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所得之十一:定时发热桂枝汤
2018年6月1日,病房中每日14点左右定时发热的老奶奶出院了,老人目前体质比较虚弱,舌淡黯,苔少,六脉细弱,我给开了一个包含桂枝汤、四逆散、八珍汤在内的“大方”嘱其回去后续进行有序调理了。
老人70多岁,是5月24日上午在护士长的建议下到门诊找我的,其主要是不明原因低热,特点是每日14点左右定时发热,体温在37℃到38℃之间波动,18点左右达到高峰,夜晚又会下降,如此反复,周而复始,已持续有近二十天。
最初其因眩晕由急诊入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在院期间,行全腹部CT、胃镜、彩超、心电图等检查,除心脏有少许问题,其它脏器未见明显的大问题。当然,因其发热,血常规、凝血等还是有异常的。院内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会诊,也排除了专科疾病如细菌感染、血液疾病、腹部肿瘤等。
总结起来就是:不明原因低热,定时发热。
24号早上护士长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门诊聊“交通标志脉法”呢,挂完电话,我就说有点像典型的桂枝汤证。果不其然,当其由其儿女经轮椅推至诊室时,问完病史,看其舌脉,舌淡,脉浮。《伤寒论》第54条浮现在脑海里,我已经确定这是典型的桂枝汤证了。
随后处桂枝汤原方,嘱其回病房开颗粒剂,于发热前1-1.5小时前冲服一剂,喝开水,盖被休息,以待发汗。
随手将处方扔在了几个学习交流群里,无一例外,群里的小伙伴开始百度起了《伤寒论》第54条的原文内容。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是《伤寒论》第54条原文的内容。将原文和病人的情况一对比,是非常符合的。
其主要原因是因卫气不和不能守营,且在汗出之后又伤营,出现营卫不和,使得卫气不能抗邪于外而致发热。故定时发热是其主要卖点,卫气不和是其主要原因,桂枝汤是其主要治法。
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类病症,2016年11月在贵州工作时曾遇到过同样的病症。我特意找出了这个病历,那是一个80多岁的老爷子,当时是感冒后头痛,随后也出现定时发热, 当时他也是每天14点多发热,那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桂枝汤,开了2副颗粒剂,嘱其发热前1小时冲服,服用后下午不发热了,但又在每天凌晨6多点到7点发热,又开了2副,服法同前,随后就好了。
回到这个病人,其服用2天后退热效果并不太明显,仔细询问了下,其服用方法有误所致。医院的颗粒剂常规是一天服用两次,故通常是制成两小盒,我嘱咐的是一天一副,在发热前1-1.5小时服用,但其每天只服用了一小盒,相当于是半副,故效果不佳。
随后我重新给其再开了2副,服用后效果立现,次日(29日)晨温即将至37℃以下,并逐渐平稳,服完4副,已基本不发热。
此番再遇到此类病症,得出的感悟是:第一反应和灵感很重要,不能被西医所左右,中医要有自己的思维,否则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虽然目前中医的科学性还在被质疑,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切实解决问题就是王道。
思路即是出路。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无汗症 钱开达
某君女一十五岁,二年前患上无汗症,运动时满脸通红就是不出汗。曾去儿童医院检查,病因不明。无汗则由阴液亏虚和腠理开合失制所致,或外邪袭表,或内邪遏阻。以上系善持堂施治某君所用主要药物。药服一周,运动后已获汗出,又服一周,汗出恢复正常。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 谢江强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a.身材偏瘦或者虚胖一般来说,不同人的体形不同,孩子瘦一点儿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病态的瘦弱就不正常了。因此,脾阳虚的孩子会向瘦弱、虚胖这两个方面发展,一般瘦弱者稍微多一些。 -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 谢江强
中医管这种舌象叫舌红苔薄,有这种舌象的人基本可以断定是阴虚体质。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还有很多人是地图舌,就是舌头上莫名其妙的掉了几块苔,露出红色的舌质,这种舌象绝大多数是阴虚导致的。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桂枝膏 谢江强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 -
条文 李华歆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发热而渴,不恶寒”,说明“温病”是以“发热”为主证的病种,且患者会伴随着口渴,而且其人也不恶寒,单凭这样的特点,让我们不得不想到“阳明病”,根据182条所言: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
最新文章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如果是体虚低热的话,东垣的思路也可以考虑
这个的核心看点是定时发热,气虚发热的不一定是定时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