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故事】使我让步给西医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二条 张宝华
一百三十二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结胸病,脉浮,浮者是有外证、表证,有表证,是不可下的。大者,结得不实才大,大者为虚,这个大脉按之当是无力的。所以脉浮且大的时候,“不可下,下之则死”。可见结胸证不能下得太早了。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四条 张宝华
一百一十四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到时候不愈,而且外邪火热壅然不解,久之必伤阴,所以“必清血”。对于火攻,有的时候提出来一种具体的证治,有的只是言其危害。 -
反复呼吸道感染 谢江强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王某,男,9岁。2018年12月25日就诊。故调治之当以健脾益肺,兼以消积理脾为主。 -
伤寒论第一百零七条(一) 张宝华
一百零七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少阳病在胸腹腔间,热邪在这里,要吃吐药或者泻药,则虚其里,前面那两条,第一百零五,一百零六不就是那么给治的嘛。 -
腱鞘炎 罗志琴
按语:腱鞘炎小针刀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快的,一般我们科室喜欢用刃针类的工具治疗,这样保证效果的同时避免小针刀对肌腱的损伤。 -
咳嗽 罗志琴
患者40余岁于2024年7月就诊主诉:咳嗽3月余现病史:患者咽痒后出现咳嗽,无痰,一天阵咳5-6次,余正常。后随访患者3付药喝完后咳嗽已愈。咳嗽中医辩证治疗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
紫苏 谢江强
紫苏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小贴士紫苏叶可以煎汤服用,但不宜久煎。紫苏叶可以用粗盐来腌渍成咸菜,日常食用,风味独特,还可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将新鲜的紫苏放在寿司中同食可降低海产的毒素。 -
药食同源的桑叶 欧阳慕颖
入药的桑叶多在10~11月间霜后采收。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强调了桑叶和桑葚补肾的作用。桑葚和桑叶功效类似,可使发须乌黑,止渴润燥,添精益脑。锅中加水烧开,放入食材煮10-15分钟,调味后就能得到清淡鲜美的桑叶汤。 -
伤寒论第四十六条(一) 张宝华
四十六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在这一条后面就是“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就在这个时候吃。病比较重,时间久,或者是经过误治人身体虚。有时吃药“中”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状态。 -
伤寒论第四十一条 张宝华
四十一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伤寒心下有水气”,这和四十条差不多吧,这条就是在说明小青龙汤的应用。“伤寒”,就是指无汗,病人没有汗,这类的表证,在太阳病病型上来讲,就是伤寒。
最新文章
-
止嗽散治外感咳嗽 高颖
处方均以止嗽散加减。新冠病毒,中医视为外感邪气,其导致的咳嗽,也以外感咳嗽辨治。时值隆冬,大多数人为风寒之象,自觉咽痒欲咳,中医视为风邪,止嗽散疏风宣肺止咳,恰能方证对应。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此方之蜜,与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同意,皆所以助乌头毒,非缓解之谓。乌头桂枝汤条文下,陆渊雷引《医宗金鉴》:深痼之疾,服药而中病则瞑眩,瞑眩愈剧,则奏效愈宏,凡乌头得蜜,往往致大瞑眩。《方极》乌头桂枝汤治腹中绞痛,手足逆冷或不仁,或身疼痛。
-
精伤五行:水涸土燥 赵立生
此二病均因肾虚,水液不能上承,而使脾失濡养;或因土燥而致土不能制水,则肾之水无所依附而去。水枯土燥即肾之两病,肾阴不足,不能制火,而致心火亢盛。肾之精与心之神均属阴,故肾阴不足则心火亢盛;心之神与肾之精均属阳,故心火亢盛。
-
伤寒论第六条(五) 张宝华
剧就是厉害了、严重了。《诸病源候论》说“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作成痫也。”因受惊而发作的一种病。还得“论”治,就是辩证后还得“论证”一下,就是慎之又慎嘛!我觉得这个“论”也有现在医疗上会诊那个意思。
-
岔气了怎么办 孙成力
治疗岔气,可以针刺支沟穴,平补平泻,或扎针得气留针即可,一般一针一次即愈。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内关穴反面是外关穴,支沟在外关穴再上一寸。所以,若是检查排除了心、肺等其他问题,考虑岔气,直接找针灸师扎一针大多就没啥问题了。
-
伤寒论第七十条(四) 张宝华
调胃承气汤共计三味药:大黄、芒硝、甘草,它是泻下的方。调胃承气汤是调和胃气的,它泻下力量有两下子的,有力量。大黄苦寒泻下,它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动力加强了,肠道蠕动的快,推动大便向下走。
-
秋夜忆臧槐 陈鹏
秋夜忆臧槐文/杭州陈鹏医生青春渐己远,秋雨泪梦干。两鬓苍斑白,何时入长安。
-
胃不和则卧不安 失眠患者如何调理脾胃安心神 高帆
捶背疗法,疏通经络:睡前轻柔捶背,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调护,失眠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安定心神,从而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
下乡病例:颈椎病,眩晕 马亮
2024年10月24日,患者梁XX,女,55岁。说的是颈椎病,好多年了,发作的时候头晕,恶心,呕吐,经过检查是颈椎病,每次输一些甘露醇就可以好转。中医诊断眩晕,痰浊阻滞证。患者症状明显,给予耳穴治疗:内耳穴,三焦,颞,颈椎,枕,顶,胃三角,神门,耳尖。
-
伤寒论第六十七条(三) 张宝华
表没解还得解表,但此时你得利水治这个气冲,小便得利,水去了,这个表自然也就解了。你像这个李可老中医,《伤寒论》是枕边书,出去讲学包包里也带着,这样的多了去了,咱们得向他们学习呀!
无所谓让步,西医确实有中医做不到的事,中医何尝有很多西医做不到的事。中西结合,各取所长,这正是中医包容万象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