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喘憋案,3剂大效。

2025.09.16 615阅读 评论数 2 2
 杨某,男,30岁。

2025年09月11日。

主诉:咳嗽咳痰伴喘憋2周。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鼻塞,清黄鼻涕,黄痰,咽喉疼。咽喉干。口干,不苦。胸闷,喘,夜间会有憋醒情况。不怕冷,无酸困,身乏力,出汗多。白天夜里都有出汗。夜间出汗。自行口服"伤风胶囊"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


思辨:

患者咳嗽喘憋已有2周,既往有过类似哮喘症状。此次天气变化后出现不适,是兰州雷暴哮喘导致。

1、患者咳嗽咳痰,鼻塞,胸闷,喘憋,为表证。患者汗多,白天夜里都有汗。注意!注意!注意!此处不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哦,因为表没解透,不是营卫的事。(前面好多医案其实都有出现,尤其是疫情后好多患者胸闷气短,我们治疗不走胸痹哪一块,就是麻黄类方解表治疗的,效果都挺好。)伤寒论也有讲,《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患者自己吃了伤风胶囊,类似于"发汗后"。

2、那么麻杏石甘汤行不行?患者口干,咽喉干,咽喉疼,咳黄痰,鼻涕带黄,是水热,有阳明热,有伤津,所以口干,乏力,又是干又是疼的。结合第1条分析的表闭病机,就是太阳阳明合病。

3、为啥要用枳实栀子豉汤?《伤寒论》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个人认为,该方对于一些迁延的虚劳病例,由于病后伤津,津伤易受风邪,脾胃欠调达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这个患者,热伤津,所以用了枳实、枳壳酸寒养津,透表舒风,栀子清解郁热,豆豉发酵物,可养脾胃,因为脾胃也是负责运化,腐熟水谷,有同气相求之妙。当然,原方是有酸浆水的。

病机:表闭+上热+伤津。
诊断:太阳阳明合病
治疗:解表宣肺,清热养津。
处方:麻杏石甘汤+枳实栀子豉汤加减

蜜麻黄5  苦杏仁15  石膏45先  薏苡仁30甘草9   炒枳壳35  栀子6     淡豆豉9瓜蒌18  炒枳实15  炒苍耳子10辛夷10包煎厚朴15  桔梗15   浮小麦10

3剂,水煎服。

反馈:服药3剂后,患者感觉舒服多了,咽喉不疼了,不干了,出汗也少了,鼻子通气了,夜里不会憋醒了。能好70-80%。继续治疗。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高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齁喘证治有妙方 王倩

    诊疗要点1.一诊,10月13日,患者咳喘数月不愈合,喉有喘鸣,咳喘剧烈。经用药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特别要了解咳喘的状态,咳痰的性质,时间,以及兼证。

  • 常用中药介绍 谢江强

    常用中药介绍中医外治法离不开药物,在本节中,将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外治法中所使用的常用药物。

  • 精伤学说-五脏病以肺之宣发 赵立生

    中医认为,五脏病以肺之宣发为主要表现。在人体的呼吸过程中,气与津液都要通过肺来完成,只有肺的宣发功能正常,才能维持气与津的正常运行。肺主皮毛,而皮毛是人体最大的防御系统。因此,肺主皮毛,若出现肺卫虚衰时,则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等症状。

  • 痛经(气滞血瘀证)医案 吴春水

    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膈下逐瘀汤具有理气行滞、化瘀止痛的功效,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五灵脂、延胡索化瘀止痛,乌药、香附、枳壳理气行滞,甘草调和诸药。

  • 牙痛一则 甄林强

    申**,患者女,55岁。主诉:右侧下磨牙疼痛2天。现病史:2天前因嗜食炒花生诱发右侧下磨牙疼痛,牙龈有渗血,无明显红肿,视物不清,似有眼眵,大便调,小便黄。

  • 产后恶露出血案,完带易黄2剂愈 李高勤

    主诉:产后恶露伴出血1月。主要症状:神清,精神可,产后恶露1月,有异味,偶尔出血,无怕冷怕风,无口干口苦,纳稍差,出汗可。"其本质,还是生产出血,伤血,伤津液,导致一系列的表现。反馈:服药2剂后,恶露基本消失,异味明显减少,未再出血。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六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

  • 伤寒论第七十条(五) 张宝华

    甘草缓和药力,叫调胃承气汤。里实证,发潮热,热得厉害,大便不通,用调胃承气汤调和其胃气是没问题的。也就是说,临证时你看他实际情况,有相应的症候,根据他的症状,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皆有可用之机。

  • 更年期发热 何聪

    患者为55岁女性,近一年来表现为白天心神不宁,夜间易惊醒,醒后出现心悸,伴有骨蒸潮热、盗汗,并时有大便秘结。经多方诊治,初期以清热泻火、通便为主,后期转为补益气血,但患者反应治疗后期出现上火现象,疗效不佳。治疗应以清除虚热、除骨蒸、安神定惊为主。

  • 伤寒论第六十一条(二) 张宝华

    这个整个条文重点就在这个“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认证,对吧!这个烦躁可以见于很多的病证,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