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3篇:阳虚头痛证

2025.09.14 677阅读 评论数 19 44
患者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陈某某,男,52岁,工程师。2023年3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巅顶头痛10余年,加重伴畏寒3个月。患者长期伏案工作,头痛以巅顶为甚,遇风冷则加重,痛甚时伴恶心欲吐,自觉头顶有冷风感。伴有颈部僵硬、腰膝酸软、夜尿频多(3-4次/夜)、双下肢浮肿。曾服多种止痛药及平肝潜阳中药效果不显。舌淡胖润,苔白滑,脉象:膀胱脉浮紧而空,左尺沉紧细微如丝,右寸关缓弱无力。

辨证分析与立法

四诊合参,此乃阳虚头痛证,属少阴厥阴合病。患者先天坎阳大亏(左尺沉紧细微),厥阴肝寒上逆(巅顶痛甚),清阳不升,浊阴上逆,阻滞清窍。郑卢医学强调"阳主升发",此案根本在于下元虚冷,厥阴寒逆。治当温阳散寒,暖肝降逆,升清降浊。分五步走:首诊开太阳、建中州;二诊温肾阳、扶先天;三诊暖肝降逆;四诊填精补髓;五诊巩固根本。

处方与调护

初诊(2023-03-15)

立法:温通太阳,建中化痰。

处方:桂枝法加减

桂枝尖25g,苍术15g,南山楂20g,法半夏15g,陈皮12g,炙甘草10g,生姜5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避风寒,忌生冷,宜热食。

服药后头痛稍减,颈部僵硬略缓。脉象:膀胱脉紧象稍减,仍空。

二诊(2023-03-20)

脉象:左尺仍沉紧如丝,膀胱脉空缓。

立法:温肾扶阳,通络止痛。

处方:附子桂枝法加减

制附片45g(先煎),桂枝尖20g,贡术15g,西砂仁15g(后下),炙甘草10g,生姜60g。4剂。

服药后头痛减轻,畏寒肢冷稍改善,夜尿减至2-3次。

三诊(2023-03-25)

脉象:左尺稍起仍紧,巅顶脉寒象明显。

立法:温肾暖肝,降逆止痛。

处方:附子吴茱萸法加减

制附片60g(先煎),吴茱萸18g,党参20g,生姜75g,大枣15g,西砂仁15g(后下),炙甘草10g。4剂。

医嘱:药后若觉头皮温热或微汗出,为阳气来复之兆。

服药后巅顶冷感明显减轻,头痛时间缩短,恶心感消失。

四诊(2023-03-30)

脉象:左尺渐起有根,巅顶脉转温。

立法:温固下元,填精补髓。

处方:附子填精法加减

制附片70g(先煎),贡术15g,西砂仁15g(后下),菟丝子20g,补骨脂15g,鹿角胶10g(烊化),炙甘草10g,生姜80g。5剂。

服药后腰膝温暖有力,夜尿减至1-2次,下肢浮肿消退。

五诊(2023-04-10)

脉象:左尺缓而有力,膀胱脉温暖充盈。

立法:温固根本,引火归元。

处方:附子扶正法加减

制附片60g(先煎),贡术15g,西砂仁12g(后下),炒小茴香15g,桂子15g,炙甘草10g,生姜60g。7剂,隔日1剂。

患者实际感受:患者精神转佳,自述"十年头痛若失,头顶温暖如沐阳光,腰膝有力,夜尿次数减少,下肢浮肿全消,食欲增进,整个人如获新生"。嘱其常服附子理中丸调理,避免熬夜,注意颈项及头顶保暖。

体会

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 "阳生阴长,火暖土旺" 的理论思想。患者头痛虽表现在上,其本在于下元阳虚,厥阴寒逆。首诊桂枝法开太阳、建中州,调畅气机;二诊加入附子温通肾阳;三诊合吴茱萸汤暖肝降逆,直捣病所;四诊填精补髓,巩固根本;五诊引火归元,完全契合郑卢医学"祛邪、建中、填精、化气"的次第。郑卢医学治头痛,重在辨清阴阳,阳虚头痛必温阳化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则头痛自除。凭脉用药,分次第治疗,乃取效之关键。

(医案撰写:郑卢扶阳医学传承人杨允执)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医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十三条 张宝华

    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刚说完桂枝汤,这和上面差不多吧!这段先生的用意,就是由于前一条说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怕我们就认为必须是中风才用桂枝汤。咱们是后世呀,就认为这个桂枝汤是散风邪的,要不是风就不能用,这哪合理嘛。

  • 经方大黄蛰虫💊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大黄蛰虫丸的活血消癥作用可使肌瘤体积缩小,改善患者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伴随症状。

  •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总结分析 崔国宁

    一、引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 四逆散联合真武汤治疗肾虚肝郁证阳痿的运用 何明

    四逆散本治透邪解郁,疏肝健脾,手脚冰冷。真武汤本治肾阳衰微水肿,补肾壮阳。治疗上予四逆散联合真武汤。嘱患者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少熬夜,少喝酒,适度服用高蛋白食物。四诊,患者高兴诉,勃起正常了,无中途疲软,睡眠正常,偶有多梦。

  • 湿温潮热与伏火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以及区别 崔国宁

    湿邪遏阻阳气,热邪不能外透,蕴伏于内而发为潮热。伏火发热-临床辩证要点-发热特点: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这是因为伏火是火热之邪伏藏于体内,一旦发作,火势较猛。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四篇心得 刘仲书

    疟病证脉并治第四篇,共五条条文,方六首,疟病弦脉主之,可分为疟母,瘅疟,温疟,牡疟,劳疟。我个人认为学习此篇应该结合医学三字经中的疟病篇来学习,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中医治疗肺痹用药规律 崔国宁

    以下将详细阐述中医治疗肺痹的用药规律。为治疗风寒痹阻证的常用药,可宣通肺气,散寒解表。

  • 治疗慢性胃炎验案 吴春水

    张某,男,48岁。因反复胃脘胀痛3年,加重2个月。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经西医治疗后症状反复。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属湿热中阻证。

  • 一例晕厥中西医抢救之理 马亮

    马驰医生给做血糖测试的时候,我就说,你这是选一个手指头刺血检测,如果是5个手指头尖都扎了,多挤几滴血出来,这个就是中医急救了,十宣放血。同样在耳尖放血急救之理,也有减压之意,上病下取。

  • 伤寒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