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医案两则
取法仲淳降气治咳
病案1,患者某女,59岁。
2009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咳嗽两周。
病史:咳嗽两周,自觉胸口有股气往上冲到咽喉中阻塞,然后咳嗽、胸口、咽喉痛。自觉有痰,但吐出是唾液,口苦,大便一天1次,干结。舌紫,脉沉弦。
处方:枇杷叶(包)30g,苏子30g,降香3g,白芍12g,麦冬15g,山栀子9g,黄芩9g,玄参30g,桔梗9g,生甘草9g,7剂。
2009年3月12日二诊:气往上冲已除,其余诸症均大减,大便通畅,自觉舒适,舌脉如前。
处方:守方7剂。
病案2,患者,某男,55岁,
2011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咳嗽两月。
病史:两月前有感冒,后咳嗽,初有咽痒,现无。咳嗽,有气上冲的感觉,咳剧则气急、胸痛、痰少易咯、白色泡沫。有时胃痛,大便偏干,眠可,有时腰酸。舌苔黄腻,脉弱。平时抽烟。
处方:苏子30g,枇杷叶(包煎)30g,连翘9g,黄芩9g,山栀9g,象贝9g,乌贼骨30g,蛤蚧粉(吞服)2g,旋覆花15g,白芍15g,白芥子12g,炙百部15g,腊梅花5g,天浆壳5g,太子参9g,生甘草9g,7剂。
效果:服药1剂,咳嗽即除。
按语:明代名医缪仲淳临证重视升、降二字。他在著述中经常提到,某种情况宜升,某种情况宜降。可惜的是,他没有把升降问题论述得很详细、很明确,包括那些他认为具有降气作用的药物如苏子、枇杷叶、降香等,也只是一笔带过,使读者很难把握他的心得和经验。
我读仲淳著述后,开始在临证试验降气治法与方药,在咳嗽、胃痞、面红、眩晕等症均获得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这里要说的是两则咳嗽医案。有关心得还可参见本书其他医案,以及下篇的专文。
患者的主诉是咳嗽,其特征是有气往上冲的感觉,与一般的咳嗽患者多见因咽痒、或痰多、或痰黏致咳不同。这种咳嗽,似应采用缪仲淳的降气法,事实上苏子、枇杷叶等药物本就可治咳嗽。
案1的患者,还伴有胸口、咽喉痛,故运用了三种治法:枇杷叶、苏子、降香、白芍、麦冬是缪仲淳的降气法;山栀、黄芩是凉膈法;玄参、麦冬、桔梗、生甘草是利咽法。
案2的患者,也伴有胸痛,有时还有胃痛,咳剧则气急,故运用了四种治法:枇杷叶、苏子是降气法,旋覆花、白芍、甘草也是降气法,可视为仲景的降气法和金沸草散降气法;连翘、黄芩、山栀,是凉膈法;象贝、乌贼、旋覆花、白芍、甘草、太子参是和胃法;蛤蚧是纳气法。此外,还用了炙百部、腊梅花、天浆壳,这是镇咳法。点睛:缪仲淳·降气法·咳嗽治疗的又一法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词其二 张宝华
青春年少也曾,指点江山激昂。几经风雨秋如故,春江逝水莫愁。诗中数位燕雀,词里几尊骚客。比不过酒中真儿女,情肠十八弯。太公八旬西伯望,丹溪四十方研医。李广绝功难封,冯唐机至已老,好个造化弄人。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己巳日于家中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患约不至偶感 张宝华
有约不至在天阴?复是医名萤火微?窗外阵雨不期遇,伊人屏上医案行。几两碎银平生倚,草木笔下见世俗。惯看白衣悟了道,谁信丹心字珠玑。甲辰年,庚午月,己酉日,未时,张宝华医师于药堂处偶感而发。 -
续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后 张宝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于此处可见中西医之雷同处,于心衰治疗殊途同归。 -
桂枝膏 谢江强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条文 李华歆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发热而渴,不恶寒”,说明“温病”是以“发热”为主证的病种,且患者会伴随着口渴,而且其人也不恶寒,单凭这样的特点,让我们不得不想到“阳明病”,根据182条所言: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
最新文章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苏子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