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30篇:眩晕(厥阴少阳合病)

2025.10.20 0阅读 评论数 0 3
患者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周某某,女,58岁,退休教师。2025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头晕目眩伴耳鸣5年,加重2个月。患者长期伏案工作,近5年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甚则天旋地转,伴有耳鸣如蝉、胸闷胁胀、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近2月症状加重,虽服平肝潜阳、滋阴熄风中药未效。舌红边尖赤,苔薄黄腻,脉象:右关弦滑数,尺沉细;左寸浮数带劲,关弦数有力,尺沉细略紧。

辨证分析与立法

四诊合参,此属眩晕(厥阴少阳合病)。患者少阳郁热化火(左关弦数有力),厥阴心包郁热(左寸浮数带劲),风阳上扰清窍。郑卢医学强调"阳主升发",此案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风阳上扰。治当疏泄郁热,潜阳熄风。遵循"祛邪、建中、填精"次第,首诊清泻郁热;二诊调和枢机;三诊建中安神;四诊填精滋阴;五诊巩固根本。

处方与调护

初诊(2025-07-15)

立法:清泻郁热,平肝熄风。

处方:天麻钩藤饮法加减

天麻15g,钩藤20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栀子12g,黄芩15g,牛膝18g,杜仲15g,益母草20g,茯神20g,夜交藤25g,桑寄生18g。3剂。

服药后头晕减轻,心烦稍安。脉象:左寸劲象稍缓。

二诊(2025-07-19)

脉象:左关仍弦数,右关滑数。

立法:疏泄少阳,调和枢机。

处方:镇肝熄风汤法加减

怀牛膝20g,生赭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生龟板20g(先煎),生白芍18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20g,茵陈12g,甘草6g。4剂。

服药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耳鸣好转,口苦消失。

三诊(2025-07-24)

脉象:右关转缓,左寸柔和。

立法:建中安神,交通心肾。

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加减

法半夏12g,白术15g,天麻12g,茯苓20g,橘红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5g,远志12g,酸枣仁20g,夜交藤20g。4剂。

服药后睡眠踏实,梦减少,头晕目眩基本控制。

四诊(2025-07-29)

脉象:双尺渐起,已有根神。

立法:填精滋阴,潜阳安神。

处方:杞菊地黄丸法加减

枸杞子20g,菊花15g,熟地25g,山茱萸15g,山药18g,泽泻12g,丹皮10g,茯苓15g,石决明25g(先煎),白蒺藜15g,磁石20g(先煎)。5剂。

服药后精神转佳,腰酸减轻,夜寐安宁。

五诊(2025-08-05)

脉象:六脉调和,从容和缓。

立法:巩固根本,平调阴阳。

处方:扶阳巩固方

制附片15g(先煎),贡术12g,西砂仁10g(后下),茯神15g,酸枣仁15g,炙甘草6g,生姜25g。7剂,隔日1剂。

患者实际感受:患者欣慰表示:"五年眩晕终得改善,如今头晕消失,耳鸣显著减轻,心神宁静,胸闷胁胀不复存在,睡眠踏实,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体会

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 "以平为期" 的理论思想。患者眩晕虽表现为风阳上扰,其本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化火。首诊天麻钩藤饮法清泻郁热,平肝熄风;二诊镇肝熄风汤法疏泄少阳,调和枢机;三诊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建中安神,交通心肾;四诊杞菊地黄丸法填精滋阴,潜阳安神;五诊调和巩固,完全契合郑卢医学"祛邪、建中、填精"的治病次第。

郑卢医学治眩晕,重在辨清阴阳,风阳上扰必清泻郁热,使气机调达,阴平阳秘,则眩晕自除。凭脉用药,分次第治疗,乃取效之关键。

(医案撰写:郑卢扶阳医学传承人杨允执)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医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条(二) 张宝华

    那么关于桂枝汤,它在第十二条出世以来到这,说了好多了,都是关于它的方方面面,正面的就是第十二条了,那是桂枝汤证,侧面阐释印证这个证的好多条了,这够细致的了吧!这条则是桂枝汤证误用了麻黄汤。

  • 浅谈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 高颖

    柴胡桂枝汤,源出《伤寒论》,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而成,于感冒之治疗,独具匠心,功效卓著。柴胡桂枝汤,兼具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解表散邪之能。柴胡桂枝汤等经典方剂,皆有其特定之适应证,不可随意弃之不用,亦不可盲目滥用某类方剂。

  • 阳后心慌胸闷1年余加重伴乏力9天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5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27日主诉:心悸伴胸闷1年余加重伴乏力9天。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一) 张宝华

    桂枝汤是咱们这部书的第一个方,开篇以来说了十多条了,到这咱们才看到仲景先生临证的方药,也是体验了一下辨证论治,先生是如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这条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理法方药齐备,且相当的规范,这就是顶级的模版化临证病历,咱们中医的病历啦!

  •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 谢江强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在本节内容中将对方剂配伍的基本知识和外用方剂特点进行介绍。君药是指针对主病、主证或主要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 头痛欲裂案 杨懿

    “去痛片”虽有效,但多吃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能够以针去药,降低药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癃闭对应方剂 崔国宁

    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癃闭,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临床治疗癃闭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六经辨证,准确选方用药,以提高疗效。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胸闷憋喘1年余”案 宗琪

    患者:马某性别:男年龄:26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24日主诉:头痛伴胸闷憋喘、气不足1年余。

  • 食管癌术后中医治疗 马亮

    要知道食管肿瘤手术的费用就是七万多,他是先行新辅助化疗3次再手术,术后继续化疗3周期,紧接着就是所谓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每3周1次,一年大概14-17次。

  •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感冒后咳嗽便秘”案 宗琪

    诊断:咳嗽处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5剂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大枣12个(擘)苦杏仁20g厚朴30g甜叶菊4g生黄芩30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旋复花15g生姜45g(切)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3次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