成死亡。
(二)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
病要痊愈,当以正确诊断为首要件,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今日的医学容易造成肝病死亡即因不明经络病变而误治的结果,治肝之病当知肝的经络病变及其病变与五脏相互的生克顺逆,暨六经传变而为诊断治疗。
1、以时诊断肝病:
肝属正厥阴木,而风气通于肝,故凡肝有病者,必禁当风以犯之也。肝病属木,从春始也,至于夏属火(心),则火能克金,令金不能克木,故肝病当愈于夏,故夏不愈当甚(病重)于秋,盖甚则沦于死矣!而金来克木,设秋不死当持于冬,盖冬属水为肝之母,母气一旺,肝气有资,故可与病相支而不甚耳,冬虽与相持,其病复起于春,盖肝之病又当至春而起,所谓自得其位而起者是也。
2、以脉诊断肝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肝脉急甚者为恶言也,微言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也,大甚为内痈,善呕,微大为肝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溃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溢饮,微甚为瘈挛筋痹。
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木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3、以经络之证状诊肝病:
灵枢经经筋第十三:足厥阴(肝)之筋,起于大指(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走内踝之前,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阳痿),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器,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利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季秋痹”也。
灵枢经脉第十:是动则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男人)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孤疝,遗逆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陷下则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反小于人迎。
素问藏气发时论篇第二十二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病者邪气实是也,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虚者,精气夺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主春生怒发之气,故苦于大过之急,宜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以酸泻之——肝气受邪则木郁而欲散,故急食辛以散之。
4、以体能作用诊断肝病: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肝之合筋也,其荣爪(指甲)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从汗孔、毛孔排出),故为痹厥也。
许多腰或脊髓被手术,造成两腿瘫痪不能走路者,皆谓之神经被切断,实际并非如此,为什么呢?其因皆手术时的麻醉药在肝造成伤害即“肝中毒”,而消炎伤肾,腰痛肾本虚又被消炎,致肝毒无法从肾排出而造成双足瘫痪,故欲治此双足瘫痪者必先清肝中药物之毒,而后补肾则双足能恢复活动,故腰脊手术而瘫痪者,并非神经被切断所造成,了解中医肝主筋就不难找到被手术瘫痪病患的答案。
饮食、气候(风寒暑湿燥)、瘀血皆会造成肝的病变,湿热、虚、气滞、瘀血的审证寻因,治肝之病始能使病痊愈。
饮食不分酸、苦、甘、辛、咸、燥、焦、香、腥、腐,气候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七情不分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及外伤瘀血的辨证,只知道乙型肝炎而消炎,怎不造成肝硬化、肝癌,如何使肝病痊愈呢?
男性比女性多肝病,乃因男人没有月经而肝积血多。
东方人比西方人多肝病,乃因东方人皆黄种人,黄种人五行属土色黄,木克土,故东方人易受木伤土,土为脾胃之病,肝硬化、肝癌多为脾胃、肾脏病,并非肝病,但今日医学却误导大众为肝胆病。实因国人乱用化学药物抗生素所造成的药物伤害所致。
西方人色白属金属肺,火克金,故白种人,美国人多心脏病皆消炎不当造成,为肺病而非心脏病如手术心脏病发肺炎死亡皆是。
1、黄疸不是黄胆,黄疸不是肝胆病
五行肝属木——色青,脾属土——色黄。
黄疸不是黄胆,故黄疸不是肝胆病,这是怎么说呢?
△万病回春:
黄疸症者,虽有五疸,俱是脾胃水谷相蒸,故发黄也。脉,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
由是可知黄疸是脾胃病,有虚实寒湿热之证,非肝胆病。
△医宗金鉴:面目身黄,但欲安卧,小便黄浑,此黄疸病已成也。黄疸的原因,依其证状而别如后:
谷疸:己食如饥,食难用饱,饱则心烦头眩,此欲作胃疸者,即名谷疸,若已见黄色,疸已成也,得之于胃有湿热,大饥过食也。
酒疸:得之于饮酒无度,而发是病也。
女劳症:疸而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病属胃、肾。
瘀血发黄: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额黑耳。
黄汗: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得于素有湿热,汗出入水浴之也,皆湿热而成。
阴黄:身重而痛,厥冷如冰,则属湿寒。
黄疸有因寒、热、虚、实与湿所造成。
△伤寒论病例: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湿热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喻昌曰:伤寒发汗己,热邪解矣!何由反蒸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抟聚,适在躯壳之里,故尔发黄也,里者在内之通称,非谓寒湿深入在里,盖身目正属躯壳,与脏腑无关也。于寒湿中求之,求其寒湿中之治法也。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复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者,心中懊怕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面色合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也,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
黄疸病,小便不利者,茵陈蒿五苓散主之。
表实无汗者,以麻黄、茵陈,无灰好酒煎服汗之。
里实不大便者,以茵陈、栀子、大黄下之。
无表里证者,以茵陈、蘗皮、栀子清之。
黄疸有表证、里证、虚证、实证皆因脾胃(太阴、阳明)土所造成,非肝胆(厥阴、少阳)之病故胸腹饱闷,面目俱黄,小水短赤,俱是脾胃水谷湿热相争,湿热生黄也。
阴黄用理中汤加茵陈或附子、干姜、茵陈汤主之。
阳黄用栀子、柏皮、大黄汤下之。
素问、玉枢真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笔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烫及火灸刺而出之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疸、腹中热、烦心出黄。
张氏医通:黄疸证中,惟黑疸最剧,良由酒后不禁,酒湿流入髓脏所致,土败水崩之兆,始病形神未槁者,尚有湿热可攻,为祛疸之向导,若病久肌肉消烁,此真元告匮,不能回荣于竭泽也有伶人黑瘅,投以硝石矾石散作丸,晨夕各进五丸,服至四日,少腹攻绞,小便先下瘀水,大便继下溏黑,至十一日瘀尽,次与桂、苓、归、芍之类,调理半月而安。
由前所述,黄疸并非肝胆之病,而今日以肝胆为治病标的,误人多矣!
2、肝癌、肝硬化是如何造成的?如何治愈呢?
(1)胃气:要治愈肝癌、肝硬化先要认识胃气。
食物中毒或感冒会上吐下泻,乃身体在处理不能接受的食物、药物或病毒时而起保卫身体——产生排毒的作用,以消除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而发生上吐下泻。
有的人闻到臭味,亦会呕吐,即因身体不能接受,处理此臭物,而产生排除、驱逐的反应,身体强壮的人,闻臭气而不会呕吐,乃其身体能处理此臭气的不适故不呕吐,是以生病是身体自身无法适应外来因素为先决条件。
呕吐出来的食物,酸腐食嗅、五味杂陈,但食物到了十二指肠,酸腐食嗅、五味杂陈的难闻味道却不见了。(我们买猪粉肠——猪的十二指肠时,可发现肠子中并没有酸腐食嗅、五味杂陈的味道),为什么呢?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者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虚里穴,在左乳下,心脏尖底,胃底之上,五脏之脉滋生于胃,而胃气之通于五脏者,乃宗气也。
宗气者,胃腑水榖所生,即呕吐时所闻到酸腐食嗅、五味杂陈、燥焦香腥腐之气与酸苦甘辛咸之味。
食物入胃,经胃搅拌腐熟所生之气味,自胃底虚里穴送入肺,此虚里穴之气称为宗气,或称胃气。
肺有肺气——后天呼吸之气,肾有肾气——先天生命之气,胃有胃气——食物养育体力之气。三气孕育生命体的生命活力,三焦运作之根,缺一则生命即结束(死亡)。
肺为十二经络气循行之始,肝为十二经络气循行之终,胃气为食物的清轻之气,经胃之虚里穴而入于肺,与呼吸风暑寒湿燥火之气相调配,经心脏之跳动,“气血”相合,气能之推动,输送到五脏六腑,以为五脏六腑先天气(肾),后天气(肺)与食物所生之气(胃气)相调合,产生活力是为气力,使身体五脏六腑运作持续不断活动。
如胃气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鬲结为积滞,即在中焦横膈膜一带有积结之病,若胃气绝则为死。若胃气动以应衣,则为宗气外泄。
胃气(食物之气),若遇不能接受之食物,则上吐下泻以排除之,使身体不受伤害。不使毒素积存体内,危害气血的循环作用,若胃气无法将身体不能接受的食物、药物处理,则成积滞,致血瘀气滞而成瘤。
气不能运行而成积滞为病,有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滞,有臊焦香腥腐、酸苦甘辛咸之气滞,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气滞,有各气杂合而至之不同,即为痈疽积聚肿瘤之始。
食物之气入胃,并未入肠,故食物入十二指肠后,酸腐食臭之气即不存在,是为有形的物质下降入肠吸收为营养,无形的清气经虚里穴入肺而为身体气血运行之气机。
食物中毒上吐下泻时,被打针吃药止住了泻而吐,吐又被打针吃药止住了吐,致泻不能泻而吐又不能吐,造成肚腹胀大,又被消炎伤肾而脚肿,是为今日的肝硬化、肝癌之腹胀、脚肿,实为胃气无法运行所致。
(2)、肝癌、肝硬化的形成
肠子吸收有形的营养进入肝脏而转输入五脏六腑,以为增长、维持身体的物质,故有毒的食物、药物在胃中即被处理——上吐下泻而排除。
食物中毒可以上吐下泻而排除之,打针呢?身体可以接受的没问题,不能接受的则跑都没路走,只能由肝承受处理,肝能负荷解毒无妨,肝解决不了怎么办?只好留在肝而成肿瘤,各种化学药物——西药在血肉之躯的肝起化学变化而产生。
饮食上吐下泻,伤暑湿热的感冒亦会上吐下泻,是身体在排除不能接受的食物、药物或气候病毒,并不是肠胃的发炎(感染),但今日许多泻痢的病患,却被打针、吃药消炎,止住了泻,致泻不能泻,就变成了吐(身体藉吐以排毒),又被打针、吃药止吐,泻不能泻,吐不能吐,心脏又被消炎无力将虚里穴的气送入肺,而肚腹就胀了起来——就是今日的肝硬化、肝癌。
下痢时,毒未排尽不可止泻,止之太早就变成呕吐,呕吐亦为身体排除毒素的本能,上吐下泻的排毒功能受阻,乃造成腹胀,腹胀又被消炎伤心肾而脚肿,今日许多被检查为肝癌、肝硬化、尿毒症水肿的腹胀、脚肿病患,都是如此造成的——即胃气无法运行所造成。
毒素积存在肝,身体为了发挥保护身体的功能,找寻排毒出路,致皮肤发痒,皮肤痒乃是肝在作排除毒物的作用。
皮肤过敏、药物过敏等即是身体在排除不能接受的食物、药物、气候的排毒作用,就像麻疹之排毒作用致皮肤痒相同。
皮肤痒应像麻疹从表散,却又被打一针不痒、吃一下药不痒,毒素硬被逼回体内集结,只要看不到痒就好了。
身体各种排除毒素本能的出路——呕吐、下立皮肤痒都被封锁了,肝为身体解毒,消毒的脏器,承受了毒素致肝积毒而成肝硬化、肝癌。
肝的结构细密,功能广泛,毒素蓄结而成肿瘤,并不会很快致人于死,因肝解除毒素可以从肾脏(小便)排出体外。
肾脏为肝脏排除身体毒素的最后一条出路,因毒素进入肝脏之后,唯有从皮肤或肾脏(小便)排出,而无法从大便肠胃或呕吐以排毒。
了解肝的作用,治肝之病,应是开条路让毒素排出,发挥身体自己的排毒作用,即加强恢复心肾的功能,而不是杀死癌细胞。
治疗肝病不是诊断肝的肿瘤为何物?毒素为何物?甲肝、乙肝、脂肪肝可以不须知道肝中毒为何物,若心、肾功能正常,则进入肝之毒物、肿瘤皆能被排除,从小便排出,使身体肝的运作正常,即以恢复、加强肾的作用为治疗原则。
胃气不能运化,脾主肌肉,又脾主四肢,脾胃之气不能运化,致身体四肢肌肉消瘦,肚腹胀大,皆脾胃不能主肌肉所致。
伤心肾致身体之毒素无路可排,伤脾胃致身体无力吸收营养,运化营养、肝癌、肝硬化造成腹胀乃脾胃肾心虚,致湿热、寒湿、风寒、瘀血等蓄积,身体无力运化,是脾胃肾心皆病,不是单独肝胆病所造成。
腹胀是脾胃不能运化水谷之气(胃气)所造成,不是肝胆造成腹胀。
脚肿胀乃心(手少阴)肾(足少阴)虚,肾中之阳虚,不能运化水气(风暑寒湿燥火)所造成,故腹胀、脚肿、黄疸并非肝胆之病所造成,而是伤害了脾胃心肾所造成。
检查发现到肝有肿瘤,并不需要慌张、害怕,因肝比其它脏器排毒祛毒的功能更强,只要不急攻其肿瘤,伤害肾脏,造成小便不通,则肝脏中的肿瘤并没有危害生命的危险。
3、乙型肝炎如何造成肝硬化、肝癌呢?
乙型肝炎并不是肝的发炎,而是感冒在体表的风暑寒湿燥火,被药物抗生素消炎,或输血将感冒病毒引入肝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入肝,会令人好累、好疲倦、好想睡觉,被误为肝的发炎而消炎,因消炎伤害了心肾,致肝的解毒、排毒功能衰弱而蓄积。
青草药虽能使肝中所蓄毒素——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引从小便排出,而降低了GOP、GPT等之数据,但消炎的作用,因长期的使用而伤害了肾,造成腰酸背痛,乃肾受伤害致肝的积毒更严重,而造成肝硬化、肝癌。
为了消除肝中的毒素乙型肝炎,不分感冒的风暑寒湿燥火,不分饮食的酸苦甘辛咸、臊焦香腥腐,不分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分肝经湿热型、寒湿型、脾虚肝克型、肾阳虚、肾阴虚型、血瘀阻络型、气虚型、水湿阻滞型而盲目的以乙型肝炎为标的,伤害了心肾脾胃、致身体各功能都受到破坏、伤害。
肾脏受伤害,致肝毒无路可排出,小便不通乃心肾(少阴经)衰竭而死亡,并非肝脾肿瘤而死亡。
4、肝癌、肝硬化的治疗
治肝之病,当了解肝的经络病变,及肝与心肺脾胃肾的生克顺逆。
治肝之病,知肝传脾,脾胃健,饮食美,则吸收营养好,营养好,体力就充沛,体力充沛则毒不易蓄积于肝。肝有肿瘤、毒素亦被身体自然排除,根本不需要费神耗力去治疗,肝硬化、肝癌自然痊愈。
素问痿论篇曰:阳明燥金主气,从中见太阴之湿化,是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脾胃之气并主肌肉,阳明津液不生,太阴之气不至,故肌肉不仁而发为肉痿。
肝属木为风,风恶燥(金),即金克木、肾为水、水生木,温病条辨秋燥篇:肾主五液而恶燥,或由外感邪气久羁而悠及肾阴,或由外感而内伤至燥若肾水足则静,肾水亏则动而燥。
丹溪心法: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腹胀)清浊相混,坠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
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病胁中痛。
素问藏器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肝病有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阴不足,大抵胀痛多属气郁,刺痛多属血瘀,隐痛多属血虚。
许多肝癌、肝硬化的病患会排出黑如柏油的粪便,此乃蓄积于肝脾或胃的瘀血,其病人多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面色黯黑,头颈胸臂有血痣,呈继纹状,唇色紫褐、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
在未排出如柏油的黑粪便时,可检查到胃中有静脉曲张的血管、或肝肿瘤,乃瘀血、毒血充塞于肝脾,肝硬化、肝癌乃此血瘀积而成,故排出如柏油的黑粪便时,可检查到有血迹,乃身体排除不当瘀血、毒素,并非胃出血,故不可止血,此时只要加强心、肾,以维持体力,度过此排黑色粪便期,肝硬化、肝癌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