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与界定浊
在深入认识一些现代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的过程中,传统的湿、痰等病理概念之内涵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而浊邪的病理特点亦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与界定“浊”之概念。
在中医传统之学术用语中,“浊”作为《内经》中的基本概念,有其明晰的内涵,从其生成至病理性质均有明确的论述。其概念不仅出现于多个篇章中,更有《灵枢·阴阳清浊》专篇论之。然而,浊的概念在后世却渐渐被淡化,成为痰、湿、瘀等病理概念的附属,所以我们现在所见多是痰浊、湿浊、瘀浊等病理名称。
在深入认识一些现代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的过程中,传统的湿、痰等病理概念之内涵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而浊邪的病理特点亦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与界定“浊”之概念,以丰富相关的中医病机理论。以下笔者从湿与浊的对比中,梳理出两者性质、特征的不同,以明确浊之内涵及其病理生理特征。
对比浊与湿
论源头,浊源于谷而湿源于水
从源头而论,浊与湿有别。如《素问·经脉别论》中特将浊与水分而论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明确了食气的消化吸收及充养血脉脏腑的过程和机理;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则是对水液代谢过程和机理作的阐述。《内经》之所以将食谷和饮水代谢分而述之,应当是表达两者不同之意,即浊气源于食入之谷,而清湿源于饮入之水。由于两者都经过脾胃的受纳运化,使二者密切关联而为后世并称为水谷精微。但是,源不同而质必有别,即食谷之浊气多入血,而饮水偏于走水道,为病亦有所异。
论属性,浊厚滞而湿清稀
“浊”最早于《内经》中用来与“清”对比,用以说明人体物质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如《灵枢·经水》说:“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此中“清浊”偏重描述的是血液之浓厚和清稀的物质形态;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及《灵枢·阴阳清浊》中“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则是偏于论述了清浊的生理属性之异。而于病理属性上,《内经》中“清”之内涵多代表了湿邪,故多清湿并称,如《灵枢·百病始生》所云“清湿喜怒……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等等。而《灵枢·根结第五》所云“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则是强调了浊之内涵多与血分相关之性。湿与浊,相近而不等同,为病亦当有别。水液过则为湿,谷精壅滞为浊;湿偏稀而浊偏稠。
论病位,浊偏居中而湿多居下
浊与湿从其生成而言,均与脾胃代谢密切相关,且均生于脾胃之升降失司。因而从病理角度而论,正如《灵枢·小针解》谓:“浊气在中,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灵枢·百病始生》中“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水液,彻清冷,皆属于寒”是对湿之病理性质的确定,故浊与湿为病,因其性有异而所伤有别,需“审清浊,而知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论病证,浊多致血脉病证而湿偏发肌腠肢节病变
《灵枢·九针十二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之“浊气在中”,强调的是浊气多滞留中焦而为病之意,与湿饮为患多伤肌腠肢节不同,其“气涩血浊”之病理特点和“血少黑而浊”的临床表现,提示了浊邪为患多壅滞血脉。因此,浊邪所致病证多及血分且与谷气代谢异常相关,如当今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诸病证。这与湿多致水液代谢异常疾病,如水肿、痹证、泄泻等病证相比,其病性特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论辨治,湿宜清利而浊当芳化
《灵枢·阴阳清浊篇》:“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是指水谷之清者当上行,而水谷之浊厚者当下行,两者即能相互转化但又各行其径,否则必生“乱气”(即浊邪),其实质是强调了浊邪产生的病理基础是气机的升降紊乱,尤其是脾胃升降失司致浊气滞留中焦,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针中脉则浊气出”,即调节脾胃之意。并提出“两泻其血脉,浊气乃避”的治浊之初法。经后世发扬,丰富为化浊泻浊诸法,并形成了独特的芳化之大法,用药如佩兰、木瓜、焦三仙、菖蒲等等。
以“浊”立论为辨治现代病之需
浊邪概念及内涵的明确,有利于深入探讨现代一些病证的病机理论,特别有利于对当今许多代谢性疾病的深入辨析。应当提出的是,浊之内涵广于湿,因其为食谷之精微化生异常,瘀积血分、脏腑、经络而成,即《汤本求真》中所称之“污秽之血”。若浊滞壅塞甚则亦可化生痰、湿、瘀,故浊邪又兼融痰、湿、瘀之多重性质。但其独立为病时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和湿饮之邪仍不尽全相同,因此分而论之具有其临床意义。如朱良春有感于现代之痛风病与朱丹溪所论的痛风病名虽同而内涵相异,容易相混淆之弊,指出西医所谓的痛风多系饮酒和喜食膏粱厚味所致,主要是“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致病”。并据此创“浊瘀痹”之名。治当“恪守泄化浊瘀大法,贯穿于本病始终”,从而将浊与湿分而论之。其见解独到,可谓发古人之未备,确立了当今痛风病的浊瘀病机观。
古多外湿,而今多内湿,以古之湿病理论已难应对当今一些病证的辨治和研究,如高血脂、高血糖、痛风、代谢综合征以及多种免疫系统、胶原结缔组织疾病等。以当今多发的代谢性疾病为例,其病变常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形态与功能损害,其机制的复杂性也已超出了单纯的水液代谢失调的范畴,而以浊邪立论则可能更有利于其病理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也与现代相关病变研究认识更相符。特别是瘀浊,可谓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病机基础。
至于浊邪的治疗,其根本之法,当以恢复机体升降出入为主而旁及他法,随证而相兼为之。许多医者以化浊、降浊之法治疗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疾患的效验,以及我们提出的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实践经验,都说明深入研究“浊”的必要性。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六)脑垂体瘤 钱开达
常见脑垂体疾病,主要表现为激素分泌过多,激素分泌不足和垂体瘤,垂体瘤多属良性,最终亦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西医常用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垂体瘤。善持堂半年前用中药治疗一名垂体瘤患者并获效。服药一个月患者经行头痛明显减轻;三个月后经行头痛消失。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一)高血压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高血压波动症。某君男年过半百,去年底来善持堂就诊,主诉眠不安五年近二年来加重,入睡虽快但有早醒,早则子时,晚则寅时,复难再睡。善持堂认为,某君血压升高无家族史多因长期不寐所致,应按高血压波动症来治疗。 -
血府逐瘀汤合炙甘草汤合陈皮枳实(橘枳姜汤)治疗心慌乏力案 张训景
检查亦无明显检查。现乏力全身不适,自觉胸部压迫感。患者效果良好,无不适感,原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
《<红楼梦>中的中医记载分析》 崔国宁
**六、对现代医学的启示**《红楼梦》中的中医记载对现代医学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总之,《红楼梦》中的中医记载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了解传统中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
产后睡眠质量差 谢江强
产后睡眠质量差及负面情绪产后妇女由于疼痛、哺乳乳房胀痛等生理原因,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导致心神不宁,夜眠质量差等表现。产后起居合理,入睡时间规律。 -
月经过多或过少医案总结 谢江强
医案265杨某,女,46岁。主诉:经血量多1个月。医案266姜某,女,28岁。医案267钟某,女,33岁。现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行经时间8~9天,经血色暗,经前乳房刺痛,乳头痒,口干口臭,腰酸。 -
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心慌、胸闷案 张训景
疗效:患者服用中药2付症状减轻,5付后心慌、胸闷明显减轻。继续服药巩固治疗2周。3月后患者陪同其老伴来就诊,心慌,胸闷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
余心中之小建中汤及其衍生汤 张宝华
然亦有异者,“不差者”即是常中之异,或源于天赋异禀之差异性、或陡遭“伤寒”,机体应对失序,故曰“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余义,此乃小建中汤之真谛方证。故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小建中汤,此乃王道之治也。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顽固重症12年”,三诊之后显奇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3岁初诊日期:2024年4月13日主诉:失眠12余年,加重2天。(患者三诊后细思此证中猪苓汤阿胶是否可替?查阅而感阿胶滋阴补血之力甚佳,优于女贞子,且经方以不加减为贵,重病难病时尽量用原方,故四诊时改用阿胶治之。
最新文章
-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 谢江强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人参含有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人参酸、葡萄糖、麦芽糖、人参皂苷、人参二醇、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钾、钠、铁等成分。食用宜忌陈皮气味芳香,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作为泡茶的材料,但不宜长时间饮用大量的陈皮茶,以免损伤元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 夏耀飞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胡某某,女,7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罗堡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结果:2023年8月13日电话随访,服用上方3付后肿胀明显减轻。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桔草相遇可宣肺,止咳利咽已千岁 张宝华
3.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患者在服用桔梗甘草汤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从“肾虚水结”论治肾结石 罗沿印
中医学中并无“肾结石”之说,但“肾结石”之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石淋、腰痛”等范畴。因此,肾虚水结是肾结石凝结之重要病机,故治以肾虚为本,化石为标,标本兼治,方能效显。
-
葛根汤 张宝华
此外,葛根汤还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
-
更年期女性的静心小食 谢江强
让四季留下花样年华:更年期女性的静心小食更年期是现代社会连孩子都知晓的一个名词,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女性也会出现绝经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更年期妇女尚有月事,依然有怀孕的可能,故本节所列举方子的用药禁忌,依然是孕妇慎用,月经期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