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常用方——葛根汤

2023.05.14 847阅读 评论数 0 8

今天聊聊感冒初期常用的汉方药葛根汤,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虽说是汉方药其实根本来看还是《伤寒杂病论》当中的方子。葛根汤属于中医经典《伤寒论》里的经方,原文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里的“项背强几几”,可以理解为脖子僵硬疼痛不舒服的感觉。

【组成】


葛根、 麻黄 、桂枝、生姜、炙甘草、 白芍、大枣。


【方义】


其中葛根、桂枝、麻黄、生姜散寒,可以散除体表寒气,治疗外感风寒,葛根、白芍又能舒经通络、除血痹,令血脉通畅,甘草、
大枣、葛根舒经缓急,可以治疗颈部肌肉僵硬、疼痛。


【应用】


1、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如伤寒论里面说的:外感表证早期,怕冷、无汗、后背拘谨不适,尚未出现咳嗽黄痰的时候。

2、痤疮。尤其是那种壮小伙子。五大三粗、皮肤伴点黑的。然后面部、背部的痤疮是发硬的那种。单纯的用消法、或者清热的方法。痤疮会越来越硬。特别容易留疤。用小剂量的葛根汤服用一段时间。慢慢的痤疮的跟盘会变软。有一部分甚至皮肤的颜色也能变白。

3、颈椎病。尤其适合长期在办公室夏天吹冷风、一年到头也不咋出汗的白领人员。这种颈椎病用针灸或者刮痧的治疗方式。往往只能缓解症状。受点寒、睡姿不好落枕了。很容易反复。究其根本原因是常年的冷气已经从皮肤→肌肉→筋膜逐层深入了。非得用一层层细密汗珠把这部分寒气,带出来。肩颈部的肌肉摸着变软了。才能算是稳定住。这种用量也是小剂量,微微汗出最好。就跟煲汤一样大火汤就浑浊了,剂量太大容易产生破坏性的损伤。微火才能把材料当中的东西煲出来。

4、提神。这个仅供参考。说是日本的经方家大塚敬节晚年精神不济的时候,会用葛根汤代茶饮。类似于喝咖啡一样。当然原理我大致推断一下就是。葛根的升提作用,会带着身体的津液、气血往头面部走。理论上可以改善大脑循环。个人观点是,应急准备考试、或者加班应付甲方要求的时候可以试试。不建议长期用。

5、鼻炎、鼻窦炎。这个其实也是经方的经验用药。有个汉方药就是葛根汤加川芎、辛夷做成的颗粒剂。效果也还可以。其实如果是额窦炎,加点白芷效果会更好

6、水痘。这种应用方式建议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因为水痘大部分是小朋友出的。需要根据公斤体重来评估使用剂量。【禁忌】
同时有几个禁忌要说一下就是不能是有汗的情况应用;第二是平素身体很弱的人,尤其是脾胃弱的人最好不要用;第三孕妇,尤其是孕期小于三个月的孕妇禁用,容易动胎气。因为方中有麻黄和桂枝的组合,人体有汗的情况下用葛根汤可能会出现大汗淋漓、这样不仅不能解表反而会消耗身体大量津液。后面很容易出现“刀片嗓”。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小便频数、身上的肌肉抽动的情况。脾胃虚弱之人不用葛根汤的原因是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因为发汗要抽调人体的津液到体表。这个津液很大程度是从足阳明胃经来的。本身津液少,使劲抽调就容易起反应。另外一个就是身体很瘦的,类似于林黛玉的通常也会推荐用桂枝加葛根汤。单纯的葛根汤使用了容易出现心慌、心悸的情况。
其实有汗的外感表证,如果是有汗、怕冷、颈项肌肉拘紧不适。用桂枝加葛根汤会更安全、温和的解决问题。

【链接】上面涉及的方子的颗粒剂。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胡松岩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邓某某,男71岁。患者既往有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慢性胃炎等病病史多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所,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得显效而就诊于余。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