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15.热病后期乏力盗汗试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2021.06.12 178阅读 评论数 2 8
热病

中医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外感热病与内伤发热两大类疾病。狭义包括以下几种含义:①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伤寒。《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②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③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医宗必读•伤寒》:“热病者,冬伤于寒,至夏乃发,头疼,身热恶寒,其脉洪盛。”《温热逢源》:“伏气所发者,名为热病。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④指五脏热病。见《素问•刺热篇》所论“肝热病”、“心热病”、“脾热病”、“肺热病”、“肾热病”等,指五脏的内伤性疾病。

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是中医内科六大急症之一。属于中医伤寒、温病、瘟疫、四时感冒或时行感冒范畴,外感热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大部分感染性疾病。


(一)带状疱疹治疗后盗汗

朱某某,男,72岁

2018-5-15 初诊

主诉:寐则汗出、沾衣湿被2月余

现病史:患诉自去年老伴离世,一直悲伤劳倦,2018年3月初发带状疱疹,经西医治疗后疱疹消退,但后遗右下肢大腿内侧时有麻木,并开始出现严重盗汗。曾在某省市医院服中药治疗半个月,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明显。经人介绍,来我处求诊。

现症:盗汗、汗出粘衣湿被,烦热,易疲劳乏力。小便不利,尿频尿黄,夜尿频,下肢怕冷,大便平。纳尚可,夜寐差,悲伤欲哭。口淡,口渴喜饮(夜间明显),舌淡质嫩而润,舌前半苔薄,中后苔黄腻稍厚,舌上有小裂纹。脉弱稍数寸浮。


既往史:高血压病(口服降压药,血压140/85mmHg左右)。前列腺增生钙化。

家族史:高血压病。

辅助检查:已排外结核。

诊断:盗汗

辨证:气阴两虚,兼有湿热。

处方:李氏清暑益气汤合甘麦大枣汤、滋肾通关丸加减。

用药:太子参10g,黄芪15g,炙甘草10g,当归6g,麦冬10g,五味子6g,陈皮10g,神曲10g,葛根10g,泽泻10g,白术10g,黄柏10g,浮小麦30g,煅牡蛎15g先煎,大枣10g,知母10g,肉桂3g,合欢皮10g,夜交藤15g,霜桑叶60g。5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


2018-5-21

服药1剂,盗汗减轻30-40%,不会沾湿衣被、不必擦汗;服药5剂,当晚无盗汗,夜寐好转。

守上方加减5剂巩固治疗,随访至今未再盗汗。




(二)乙肝患者感冒后盗汗

谢某某,男,34岁,中医药爱好者

2019-1-30 晚上 异地微信求诊

主诉:发热伴有咳嗽咽痛2天

现病史:前天发烧,当晚在当地诊所打点滴,汗出热退,但今日又有发热。伴见咳嗽,痰黄,自服中药(桑菊饮加减)后咳嗽咳痰减轻,但出现腹胀。现主因发热咽痛腹胀而求诊。

现症:恶寒发热,体温38.2度,自觉面热,汗少,稍头痛,咽喉肿痛明显,稍有咽痒咳嗽,少量白黏痰。脘腹胀满明显,打嗝不止,纳呆。大便偏稀,小便平。舌淡胖,边有齿印,苔微黄而腻,有少许花剥苔,脉弦细寸浮。


(自服桑菊饮加减前)



(自服桑菊饮加减后)

既往史:乙肝大三阳病史

处方:小柴胡汤合升降散、香苏散加减

用药:柴胡15g,黄芩10g,青蒿10g,半夏10g,党参10g,蝉蜕6g,僵蚕10g,香附10g,苏叶10g,厚朴10g,桔梗10g,枳壳10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个,1剂。


2019-1-31 微信随诊

患者连夜抓药,昨夜11点服药后,汗出热退,腹胀缓解,大便量多,先干后稀,但咽痛仍明显。今日体温37.2度。守上方去青蒿厚朴,改柴胡6g黄芩6g,加连翘20g,1剂。


2019-2-2 微信随诊

已无发热,无明显咽痛,稍咳嗽,但盗汗明显,汗出沾衣湿被,影响睡眠,白天亦有自汗,乏力,纳差,咽干,食后腹胀,大便先干后软。

处方: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用药:党参10g,黄芪15g,炙甘草4,当归6g,麦冬6g,五味子6g,神曲10g,泽泻10g,葛根10g,枳壳10g,桔梗10g,陈皮10g,生白术10g,浮小麦15g,桑叶30g,炒麦芽15g,焦山楂10g,大枣3个,1剂。


2019-2-3 微信随诊

服药后昨夜未再盗汗,一觉天亮。今日食欲大增,乏力大减,也无脘腹胀满,咳嗽亦减。嘱续服。


按:此二例患者均素有湿热内蕴(水痘病毒感染史、乙肝病史),复又感受外邪(感冒发热)或内伤劳倦而发(带状疱疹),治疗后,虽热退、疹消,但湿热未净、脾胃已伤、气阴两虚,遂出现盗汗(自汗)、乏力、纳差,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以清湿热健脾胃、益气阴,疗效显著。




笔者对于东垣清暑益气汤的运用,是向国医大师伍炳彩学习的。笔者曾有幸跟诊于伍老,受益匪浅,现举一例以飨读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高危型)高热及后期调治

戴某,女,2岁半

2017-5-23 初诊

主诉:发热伴咳嗽气喘10余日

现病史:患儿10余日前因不慎着凉后出现高热,在南大一附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高危型),经抗生素、输液等治疗后仍反复高热,体温常39℃以上。故来寻求中医药治疗。

现症:发热时常有四肢逆冷,腹部灼热。就诊时体温39.8℃,无汗出,手足尚温,精神差,烦躁哭闹,左侧脸部有红色皮疹及抓伤,咳嗽无咳痰,但喉中痰鸣,喘息气促,口涎黏腻,不欲饮,纳差。大便时干时软,小便平。指纹紫、欠流利、现于风关。平素抵抗力差,易感冒。血常规:白细胞1.79×10^9/L↓;B超:肝脾肿大。证属风热郁肺、痰涎壅盛,治以宣散风热、祛痰止咳、泻肺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味: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10g、生甘草6g、百部10g、紫菀10g、白前10g、桔梗10g、荆芥10g、陈皮10g、葶苈子10g,颗粒剂3剂(6日量),每日半剂,分2次服。嘱避风寒,慎饮食。


2017-6-2 二诊

服上方一剂后汗出热退,未再发热。现精神可,未哭闹,仍有咳嗽无咳痰,但喉中有痰,快天亮时咳,无喘息,流少许黄涕,脸部皮损向愈,近日有自汗盗汗,双下肢乏力萎软不能行走,纳食转,大便平,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微腻,指纹细、淡红、欠流利、现于风关。血常规:白细胞11.03×10^9/L↑,中性粒细胞7.68×10^9/L↑,红细胞2.28×10^12/L↓,血红蛋白69g/L↓,血小板564×10^9/L↑。表寒已解、痰浊未尽,守上方加麻黄根、焦三仙、鸡内金各10g,颗粒剂5剂,每日半剂,分2次服。


2017-6-13 三诊

仍有少许咳嗽,流黄涕,自汗盗汗,双下肢乏力明显,走路易摔倒,脸部皮损愈合可,但痒、时欲挠,口渴欲饮,纳寐可,二便平。舌象及指纹同前。血常规:白细胞7.24×10^9/L,红细胞3.25×10^12/L↓,血红蛋白97g/L↓,血小板331×10^9/L↑;B超:肝稍大。证属热郁湿蒸、痰阻津伤,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桑杏汤加味:炙麻黄2g、连翘6g、赤小豆6g、杏仁6g、桑白皮5g、甘草3g、桑叶5g、北沙参6g、川贝粉3g(冲服)、生姜1片、大枣1枚,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017-6-21 四诊

服药后好转,后又着凉感冒,现无咳嗽咳痰,流少许黄涕,自汗盗汗,双下肢无力明显,左脸红、皮损好转。舌淡红苔薄白,指纹细、淡红、现于风关。证属肺卫不固、气阴两虚、兼有湿热,方选李氏清暑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党参6g、黄芪6g、当归6g、麦冬3g、五味子3g、泽泻6g、黄柏3g、葛根3g、神曲6g、陈皮6g、甘草3g、防风3g、白术6g,10剂,煎服法同上。


2017-7-3 五诊

自汗盗汗及双下肢乏力减轻,走路仍摔倒,伴有骨节“喀吱”作响,流清涕,偶咳嗽无咳痰,但喉中有痰,左脸红、皮损好转。舌淡红苔薄白,指纹紫、欠流利、风关。血常规:白细胞7.74×10^9/L,红细胞3.52×10^12/L↓,血红蛋白103g/L↓。守上方加枳壳6g、桔梗6g、法半夏6g、茯苓6g、丹参6g、补骨脂5g,14剂。


2017-7-18 六诊

自汗盗汗及双下肢乏力好转,走路较稳,喉中有痰,左脸红、痒、被抓破,舌象及指纹同前。血常规:白细胞7.99×10^9/L,红细胞4.11×10^12/L,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364×10^9/L↑。守上方加赤小豆10g,15剂。


2017-8-7 七诊

走路稳,无盗汗,稍易自汗,易受凉后喉中痰鸣,鼻塞,脸部皮损已愈合。指纹稍紫。血常规:白细胞6.77×10^9/L,红细胞4.17×10^12/L,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197×10^9/L。守上方加煅牡蛎6g,15剂。

后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调治数次恢复如常。


按:此案虽为病势危重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但亦是典型的由外感引起的发热,故恶寒是其常见症状,即所谓“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且寒重则热重,若兼无汗或汗少者,治疗上往往遵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治。“急则治标”,故先祛邪为主,解表清热、化痰平喘,以清“贮痰之器”,并随证治之;“缓则治本”,故而后扶正为主,益气养阴、培土生金,以澄“生痰之源”。另:小儿咳嗽无痰者可能是其不会吐痰而将痰吞入胃中,故常加焦三仙、鸡内金等以化胃中之痰,并防食积伤脾而生痰。小儿望诊除注重指纹外,亦不可忽视舌诊,以辨寒热虚实及有无痰湿食积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特点。




东垣清暑益气汤

【出处】李东垣《脾胃论》

【组成】 黄芪(3克),苍术(3克),升麻(3克),人参(15克),泽泻(15克),神曲(15克),陈皮(15克),白术(15克),麦门冬(0.9克),当归(0.9克),甘草(0.9克),青皮(0.9克),黄柏(0.6~0.9克),葛根(0.6克),五味子。

【功效】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用法】上药哎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芪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

【原文】《脾胃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瘥,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

【各家论述】 1.《脾胃论》:《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灵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躁,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 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热伤气,参、耆益气而固表;湿伤脾,二术燥湿而强脾;火盛则金病而水衰,故用麦冬,五味以保肺而生津,用黄柏以泻热而滋火;青皮平肝而破滞;当归养血而和阴;神曲化食而消积;升、葛解肌热而升清;泽泻泻湿热而降浊;陈皮理气;甘草和中。合之以益气强脾,除湿清热也。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医网情深2017”,一起交流学习~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案一,浮小麦和霜桑叶功不可没

    2021-06-12 04:26 评论数 1 0
    1. 杨涛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唐国庆

      是的,浮小麦和霜桑叶治盗汗确实很好

      2021-06-12 06:19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洞中人 陈鹏

    文/陈医生玻璃的后面是你诱人的身体可是你我之间隔了半步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偶尔抬头想起远方的你光阴飞梭月亮圆了,又圆我学不会肝肠寸断只有喝酒梦中我在一个洞中打坐那里泉水叮咚灵气充足寸寸皆是你

  • 寺前的树 陈鹏

    文/陈鹏医生在一个明媚的下午偷闲我孤身入寺寺里寺外空无一人如同佛性之空空随机扫码捐了点功德666是个吉利的数字没有贿赂佛祖的嫌疑本来我什么也不求什么我喜欢在佛像前静立享受片刻的宁静也不用许任何愿佛祖自会知晓一切事实上我宁做寺庙前的一颗树无心无欲无争就这样静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典型案例 宗琪

    患者:徐某性别:男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31日主诉:腰痛多年,加重4天,自述一吸气时腰痛不适。现病史:患者既往腰痛病史多年,4天前述因受凉诱发腰痛加重,在青岛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显效果,迟迟不愈。

  • 胃痞一案心得 刘娟

    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该患者辨证属于脾气虚弱而致的腹痛、便秘等症,以枳术丸为主方。

  • 腰扭伤后腰痛 张宝华

    孙某某,男,72岁。二诊:“药后当天即觉腰部舒适,疼痛缓解”。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汗症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大承气汤治大便5日未解案 宗琪

    按语:患者多日未大便,脉大有力,腹部胀满不适,考虑病在阳明,符合“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证,故如法急煎速服,患者得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