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紫苏集

2021.09.06 1107阅读 评论数 1 28

紫苏一物三药,叶辛,温。归肺、脾经。功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雷公炮制药性解》曰: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叶能发汗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双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黄者,以此代之。辛走肺,甘走脾。梗辛,温。归肺、脾经。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雷公炮制药性解》云:梗能顺气安胎。子辛,温。归肺经。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雷公炮制药性解》曰:子能开郁下气,定喘消痰。




辛丑年孟夏,余还故里省亲,适值阴雨相连,寒凉避不及时,感之于早晚,觉体重酸痛,恶寒鼻塞,头蒙蒙,食欲减,腹胀,便不调,舌苔白厚,脉浮弦。僻壤阴雨多有不便,思措之际,倏忆前日相邻诊疾后闲谈本地草本,言其菜园种植多种草药,遂至其家寻得生紫苏数茎,及至宅中适值父煮面条,余择紫苏硕者一茎,洗净截断入于锅中,十分钟许面熟汤成,食面半碗,苏叶更及汤两碗,遂觉鼻流清涕,塞顿开,头颈渐汗,身渐暖,此苏叶之辛入肺,解表寒,通鼻窍之能耳。至晚续食之,次日食欲开,诸症消退,乃苏之辛香悦脾,温散寒湿之效耳。余不胜感慨:一物紫苏汤,霍香正气同。

苏之叶功在表寒,苏之梗能在胸腹之气机,痰湿。余疗胸膈满闷不舒,胃府胀痛,梅核气等因于痰湿气机者,皆取苏梗辛达气机,温散痰湿之功,泛应曲当于适宜方证中,屡试不爽耳。余之乡俗,每于苏成之时,常取苏叶替屉布,做包、饺、饽之食,祖辈相传延习,夏月里感冒者寥寥无几。百姓日用而不知其道,惟言传身教成俗,苏之辛香悦脾,增进食欲,解表散寒,防治感冒,虽杂草丛生山野之物,于黎民功用众矣,无怪乎濒湖曰:近世要药也。

附历代医家本草解紫苏:

《神农本草经》:水苏,味辛,微温。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生池泽。

《吴普》曰:荞蒩一名水苏,一名劳祖(《御览》)。

《名医》曰: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蒩,一名芥苴,生九真,七月采。

《说文》云:苏,桂荏也。

《广雅》云:芥蒩,水苏也。

《尔雅》云:苏、桂、荏。郭璞云:苏荏类,故名桂荏。

方言云:苏、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周郑之间,谓之公贲,沅湘之南,谓之(上艹下害),其小者谓之(艹酿)葇,按(艹酿)葇,即香薷也,亦名香葇,《名医》别出香薷条,非,今紫苏薄荷等,皆苏类也,《名医》俱别出之。

上菜,中品三种,旧四种,考葱实宜与同条,今并假苏,宜入草部。

《名医别录》: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食疗本草》:紫苏除寒热,治冷气。〔嘉〕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开宝本草》: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若宣通风毒,则单用茎,去节尤良。

《本草衍义》:苏,此紫苏也。背面皆紫者佳。其味微辛甘,能散,其气香。今人朝暮汤其汁饮,为无益。
医家以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脾胃寒人,饮之多泄滑,往往不觉。子,治肺气喘急。

《滇南本草》:紫苏叶,味辛、香,性温。入脾、肺二经。发汗,解伤风头疼,定吼喘,下气,宽膨,消胀、消痰。附苏子散 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扯锯,服药不效,用之良效。老人久咳嗽吼喘者 并效。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

《本草蒙笙》 :紫苏味辛,气微温。无毒。各园圃俱栽,叶背面并紫。气味香窜者甚美,五月端午日采干。发表解肌,疗伤风寒甚捷;开胃下食,治作胀满易差。香港脚兼除,口臭亦辟。梗下诸气略 缓,体稍虚者用宜。子研驱痰,降气定喘。润心肺,止咳逆,消五膈,破症坚。利大 小二便,却霍乱呕吐。

《本草纲目》: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 香、 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 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药鉴》:紫苏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惟其性轻浮,故能散上膈及在表之寒邪。是故发表解肌,疗风寒甚捷。开胃下食,治胀满最良。入独活、苍术,兼除脚气。同石膏、白芷,亦治口臭。根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为宜。驱痰降气,定喘开心,润肺止咳。消五膈,破癥坚。利小大二便,却霍乱呕吐。表虚者禁用。

《本草经疏》:苏,紫苏也。得天阳和之气,故温。兼地之金味,故辛。辛则善散,温能通气,故主下 气, 除寒中也。子尤良者,以其善降气也。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孟诜谓其除寒热,治一切冷气。日华子谓其 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苏颂谓其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 橘皮相宜。时珍谓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鱼蟹毒。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苏,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叶能发汗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双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黄者,以此代之。梗能顺气安胎。子能开郁下气,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辛散之剂,下气最捷,气虚者少用之。

《本草乘雅半偈》:荏子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叶主调中,去臭气。(别录)

苏,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主冷气泄痢。生食,除胸中酸水。碎,傅蚁 。(藏器)

水苏,即紫苏。一名卢苏,处处有之。喜生水旁,春二月皆以子种,或子着地间,次年自发。茎方叶圆,叶端结实如芥子有尖,边作锯齿,肥地者,叶面背俱色紫,瘠地者,仅背紫面青。七八月开花红紫色,成穗作房,,臭香色褐,碎之绞液作油,甚甘美也。若叶面背色白者,即荏子,子不甚香,而叶转辛。若叶面背青白者,即荠 ,叶上有毛而气臭,五月采叶,七月采茎,九月采实,各取得气之全。今市肆茎叶,多霜后采取,此已之本,气味俱失,不宜用也。别录另立苏,及白苏两条;苏即水苏,白苏即荏子,又有鱼苏、鸡苏二种。鱼苏,即荏子同类,一名苏,状似茵陈,叶大而香。吴人用煮鱼食,因名鱼苏。鸡苏,一名回回苏,茎叶俱紫,叶边锯齿极细密,叶面交纽若剪绒状,宛似鸡冠,因名鸡苏 。王祯云∶即水苏之异形,故主疗诸疾亦相同也。先人云∶诸苏同一种类,但有家莳野生,及色香气味之殊。故主治功力,似异而同也。皆宜于水,质都柔润,虽色香气味,稍分浓薄,而辛温芳烈则一,当以本经水苏为正。顾苏 之有荏有荠,若术之有苍有白,何须另立门户。

此以功用诠名,水取坎刚,以荡活泼之体。苏则震 ,以舒阳和之用。更详色香气味,体性生成,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并可开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故谷亦杀,毒亦去,臭恶亦辟,神明可通,轻身耐老矣。别录用治吐血,衄血,及血崩,此气不宣发宣摄,以气如橐龠,血如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别录又出荏子,藏器又出荠 。荏即水苏之色白者,易于入肺,以肺之经气,起于中焦,上隔属肺,乃能布气四达故也。荠即水苏之色青者 ,易于入肝,以肝之经气,终于中焦,中焦食气,乃能散精于肝故也。如泄痢酸水,正食气不得散精于肝,致气冷痿厥,遂成五饮,变生种种形证耳。(水苏独为中焦主,故可宣扬,复可宣摄;荏子独为上焦主,为经气之始;荠 独为下 焦主,为经气之终。而三苏之扬摄,又莫不繇中焦,次第以为分属者。然水苏枢之属,荏子 开之属,荠阖之属矣。)

《本草易读》:紫苏梗叶忌鲤鱼。辛,温,无毒。发表散寒,下气去胀,消痰和血,驱风定喘。利大小肠,解鱼蟹毒。有 通心 利肺之能,擅开胃益脾之长。温中止痛亦效,安胎顺气最灵。发表宜叶,安胎用梗。在处有之,或下种栽莳,或宿子自生。其茎方,叶圆而尖,四面锯齿,背面皆紫者良。

咳逆短气,同台参煎服;乳痈肿痛,煎汤服并捣敷;食蟹中毒,煎汁服之;蛇伤人,捣叶敷之;疯犬咬,嚼叶敷之;损伤血出,以叶蘸所出血, 烂敷之,愈后无瘢。甚妙;金疮出血,以嫩叶同桑叶捣贴;诸失血,熬膏入赤小豆,炒末丸服;霍乱未吐泻,胀满,水煎服;劳复食复欲死,煎服;伤寒气喘,水煎服;感寒上气,同陈皮服。

《本草崇原》:紫苏,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纲目》误列中品,今改入上品。)
(紫苏《本经》名水苏,始生九真池泽,今处处有之,好生水旁,因名水苏,其叶面青背紫,昼则森挺,暮则下垂。气甚辛香,开花成穗,红紫色,穗中有细子,其色黄赤,入土易生。后人于壤土莳植,面背皆紫者,名家紫苏。野生瘠土者,背紫面青。《别录》另列紫苏,其实一种,但家野之不同耳。又一种面背皆青,气辛臭香者,为荠苧。一种面背皆白者,名白苏,俱不堪入药。)
紫苏气味辛温,臭香色紫,其叶昼挺暮垂,禀太阳天日晦明之气。天气下降,故主下气。下气则能杀谷,杀谷则能除饮食。除,消除也。味辛臭香,故辟口臭。辟口臭,则能去邪毒。去邪毒,则能辟恶气。久服则天日光明,故通神明。天气下降,则地气上升,故轻身耐老。
愚按∶紫苏配杏子,主利小便,消水肿,解肌表,定喘逆,与麻黄同功而不走泄正气,故《本经》言: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列于上品。

《本草新编》:紫苏叶梗,味辛,气微温,无毒。入心、肺二经。发表解肌,疗伤风寒,开胃下食,消胀满,除脚气口臭。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定呕,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盖叶、梗散多于收,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或问苏叶表散风邪,古人加人参同治,奏功如响,何也?曰:苏叶不得人参,其功不大。今人一见用人参以祛邪,辄惊骇不已,宜乎医生之不敢用,往往轻变重,而不可救。夫邪初入人体,正气敢与邪战,用参以助正气,则正气旺,而又得祛邪之便,则群邪自行解散,此用参于苏叶之内,大有深意也。至于风寒已感三四日,则不可轻用人参,当看虚弱壮盛而用药矣。

或又问苏子定喘,有喘症用之而不效者,何也?盖喘症有虚、有实,未可谓苏子定喘,而概用之也。苏子止可定实喘耳,虚喘而用苏子,增其喘矣,岂特不效而已哉。

或疑苏子正是治虚喘之药,先生反谓虚喘用苏子而愈增喘,其义何乎?盖虚喘者,乃气虚也。苏子虽能定喘,而未免耗气,气耗则气愈虚而喘更甚。故治虚喘者,必须大加人参、熟地之药,而不可增入苏子,以增其喘也。

或问苏叶散风邪之圣药,用之以发表中之风邪,尤为相宜,乃用之以散里中之风邪,往往不效,其必有义存焉。先生既深知《本草》之微,愿备有以教我。曰:苏叶之义,不过散表邪耳,原不深入于里。既不能深入,又何能散在里之风邪哉。然而以所不能深入之故,予则可宜也。苏叶性轻而味厚,性轻则上泛,味厚则下沉,宜乎可以通达内外矣。然而,性轻而香,味厚而辛,辛香则外驰易而内入难,故但散在表之风邪,而不散在里之风邪也。

或问宗奭有言:脾胃寒人,食紫苏多滑泄。果有之乎?曰:紫苏乃风药也,善能平肝。土为木制,则人多滑泄。肝木既平,则脾土得养矣。况紫苏辛温,辛能祛湿,温能祛寒,脾胃寒之人,宜无所忌,何致滑泄耶,惟是辛香之味,能散人真气,暂服无碍,而久服有伤,亦当知忌也。

《本草备要》:紫苏,宣,发表,散寒。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香温散寒,通心利肺,开胃益脾(气香入胃),发汗解肌,和血下气,宽中消痰,祛风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肠,解鱼蟹毒。多服泄人真气(时珍曰∶同陈皮、砂仁,行气安胎;同霍香、乌药,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发热解肌;同芎、当归,和血散血;同桔梗、枳壳,利膈宽肠;同葡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温解暑,治霍乱脚气)。

气香者良。宜橘皮。忌鲤鱼。

苏子与叶同功。润心肺,尤能下气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宽肠,温中开郁(有苏子降气汤)。梗下气稍缓,虚者宜之(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消痰定喘。表弱气虚者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炒研用。

《本经逢原》:苏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升中有降,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快 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和营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同桔梗、枳壳, 则利膈宽中;同杏仁、菔子,则消痰定喘。然不宜久服,泄人真气。单用煮汁服蟹毒。若脾胃虚寒人过服,多致 滑泄,往往不觉也。其梗能行气安胎,但力浅薄,难于奏效。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苞最佳。本乎天 者亲上,取其包含子气,且气味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本草从新》:宣,发表散寒。味辛。入气分。利肺下气。定喘安胎,(治子气。)色紫。兼入血分。和血止痛。性温发 汗。解肌。祛风散寒。气香开胃。益脾宽中。利大小肠。又解鱼蟹毒。(时珍曰∶同陈皮砂仁、 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发汗解肌、同芎 当归、和血散血、同桔 梗枳壳、利膈宽肠、同卜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浓朴、散湿解暑、治霍乱香港脚。)气虚 表虚者禁之。(俗喜其芳香、旦暮恣食、不知泄真元之气、古称芳草致豪贵之疾、此类是 也。)气香者良。宜橘皮。忌鲤鱼。苏子(泻、降气消痰。)开郁降气。(力倍苏叶。)消痰利膈。温中宽肠。润心肺。止喘咳。肠 滑气虚者禁之。炒研。苏梗(宣、顺气。)顺气安胎。功力稍缓、挟虚者宜之。

《得配本草》 :紫苏忌同鲤鱼食。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温中发表,散寒去风,行气和血,止痛安胎。湿热滞而泻痢者,少佐三四分疏解其气,亦颇有效。得香附、麻黄,发汗解肌。得橘皮、砂仁,行气安胎。得桔梗、枳壳,利膈宽肠。配藿香、乌药,温中除痛。配杏仁、萝卜子,消痰定喘。配木瓜、厚朴,解暑湿脚气。佐川芎、当归,散血,捣罨伤损出血及蛇犬伤。作羹,解鱼蟹毒。痘前干热者暂用。气虚自汗,脾虚滑泄者,禁用。

梗,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去节用。

子,降气定喘,宽肠开郁,利大小便,温中祛寒,消痰止嗽。得川贝,降气止嗽。配萝卜子、桑白皮,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研末,入粳米煮粥,和葱、椒、姜、豉食,治风寒湿痹。炒熟研碎用。治冷气,良姜拌炒用。肠滑气虚,虚气上逆,呕吐频频者,禁用。

《本草求真》:紫苏专入肺,兼入心、脾。背面俱紫,辛温香窜,五月端午采用。凡风寒偶伤,气闭不利,心膨气胀,并暑湿泄泻,热闭血衄、崩淋,喉腥口臭,俱可用此调治。取其辛能入气,紫能入血,香能透外,温可暖中,使其一身舒畅,故命其名曰苏。苏与稣同。同以时珍谓其同橘皮、砂仁,则能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 则能快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能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能和营散血;同木瓜、厚朴,则能散湿解暑 ;同桔梗、枳壳,则能利膈宽中;同杏子、菔子,则能消痰定喘。要皆疏肺利气之品,虽其气味浅薄,难以奏效 , 但久服亦能泄人真气,虚寒泄泻尤忌。即安胎和胃药中,用之不过取其辛香,暂调胃寒气滞之症,岂可概用久用, 以陷虚虚之祸耶。

宗曰:紫苏气味香散,今人朝暮饮紫苏汤,无益。医家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若 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觉。梗[批]苏梗。下气稍缓。子[批]苏子。降气最速。

《务本新书》云:凡地 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收子取油、燃灯甚明。

弘景曰:苏子下气,与橘红相宜。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 顺气之药,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消痰定喘。表弱气虚者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但性主疏泄,气虚阴虚喘逆者并禁。

《神农本草经读》:紫苏,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
紫苏气微温,禀天之春气而入肝。味辛,得地之金味而入肺。主下气者,肺行其治节之令也。杀谷除饮食者,气温达肝,肝疏畅而脾亦健运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者,辛中带香,香为天地之正气,香能胜臭,即能解毒,即能胜邪也。久服则气爽神清,故通神明,轻身耐老。其子下气尤速;其梗下气宽胀,治噎膈,反胃,止心痛;旁小枝通十二经关窍脉络。

《本经疏证》:紫苏茎叶味辛有甘,辛胜甘劣,以二三月种,八九月收成,而采其叶,则于五六月当未吐花 时。夫以大火之令,而采味辛之物,岂不以全火之用金乎?金为火用则气化,以火原出水中,而金固为水母,阳 不得阴不能化也。故其为用之大概,曰下气除寒,中正以其色赤入心,心火固气之灵,味辛入肺,不特取其宣发, 且有藉其宣摄者,其义亦甚精当。盖肺为阳中之少阴,阳不得阴,则气不化,金为火用则气化,气化则极其宣发, 此易知也。惟阴为阳守,阳无阴则火僭而气亦不宣,金为火用,则宣中有摄,究之摄亦所以成其宣耳。是以外而 六淫可藉宣而驱,内而七情亦可藉宣而开,谓之温中达表,讵不然欤。此仲景于厚朴半夏汤用之以治妇人咽中如 有炙脔,确取其能宣气也。

《本草便读》:紫苏叶辛香快膈。宣脾肺以温中。紫赤和营。行经络而解表。子可消痰定喘。梗能顺气安 胎。(紫苏叶辛温入脾肺。温中快膈。发表散寒。色赤气香。入血分。宣滞气。与陈皮合用 最为相宜。梗则专主顺气。气顺则一身通泰。犹梗之一身皆达也。子则专主润降。故能治嗽 化痰。因风寒在表而咳痰者最宜。)

《本草撮要》:紫苏味辛温。入手太阴经。功专发表散寒。得广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得木瓜、浓朴治寒湿香港脚。得藿香、乌药温中止痛。得香附解肌。得芎 、当归和血散血。得桔梗、枳壳利膈宽肠。得卜子、杏仁消痰定喘。叶得百合。治夜不寐。梗得桔梗。治梅核气。解蟹毒。

《本草害利》:紫苏,其味辛温,纯阳之草,凡病气虚表虚者,及由阴虚寒热,火炎头疼,火升作呕,慎勿投之。俗喜其芳香,旦暮资食,不知泄真元之气,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觉。古称芳草致豪贵之疾,此类是也。
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温中发表,解散风寒,宽中利气,又解鱼蟹毒,梗能下气安胎,子可消痰定喘。
夏采茎,秋采子,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炒研用,宣通风毒则单用。茎去节尤良。

《本草分经》:辛温而香。入气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气,发表祛风,宽中利肠,散寒和血。

《本草择要纲目》:紫苏气味 辛温无毒。其味辛。则入气分。其色紫。则入血分。主治下气除寒。其子尤良。解肌发表。定喘安胎。泻肺实。随所引而各治一经之邪。久 服之则泄人真气。脾胃寒弱之人。过服多致滑泻。)

《玉楸药解》:紫苏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肺经。温肺降逆,止喘定嗽。

紫苏辛温下气,治咳逆痰喘、呕吐饮食,利膈通肠,破结消癥。兼驱腰膝湿气。解蟹毒。

《饮片新参》:紫苏叶

形色:色青黑。
性味:辛香温。
功能:散风寒发汗,通血痹。
分量:八分至一钱半。
用法:生用。
禁忌:汗多者忌用。

紫苏梗

形色:色白,中有小长式软圈。
性味:香平。
功能:理气开郁,宽中和胃。
分量:八分至一钱半。
用法:生用。
禁忌:气虚者忌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张宝华 资质认证

    辛香悦脾,解表散寒,夏月之麻黄。

    2021-09-06 10:54 评论数 0 3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骨质疏松症常用有效中成药 张宝华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常用于治疗的中成药包括骨疏康颗粒、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等。

  • 一个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疗胃方 王晨阳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所以半夏是一个通降胃气的药,因为胃以降为用。所有药配合使热清湿去,恢复胃的通降功能。前段时间甲流后有个患者反复发热,用药不烧后开始胃不舒服,并伴头晕恶心,想吐。患者服用两剂后发来消息说病已明显好转。

  •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 谢江强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白领们从早至晚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用电脑办公就同睡觉一般平常。常规治疗肩颈酸痛的主要方式是活血祛风,活血以疏通经脉、舒活脉络,祛除风邪以止酸痛。

  • 温习一下吴茱萸汤 张宝华

    五、未来研究方向目前,吴茱萸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

  • 就方剂药物剂量而言 曹雪盼

    同时在读书方面见过李可老先生用附子到180g也见过李汉卿先生附子用零点几克,甚为有趣有人用药轻灵有人大刀阔斧。各家学说百家争鸣可能中医的魅力就是在这里吧诸位怎么看

  • 千万别忽视食欲不振 谢江强

    千万别忽视食欲不振季节转换之时,很多疾病的症状容易加重,这是由寒热温凉、阴阳气血的失调所引发的。焦女士因为食欲不振,想找我给开几服开胃的药。其实食欲不振,营养就容易匮乏,气血不足,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因为神经也会缺乏营养。

  •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 谢江强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小张生性内向,话不多,参与团体活动也不积极。小张欣然接受,并承诺回家后就会熬药吃。成膏药:阿胶100克、鹿角胶60克、龟板胶60克。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针刺起沉疴   艾灸愈顽疾  一一 中医针灸技术培训有感 刘革命

    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首先安排了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进行了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风病的培训,使广大学员对其诊断、分型、针灸取穴、手法补泄有了更加系统的掌握,为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培训中心随后安排了痛症的治疗的针灸培训。

  • 浅谈经方之玉屏风散 王飞

    危亦林认为这三味药能提高人体体质,就像是给人围了道屏风,让病邪不易上身。于是就把黄芪、白术、防风三种药组成的方剂叫玉屏风散,用于表虚不固的治疗。

  • 浅谈经方之葛根汤 王飞

    我们一谈到葛根汤,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是经典的太阳病方,具有解肌散寒,发汗、松项背、利头目、治腹泻、促月经的功效,出自《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俗话说"百草之中,葛根为贵,葛根上下,柴葛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