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二术汤加减治疗右肩周胀痛

2023.12.07 868阅读 评论数 0 2

二术汤加减治疗右肩周胀痛

聂某某,男,6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聂堡村,2023年9月18日初诊。

现症见:右肩少阳经范围胀痛、跳痛、沉重、畏寒,苔白厚腻,痰黄稠,汗多,眠可,便溏,纳可。

方证辨证:此为二术汤证,宜二术汤加减治疗,其方如下:

甘草6半夏10陈皮10茯苓10

胆南星10香附10苍术10炒白术10

威灵仙10羌活10黄芩10元胡10

郁金10浙贝母10

结果:服用上方3付后,诸症明显减轻!

按语:笔者曾治疗肩周炎有一个失败的案例,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方法无效,后来反思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他的舌苔,那个人长什么模样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的舌苔笔者记忆犹新,就是这种厚腻苔,后来看到指迷茯苓丸这个方子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早就开创了肩周炎从痰治疗的先河。

指迷茯苓丸出自《证治准绳》,这是王肯堂的方子,他明确指出本方主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并称赞为“治痰之第一方也”。其药物组成为枳壳、茯苓、生姜、芒硝和半夏,以方测证可知此方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化裁,加上芒硝,实际上是二陈汤去甘草,用枳壳代替陈皮,大概是因为枳壳为肩痛的引经药,不论虚实,皆可用之。有的医家以此方合理中汤加姜黄治疗肩周炎,皆不过五剂而愈,并谓之肩周炎神方;其中有一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用方的指征比较特别,不以苔腻脉滑,而以“舌淡胖苔白润”为主症,认为这是里有痰饮的证据,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以笔者看若大便干结,可与此方,而本案患者便溏,显然不是这个“指迷茯苓丸证”。后来偶然学习了二术汤证,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直到遇到本案,以前尘封的记忆忽然活跃起来,猛然发现这不就是以前的“二术汤证”吗?颇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二术汤出自《万病回春》,这是龚廷贤的方子,他明确指出“臂痛者,因湿痰横行经络也。二术汤治痰饮双臂痛者,又治手臂痛,是以上焦湿痰横行经络中作痛也”。看一看二术汤的组成,其方药物为甘草、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香附、苍术、白术、威灵仙、羌活和黄芩,以方测证发现此方也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化裁,不仅保留了整个二陈汤,而且还有所延伸,组成一个加强版的二陈汤。给半夏加强了一个南星以燥湿化痰,这就如同干燥剂的作用;给陈皮加强了一个香附以理气化痰,这就如同吹风机的作用;给茯苓加强了一个苍白术以渗湿化痰,这就如同抽水机的作用,此为第一组药物,是主力军团;第二组药物是威灵仙和羌活,均可祛风散寒与燥湿止痛,是干燥剂兼吹风机的作用,这是局部用药;第三组药物是黄芩,它走上,取其苦寒以制约诸药温燥,这就是此方之精义也!可以看这个方子治疗的痰偏于寒,而本案之痰偏于热,故加贝母一助黄芩清热,二助胆南星化痰;因为疼痛的部位牵扯手少阳三焦经,故加元胡郁金汤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夏耀飞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关节疼痛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指关节痛20天现病史:难以入睡日久,胃纳尚可,二便正常,颈肩后背疼。今复诊告知关节疼痛减轻较明显,无其他不适,惟稍感口苦。服药后症状已然好转,但关节疼痛有时仍有反复。复查尿酸已正常,血脂及肝功能指标亦大幅下降。告知有肺部结节。

  • 身体健康的冷知识 陈鹏

    1....人体的面部是由四十四块肌肉构成微笑需要动用17块皱眉需动用43块2.…80%的疾病都是情绪波动,诱发导致的加重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3....随着年龄增加,人的面皮真的会越来越厚。。。。。。。。。。。

  • 经间期出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经间期出膏方调理心得血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者。病机主要源于人体阴阳转化不协调,损及冲任,不能固摄血海,血溢于外,导致经间期出血。

  • 厥阴病(2) 李华歆

    大家此时可能会问小编,说了半天如果说“厥阴”在人体模型是“血脉”,那么“厥阴病”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陈某某,男,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11月6日初诊。“口舌干燥,口渴喜冷饮,饮水较多”,这是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李某某,男,65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左耳后疼痛1月。黔驴技穷之际,笔者想到了针刺,想到了黄帝内针,于是建议患者以此治之,患者也欣然同意,前后针刺10次,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