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24篇:虚烦不寐证(少阴厥阴合病)
许某某,女,47岁,编辑。2024年12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不寐伴口干咽燥5年,加重2个月。患者长期伏案工作,思虑过度,近5年来夜寐不安,心烦易怒,伴有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心悸怔忡、腰膝酸软。近2月症状加重,虽服滋阴清热中药未效。舌红少津,苔薄黄,脉象:右寸浮数而空,关弦细数;左寸细数带劲,关弦数,尺沉细略紧。
辨证分析与立法
四诊合参,此属虚烦不寐证(少阴厥阴合病)。患者少阴心肾不交(左寸细数带劲),厥阴肝血不足(左关弦数),虚热扰神,阳不入阴。郑卢医学强调"阳入于阴则寐",此案关键在于心肾不交,虚热内扰。治当交通心肾,清心安神。遵循"祛邪、建中、填精"次第,首诊清心安神;二诊滋阴降火;三诊交通心肾;四诊填精补髓;五诊巩固根本。
处方与调护
初诊(2024-12-18)
立法:清心除烦,安神定志。
处方:黄连阿胶汤法加减
黄连12g,黄芩15g,白芍20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2枚(冲服),丹参25g,郁金18g,茯神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8g。3剂。
服药后心烦减轻,睡眠稍安。脉象:左寸劲象稍缓。
二诊(2024-12-22)
脉象:左关仍弦数,右关滑数。
立法:滋阴降火,养血安神。
处方:镇八方之法加减
硃茯神25g,琥珀15g,砂仁15g,青皮12g,郁金15g,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0g,枳实12g,白芍18g,炙甘草8g,生麦芽30g。4剂。
服药后口干咽燥减轻,夜寐延长至5小时。
三诊(2024-12-27)
脉象:右关转缓,左寸柔和。
立法: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处方:桂枝二陈法加减
桂枝尖15g,法半夏15g,陈皮12g,茯神20g,酸枣仁20g,远志12g,黄连8g,肉桂6g,炙甘草8g,生姜30g。4剂。
服药后睡眠踏实,梦减少,头晕耳鸣改善。
四诊(2025-01-02)
脉象:双尺渐起,已有根神。
立法:填精滋阴,潜阳安神。
处方:乌梅综合填精法加减
乌梅30g,制附片25g(先煎),黄连10g,黄柏12g,当归15g,党参20g,阿胶15g(烊化),龟板20g,煅龙骨25g,煅牡蛎25g,炙甘草8g。5剂。
服药后精神转佳,腰酸减轻,夜寐安宁。
五诊(2025-01-09)
脉象:六脉调和,从容和缓。
立法:巩固根本,平调阴阳。
处方:扶阳巩固方
制附片20g(先煎),贡术12g,西砂仁10g(后下),茯神15g,酸枣仁15g,炙甘草6g,生姜25g。7剂,隔日1剂。
患者实际感受:患者欣慰表示:"五年不寐终得改善,如今每晚安睡6-7小时,心神宁静,口干消失,头晕耳鸣显著减轻,腰膝有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体会
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 "以平为期" 的理论思想。患者不寐虽表现为热象,其本在于心肾不交,阳不入阴。首诊黄连阿胶汤法清心安神,旨在祛邪定志;二诊镇八方之法滋阴降火;三诊桂枝二陈法交通心肾;四诊乌梅综合法填精滋阴,潜阳安神;五诊调和巩固,完全契合郑卢医学"祛邪、建中、填精"的治病次第。郑卢医学治不寐,重在辨清阴阳,虚热扰神必清心降火,使心肾相交,则寐自安。凭脉用药,分次第治疗,乃取效之关键。
(医案撰写:郑卢扶阳医学传承人杨允执)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中西医结合治疗鹤膝风1例 郭文龙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口服中药并第1天于髌上囊抽出积液230ml;第10天再次抽出30ml血性积液。加陈皮、半夏以行中焦之痰淤;加独活以引药下行,直达膝关节;加防己加强利尿,使湿邪有出路。 -
患者自觉魂不附体中药治疗获良效 杨懿
患者就诊自述感觉魂不附体,我想这实在是很抽象的表述,如何能够定病用方呢?中医可不是巫医难道以重镇安神吗?那这和服丹药有什么区别。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三条(二) 张宝华
谵语者,乃瘀热逆迫于上,为热入血室所致。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意思是说虽热入血室,但实于胁下,应就实处以泻之。本条为状如结胸的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即太阳中风证。此为热入血室,血室,在女人为子宫。刺期门者,泻肝经邪热以疏解胸胁之苦。 -
中医爱好者 李华歆
最终奥义:中医爱好者的终极段位,不在于能背多少条文、开多少方子,而在于是否真正领悟了“调和阴阳”、“顺应自然”的核心精神,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健康、平和的生活方式。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高热一天退 王茂锦
一诊:宋某,男,5岁主诉:发热1天,流清涕,寒颤,咳,喘,大便正常体温39.0℃,嘴唇红,脸不红,听诊哮鸣音,手凉。咽部可,体温正常,听诊无哮鸣音,手温。麻黄,桂枝,丹皮,大椎肺腧厚朴,半夏,黄芩,中脘神阙回访:已无明显不适。 -
伤寒论条文! 李华歆
一个条文小编今天背诵《伤寒论》这条有点感悟,正好跟大家说说!如果这样研究《伤寒论》也是挺容易的,其实并不是,如果是加入临床经验,就马上不一样了!所以研究《伤寒论》的最好途径就是边学边临床,多思考,多总结! -
生脉散合逍遥散治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 吴春水
生脉散益气养阴以补其本,逍遥散疏肝健脾以治其标;配伍酸枣仁、柏子仁安神定志,焦三仙消食和胃,标本兼顾,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
便秘 谢江强
11岁小儿,面色萎黄,形体较瘦,纳谷一般,口干喜饮,舌红苔少,便下干结,数天一行,小溲通黄,此肾阴不足,不能壮骨润肠,调当滋养为主。全方合之,共奏滋肾固精、益胃生津、润肠通便之功。 -
经方治疗腹胀验案一则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42岁,现居广东深圳2025年04月18日初诊以“上腹胀满1年余”为主诉就诊。效:2025年04月25日复诊:患者自诉经服上方三剂后效果良好,自觉腹胀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口已觉渴,已无畏寒,唯有夜间多梦,嘱续用前方加减以观后效! -
春天注意可能会出现玄冥反应 吴志平
瞑眩反应是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现象,外观看似病情加重,实际是正邪交争到某一阶段,随着药物对人体正气的辅助,正气逐渐恢复,有力驱邪外出,使邪有出路的反应,常预示病情即将好转或者痊愈。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产后便秘用药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整体辨证、个体化用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产妇的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符合产后身体调养的需求。
-
伤寒论第二条(三) 张宝华
比起伤寒来,中风这个病邪就是比较深,它不在皮肤这一层,而在肌肉那一层。《皇帝内经》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
-
伤寒论第一条(一) 张宝华
从今天开始,我们大家一起来和先生学习《伤寒论》。我们研学太阳病,这第一条先生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轻手即得,你手一摸这人的脉就感知得到,表浅的很,泛泛然如水飘木,说明人体的气血趋向于体表呀!
-
下乡无效病例:肺癌术后胸痛 马亮
下乡病例:肺癌术后胸痛8月12号来到葛玉中心卫生院,现在是11月上旬,快三个月了。病人疼痛是在胸部,神经支配是在胸椎,可以用针刺艾灸,正骨理筋的手法进行处理。要了他的病理,更不是肺部常见的病理类型,可以初步分析这个疼痛是与肿瘤直接相关的。
-
伤寒论第七十条(五) 张宝华
甘草缓和药力,叫调胃承气汤。里实证,发潮热,热得厉害,大便不通,用调胃承气汤调和其胃气是没问题的。也就是说,临证时你看他实际情况,有相应的症候,根据他的症状,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皆有可用之机。
-
煮面有感 陈鹏
煮面有感文/陈医生锅中开水溅阳与阴交连看似平常事明心则变仙
-
神经衰弱对症选用中成药 吴春水
本文发表于《民族医药报》2024年10月4日第40期神经衰弱对症选用中成药1.枣仁安神胶囊方由炒酸枣仁、丹参、醋五味子组成。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5粒,每日1次,临睡前服用。中成药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切)龙骨牡蛎(各三两)甘草大枣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先师治疗这样的病主打的方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柯韵伯说桂枝汤能滋阴和阳,你看看,本文不是正符合这个嘛!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气血两虚所致眩晕治验案 吴春水
李某,女,42岁。患者连续服用10剂后,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睡眠改善。病因多为久病不愈,气血耗伤,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平肝定眩、养心安神之功,有效改善患者气血两虚之证,缓解眩晕等症状。
-
蝉蜕止咳润肺汤治外感后咳嗽 陈锦辉
蝉蜕止咳润肺汤治外感后咳嗽:蝉蜕止咳润肺汤:风邪袭肺咳嗽症。因外感后咳嗽一周就诊。予蝉蜕止咳润肺汤原方治疗,三剂后咳嗽明显减轻,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我同样开了“蝉蜕止咳润肺汤”,当日服下,咽痒干咳立即缓解,连服五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