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从三焦辨证论治肌痹

三焦辨证学说是藏象学说的发展,源自于《难经》、《黄帝内经》,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对温病上、中、下三焦辨证论治提出了“治上焦如弱,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确立了相对完整的外感热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为后世学者更深入学习三焦辨证提供了理论依据。肌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是由于寒湿、湿热、热毒等邪浸淫肌肉,闭阻经络,气血壅滞,出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手足不遂的一类疾病。西医中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均属于肌痹范畴。
一、病在上焦,宜解肌宣痹清热:
3肌痹病在上焦者,病位以肺为主,病人多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肌痛、皮疹、瘙痒、苔薄、脉浮等,因肺主卫,外合皮毛,肺又为娇脏,湿热、寒湿、热毒等外邪侵袭,首先伤肺,营卫不和则发热、恶寒;热毒袭肺,煎灼津液,肺气郁闭则口干、咳嗽、气急;湿热或寒湿日久,郁而生热,痹阻肌肤,则肌肉萎酸疼痛、无力;若毒邪充斥皮肤则发疹、热毒炽盛,内陷心包则发为高热烦躁、迅速软瘫、喘憋心悸等。此为肌痹初起,当以三焦辨治,正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2条所述“凡湿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临床治疗多以解肌、宣痹、解毒为主,临证多选银翘散为主。案(1)马××,女,30岁,于2014年10月12日就诊,2年前因四肢肌肉无力、眼睑水肿红斑,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查血清酶等相关指标异常,诊断为皮肌炎,遵医嘱服用甲泼尼龙、环孢素、甲氨呤效果不显,刻下症:恶风发热、口微渴、胃纳欠佳、夜寐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濡,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741U/1、血沉35mm/n,中医诊断:肌痹,方选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葛根60克、荆芥10克、牡丹皮15克、紫草10克、土茯苓10克、浙贝10克、生石膏30克(后下)、穿山龙30克、伸筋草10克、路路通10克、生薏苡仁10克、木瓜10克、生甘草15克(1×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2周后患者复诊:自诉四肢无力症状改善、斑疹减轻、口干明显、汗出,于原方基础上加黄精30克、生地30克、麻黄根15克、葛根30克减石膏、木瓜,继服一月,激素用量减半,肌酸激酶下降至396U/n、血沉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按:本例疾病处于肌痹初期,病在上焦,正气尚存,以邪实为主,当先从肺论治,以辛凉之品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外疏表邪,其中金银花、连翘配蒲公英、土茯苓、浙贝以清热解毒,重用葛根以解肌兼透疹生津液等;紫草、牡丹皮清热凉血,以透疹消斑;石膏以其辛寒透热外达,然寒凉之品用之过惟恐惊遏血液,故适当加入行散通络舒筋之品,如穿山龙、路路通、生薏苡仁等,其中穿山龙乃治疗风湿疾病妙药,对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以上诸药共奏清热解肌、凉血通络之功,而邪热日久易耗伤津液,故加入黄精、生地、麻黄根以固护阴液。
二、病在中焦者,宜清热利湿解毒:
病在中焦者,病位在脾胃,此时患者有肌肉酸胀不适、关节红肿疼痛、乏力发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苔厚或腻、脉濡等。此乃上焦病变未及时控制,进一步传变入中焦,或外邪直中中焦,脾胃受损,而中焦脾胃乃全身气机之枢纽,邪气内犯脾胃,以致气机不畅、津液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湿之邪流注全身肌肉筋骨,而发为肢体酸重不适、日久化热、湿热夹杂或热毒内蕴,外注肌肉筋骨,故肌肉痛不可触,甚至出现关节红肿、皮肤红疹等。肌痹中期多会出现以上证候,故当从脾3胃论治,而又以湿热为主,湿热内蕴又易成瘀化毒,故治疗时根据具体临床兼证应分别重视清热、祛湿、解毒,同时注意畅通中焦气机,以统筹兼顾,斟酌用药。《温病条辨》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若湿热同在,应注意上常用方剂有清热利湿之品,如四妙、白虎加桂枝汤合宜痹汤、三石汤等,并常结合清热解毒之品蒲公英、金银花、黄连等。此外,反复难治性肌痹,体内常有瘀血为患,故临床上治疗肌痹时,常以活血化瘀之品,如:牡丹皮、赤芍、鸡血藤、三棱、莪术、三七、五灵脂、红花等。

案(2)葛××,男,64岁,于2016年3月10日就诊,全身肌肉游走性疼痛4个月,经相关检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8年,长期服用甲氨蝶饮、来氟米特治疗。刻下症:全身肌肉酸痛不适、关节僵硬、呈游走性,常因气候变化或冬季加剧,口渴喜饮、胸脘不适、乏力、自觉全身困重难忍、胃纳欠佳、夜寐多梦、小便偏黄、大便正常,辅助检查:血沉55mm/n,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肌痹(中焦湿热证),方选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处方: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桂枝10克、葛根30克、连翘10克、土茯苓10克、黄岑10克、砂仁10克、佛手10克、赤小豆10克、防己10克、穿山龙10克、忍冬藤10克、地龙10克、当归10克、乌梢蛇10克(10剂,每日一剂,浓煎早晚各一次),10天后复诊:症状缓解,肌肉及关节疼痛减轻,再改为代加工中药丸长期服用六个月,每日三次,每次4克,餐后30分钟温水送服,具有补益肝肾、扶正祛邪、驱风散寒、阳中求阴、滋阴生津、凉血消肿、止痛解挛、宁心安神、柔肝造血,调养脾胃之功,处方:生黄芪500克、砂寇仁各150克、灸甲片300克、田三七300克、野蚂蚁500克(后下)、穿山龙300克、鸡血藤300克、生白术300克、葛根300克、赤白芍各150克、

三、病在下焦,宜益气补肝肾:病在下焦以肝肾为主,表现为肌肉萎缩、皮肤发黑、畏寒、疼痛较前可减轻、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牙齿脱落、舌暗、脉沉等,此因疾病日久、正气渐虚、病邪深入下焦元阴受损、肾精暗耗,又肝肾同源,精血互化,故肝肾阴虚,甚至阴损及阳或久服寒凉之品伤及脾阳,后脾肾阳虚,阳损及阴,以致元阴、元阳受损而可形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邪少正虚,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病机复杂,正气大衰,若复感它邪,则极易发展成邪盛危候。另外,可有上中下三焦同病、虚实夹杂,故肌痹后期,在重视培补正气从肝肾论治的,同时应当注意整体辨证,以补不足,损有余,此期常用药物多归肝、肾二经,性味多为甘、咸、寒以质重、性沉降或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如山茱萸、熟地、怀牛膝、鹿角胶、龟板、黄精、当归、阿胶等,诸药直趋下焦而填补真元,此谓“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常用方剂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大定风珠、虎潜丸、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
案(3)刘××,男,42岁,于2017年8月10日就诊,四肢肌肉无力年余,未系统治疗,刻下症:四肢无力、颈部僵硬、双上肢抬举困难、下肢颤动、语言不利、肌肉疼痛不明显、心烦盗汗、口干口苦,吞咽偶有不适感,二便调、舌红中间裂纹、舌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肌痹(肝肾不足、阴虚血瘀证),治以补肝肾、滋阴活血,方用独活寄生汤合大定风珠加减,处方:山茱萸30克、石斛30克、麦冬10克、天麻15克、龟板胶12克、白芍30克、熟地30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羚羊角粉0.6克(另冲)、茯苓15克、当归15克、鬼箭羽10克、鸡血藤20克(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饭后30分钟温服),半月后复诊:诉四肢肌肉无力感减轻、口干口苦明显改善、夜寐欠佳、舌红苔腻、脉沉细,遂于前方基础加鳖甲30克(先下)、珍珠母30克(先下)、莪术10克、玫瑰花10克减石斛、麦冬,服用60天后患者诸症明显改善,后改为代加工中药丸长期服用一年告愈。

四、讨论:
从中医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与其他各种辨证如卫气营血、六经、脏腑辨证等,医者是在长期临床门诊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验方与辨证相结合,从人体上、中、下三焦辨证既是对卫气营血横向辨证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温病的纵横辨证体系,又将脏腑辨证融入其中,重点论述以三焦所述脏腑的病变,吴鞠通《医医病书•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中提到:“必究上中下焦所损处,补上焦以清华灵空,补中焦以脾胃之体用各适其性,使阴阳两不相奸为要,补下焦证亦是强调以脏腑辨病位,以腑之体用确立的治疗原则”,因此,三焦辨证并不仅局限于外感温热病、湿热病的范畴,以三焦概五脏作为证治体系和主线可广泛运用于许多疾病。临床上对肌痹的辨证论治缺少统一规范,用三焦辨证即可以脏腑为基础,又能揭示肌痹的病机、病位特点和病程发展,并且简明、实用,临床上运用更方便,为三焦肌痹证的辨证与治疗打下扎实的中医药治疗之基础。
杨家强主任撰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无汗症 钱开达
某君女一十五岁,二年前患上无汗症,运动时满脸通红就是不出汗。曾去儿童医院检查,病因不明。无汗则由阴液亏虚和腠理开合失制所致,或外邪袭表,或内邪遏阻。以上系善持堂施治某君所用主要药物。药服一周,运动后已获汗出,又服一周,汗出恢复正常。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四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咳嗽伴咽痒数天”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数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并伴咽痒,夜间症状较重,曾口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
包治百病 李华歆
天呐,你还相信“包治百病”?那是前面广告提到“包治百病”确实是有点意思!如果是过去信息闭塞的年代,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那时候确实是缺医少药,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包治百病”,那也确实是有市场的! -
用药之前,先扎针,让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小伙子能弯下腰 于军
男,25岁,主诉是“腰骶部不适8年”,曾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去年在某医院吃了一年的中药,近期病又犯了。这更坚定了我“针药结合”的思路。用药之前,先用针,让这个小伙子能弯下腰。他是右侧腰骶部疼痛,我先在他左手扎了两针,弯腰疼痛能减轻点了,能趴在床上了。 -
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治失眠背凉案 宗琪
诊断:失眠,痹症处方: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5剂方组:葛根60g麻黄5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6g茯苓20g党参15g生白术30g制附片15g远志15g焦神曲10g生黄芩15g生姜3片大枣5个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 -
升结肠癌造瘘术后中医治疗医案2 张训景
李*,男,47岁,2017.7.24二诊主诉:IIa期升结肠癌造瘘术后2年1月,还纳术后1年6月。现病史:2014年10月体检CEA20升高,当时未积极治疗。 -
阴虚的孩子,爱磨牙,好动 谢江强
阴虚的孩子,爱磨牙,好动,舌体偏红,舌苔不明显我们看这个孩子的舌头,颜色偏红,舌苔很薄,这些症状都说明孩子阴虚。中医认为,阴虚是导致孩子磨牙、成人抽搐、腿抽筋等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
最新文章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颈肩疼痛难忍,经方治疗效佳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24日主诉:颈肩皱紧不适多年,怕凉,双膝凉。
-
感冒如何自治 许春杰
一般来说,感冒会有五个阶段,下面就具体说说这五个阶段都如何治疗。好,这就是感冒第二阶段,记住这个阶段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及时治疗,别傻傻的等七天感冒自己好,也别傻傻的只知道喝水,喝水不治感冒。
-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 谢江强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兰老太太自从十年前老伴去世之后,就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人交流,只有在见到孙子的时候,才愿意说上两句话。于是我为兰老太太开了清心化燥膏,以清心除烦解郁,润燥化痰定神志。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经方治疗湿温 李华歆
——蔡尚思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经方治疗湿温验案一则!
-
当下骨痹症初步小记 张宝华
2.肌肉萎缩:骨痹症患者因疼痛等原因可能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