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从三焦辨证论治肌痹

2021.08.14 937阅读 评论数 1 14
      
     三焦辨证学说是藏象学说的发展,源自于《难经》、《黄帝内经》,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对温病上、中、下三焦辨证论治提出了“治上焦如弱,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确立了相对完整的外感热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为后世学者更深入学习三焦辨证提供了理论依据。肌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是由于寒湿、湿热、热毒等邪浸淫肌肉,闭阻经络,气血壅滞,出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手足不遂的一类疾病。西医中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均属于肌痹范畴。
一、病在上焦,宜解肌宣痹清热:
     3肌痹病在上焦者,病位以肺为主,病人多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肌痛、皮疹、瘙痒、苔薄、脉浮等,因肺主卫,外合皮毛,肺又为娇脏,湿热、寒湿、热毒等外邪侵袭,首先伤肺,营卫不和则发热、恶寒;热毒袭肺,煎灼津液,肺气郁闭则口干、咳嗽、气急;湿热或寒湿日久,郁而生热,痹阻肌肤,则肌肉萎酸疼痛、无力;若毒邪充斥皮肤则发疹、热毒炽盛,内陷心包则发为高热烦躁、迅速软瘫、喘憋心悸等。此为肌痹初起,当以三焦辨治,正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2条所述“凡湿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临床治疗多以解肌、宣痹、解毒为主,临证多选银翘散为主。案(1)马××,女,30岁,于2014年10月12日就诊,2年前因四肢肌肉无力、眼睑水肿红斑,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查血清酶等相关指标异常,诊断为皮肌炎,遵医嘱服用甲泼尼龙、环孢素、甲氨呤效果不显,刻下症:恶风发热、口微渴、胃纳欠佳、夜寐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濡,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741U/1、血沉35mm/n,中医诊断:肌痹,方选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葛根60克、荆芥10克、牡丹皮15克、紫草10克、土茯苓10克、浙贝10克、生石膏30克(后下)、穿山龙30克、伸筋草10克、路路通10克、生薏苡仁10克、木瓜10克、生甘草15克(1×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2周后患者复诊:自诉四肢无力症状改善、斑疹减轻、口干明显、汗出,于原方基础上加黄精30克、生地30克、麻黄根15克、葛根30克减石膏、木瓜,继服一月,激素用量减半,肌酸激酶下降至396U/n、血沉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按:本例疾病处于肌痹初期,病在上焦,正气尚存,以邪实为主,当先从肺论治,以辛凉之品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外疏表邪,其中金银花、连翘配蒲公英、土茯苓、浙贝以清热解毒,重用葛根以解肌兼透疹生津液等;紫草、牡丹皮清热凉血,以透疹消斑;石膏以其辛寒透热外达,然寒凉之品用之过惟恐惊遏血液,故适当加入行散通络舒筋之品,如穿山龙、路路通、生薏苡仁等,其中穿山龙乃治疗风湿疾病妙药,对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以上诸药共奏清热解肌、凉血通络之功,而邪热日久易耗伤津液,故加入黄精、生地、麻黄根以固护阴液。

二、病在中焦者,宜清热利湿解毒:
     病在中焦者,病位在脾胃,此时患者有肌肉酸胀不适、关节红肿疼痛、乏力发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苔厚或腻、脉濡等。此乃上焦病变未及时控制,进一步传变入中焦,或外邪直中中焦,脾胃受损,而中焦脾胃乃全身气机之枢纽,邪气内犯脾胃,以致气机不畅、津液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湿之邪流注全身肌肉筋骨,而发为肢体酸重不适、日久化热、湿热夹杂或热毒内蕴,外注肌肉筋骨,故肌肉痛不可触,甚至出现关节红肿、皮肤红疹等。肌痹中期多会出现以上证候,故当从脾3胃论治,而又以湿热为主,湿热内蕴又易成瘀化毒,故治疗时根据具体临床兼证应分别重视清热、祛湿、解毒,同时注意畅通中焦气机,以统筹兼顾,斟酌用药。《温病条辨》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若湿热同在,应注意上常用方剂有清热利湿之品,如四妙、白虎加桂枝汤合宜痹汤、三石汤等,并常结合清热解毒之品蒲公英、金银花、黄连等。此外,反复难治性肌痹,体内常有瘀血为患,故临床上治疗肌痹时,常以活血化瘀之品,如:牡丹皮、赤芍、鸡血藤、三棱、莪术、三七、五灵脂、红花等。
案(2)葛××,男,64岁,于2016年3月10日就诊,全身肌肉游走性疼痛4个月,经相关检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8年,长期服用甲氨蝶饮、来氟米特治疗。刻下症:全身肌肉酸痛不适、关节僵硬、呈游走性,常因气候变化或冬季加剧,口渴喜饮、胸脘不适、乏力、自觉全身困重难忍、胃纳欠佳、夜寐多梦、小便偏黄、大便正常,辅助检查:血沉55mm/n,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肌痹(中焦湿热证),方选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处方: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桂枝10克、葛根30克、连翘10克、土茯苓10克、黄岑10克、砂仁10克、佛手10克、赤小豆10克、防己10克、穿山龙10克、忍冬藤10克、地龙10克、当归10克、乌梢蛇10克(10剂,每日一剂,浓煎早晚各一次),10天后复诊:症状缓解,肌肉及关节疼痛减轻,再改为代加工中药丸长期服用六个月,每日三次,每次4克,餐后30分钟温水送服,具有补益肝肾、扶正祛邪、驱风散寒、阳中求阴、滋阴生津、凉血消肿、止痛解挛、宁心安神、柔肝造血,调养脾胃之功,处方:生黄芪500克、砂寇仁各150克、灸甲片300克、田三七300克、野蚂蚁500克(后下)、穿山龙300克、鸡血藤300克、生白术300克、葛根300克、赤白芍各150克、酒当归300克、夜交藤300克、焦山楂150克、杜仲300克、川怀牛膝各300克、川芎100克、太子参300克、制附子100克、玄参300克,坚持服用半年后全身肌肉疼痛、关节僵硬症状全部消失,至今已康复痊愈。

三、病在下焦,宜益气补肝肾:病在下焦以肝肾为主,表现为肌肉萎缩、皮肤发黑、畏寒、疼痛较前可减轻、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牙齿脱落、舌暗、脉沉等,此因疾病日久、正气渐虚、病邪深入下焦元阴受损、肾精暗耗,又肝肾同源,精血互化,故肝肾阴虚,甚至阴损及阳或久服寒凉之品伤及脾阳,后脾肾阳虚,阳损及阴,以致元阴、元阳受损而可形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邪少正虚,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病机复杂,正气大衰,若复感它邪,则极易发展成邪盛危候。另外,可有上中下三焦同病、虚实夹杂,故肌痹后期,在重视培补正气从肝肾论治的,同时应当注意整体辨证,以补不足,损有余,此期常用药物多归肝、肾二经,性味多为甘、咸、寒以质重、性沉降或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如山茱萸、熟地、怀牛膝、鹿角胶、龟板、黄精、当归、阿胶等,诸药直趋下焦而填补真元,此谓“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常用方剂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大定风珠、虎潜丸、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

案(3)刘××,男,42岁,于2017年8月10日就诊,四肢肌肉无力年余,未系统治疗,刻下症:四肢无力、颈部僵硬、双上肢抬举困难、下肢颤动、语言不利、肌肉疼痛不明显、心烦盗汗、口干口苦,吞咽偶有不适感,二便调、舌红中间裂纹、舌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肌痹(肝肾不足、阴虚血瘀证),治以补肝肾、滋阴活血,方用独活寄生汤合大定风珠加减,处方:山茱萸30克、石斛30克、麦冬10克、天麻15克、龟板胶12克、白芍30克、熟地30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羚羊角粉0.6克(另冲)、茯苓15克、当归15克、鬼箭羽10克、鸡血藤20克(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饭后30分钟温服),半月后复诊:诉四肢肌肉无力感减轻、口干口苦明显改善、夜寐欠佳、舌红苔腻、脉沉细,遂于前方基础加鳖甲30克(先下)、珍珠母30克(先下)、莪术10克、玫瑰花10克减石斛、麦冬,服用60天后患者诸症明显改善,后改为代加工中药丸长期服用一年告愈。

四、讨论:
    从中医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与其他各种辨证如卫气营血、六经、脏腑辨证等,医者是在长期临床门诊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验方与辨证相结合,从人体上、中、下三焦辨证既是对卫气营血横向辨证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温病的纵横辨证体系,又将脏腑辨证融入其中,重点论述以三焦所述脏腑的病变,吴鞠通《医医病书•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中提到:“必究上中下焦所损处,补上焦以清华灵空,补中焦以脾胃之体用各适其性,使阴阳两不相奸为要,补下焦证亦是强调以脏腑辨病位,以腑之体用确立的治疗原则”,因此,三焦辨证并不仅局限于外感温热病、湿热病的范畴,以三焦概五脏作为证治体系和主线可广泛运用于许多疾病。临床上对肌痹的辨证论治缺少统一规范,用三焦辨证即可以脏腑为基础,又能揭示肌痹的病机、病位特点和病程发展,并且简明、实用,临床上运用更方便,为三焦肌痹证的辨证与治疗打下扎实的中医药治疗之基础。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肾气丸的应用 张宝华

    通过对肾气丸的认知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施治,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肾气丸。

  • 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治疗效果: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盗汗症状明显减轻。六、总结与展望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盗汗症状。

  • 中医视角下的类风湿 张宝华

    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归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痰浊瘀血有关。

  • 唾液分泌增多1年,加重伴自觉脐周发热1周 范琼文

    第五天11月7日村里其他人介绍来我这边就诊,主诉唾液分泌增多1年,加重伴自觉脐周灼热一周。今听同村一老年患者告知,遂我处就诊,欲需求中医治疗。脉象仍濡软,补诉偶有心慌症状,随机发作,不分白昼夜晚,只有入睡后不会感觉到发作。

  • 常见中医妇杂病自编记忆歌诀 姚维新

    下面简便记忆歌诀为作者结合《中医妇科学》十三五教材进行编配,解决妇科杂病这一章节方剂众多、一方多证、一证多方的记忆难题。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

  • 对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吴志平

    我结合临床,谈一下关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抑郁症是一个典型的情志病,这个也是我认为中医跟西医有对话的地方,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诊断基本依靠西医心理学的心理量变来诊断。疏通腋下,旋转肩关节,恢复少阳的枢机成为了治疗的重中之重。

  • 脉案一则 曹雪盼

    服药期间大便次数增加排便后没有不适感腹部切诊也符合指征故也应对辨证无误病在少阳阳明。该患者其实属于上热下寒少阳阳明少阴合病为其本质故后期需侧重补肾益精健脾化湿益气为佳。

  • 痛经 张宝华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以免加重痛经症状。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这些食物会加重痛经症状,导致身体更加不适。

  • 胸痛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有效到治愈的思辩过程。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胸骨处牵扯样疼痛。下午双腿肿6年。下颌有少量暗色的痘痘。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下肢稍肿,经前或久坐加重。上热,脾虚为小柴胡汤证。戴口罩仍有胸闷气短。月经前2天多,第3天减少。

  • 五年不孕,做了五年试管婴儿都失败成功自然受案例上 韦秋凤

    五年不孕案2021年5月。周xx,女,31岁,已婚。在某人民医院做了五年试管,没有一次成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期间在一直筹备试管婴儿,怕吃中药影响做试管,影响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