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临诊碎玉—《伤寒论》第149条学习小结

2022.03.15 48阅读 评论数 0 6
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关闭
临诊碎玉—《伤寒论》第149条学习小结
秦立志 秦立志医生工作室 2022-03-15 16:59
图片


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提要:柴胡证误下的变证及成痞的证治。

(1)伤寒五六日,……而解:伤寒五六日,是邪气传经之期,证见呕而发热,即是少阳病之特征,故云柴胡汤证具。柴胡证本当禁下,若以他药攻下,多可致变证百出,今幸误下后其人正气尚盛,证情未变,柴胡证仍在,故可再与柴胡汤疏解少阳之邪。虽已下之,犹未铸成大错。但毕竟因下后正气有所损伤,所以药后正气在药力协助之下,奋力驱邪,多可出现战振,然后见发热汗出而解,亦即战汗作解。此言第一种转归。

(2)若心下满而鞕痛者,……主之:此言第二种转归,少阳误下之后,若内陷之邪热与素有之痰水相结,则出现心下满而硬痛的结胸证,治疗当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3)但满而不痛者,……心汤:此言第三种转归。误下后出现心下满而不痛之证,此非结胸,而是宿证。这是由于误下后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内陷,寒热之气壅于中焦,脾胃之气失于升降,气机壅滞痞塞所致。这已和少阳半表半里之气不和无关,故柴胡不中与之;而当以半夏泻心汤降逆开结消痞。

以方测证,本证当见心下痞塞, 噁心呕吐,下利等,且当以呕为主。本方以半夏为主药,并以之名方,即取其降逆止呕和胃消痞之意。痞由寒热之气壅塞中焦而成,故用芩、连苦寒而降,清热以和胃;辛温之干姜配半夏,温脾开结以散寒;佐人参、炙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益气,以助脾胃斡旋健运之力。诸药辛开、苦降、甘补,合为降逆和中消痞之剂。

(4)结胸与心下痞,其病因、病机、证候绝然不同,本条以硬痛为结胸,不痛为心下痞,这是辨证要点,当注意鉴别。

(5)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可知本证当见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本方用药以半夏为主,半夏为蠲痰化饮圣药,能治心下坚痞,故亦称其为痰气痞。曾治某司机,素嗜饮酒,患心下痞,并时时噁心呕吐,大便不调,脉弦滑,舌苔白等证。辨为酒湿生痰,痰浊成痞。服本方一剂后,大便泻下白色粘液甚多,心下痞坚之证即十去其七,凡四剂而痊愈。可见"痰气痞”的说法与临证甚合。

半夏泻心汤,冠于诸泻心汤之首,实为内科治疗胃脘病开辟了法门。尤其是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证则可于诸泻心汤中随手拈来,往往获得奇效。现代医学所谓急性胃炎、胃肠炎、溃疡病,以及肝、胆等疾患,凡以呕、痞为主证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多能获效。
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关闭
临诊碎玉—《伤寒论》第149条学习小结
秦立志 秦立志医生工作室 2022-03-15 16:59
图片

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提要:柴胡证误下的变证及成痞的证治。

(1)伤寒五六日,……而解:伤寒五六日,是邪气传经之期,证见呕而发热,即是少阳病之特征,故云柴胡汤证具。柴胡证本当禁下,若以他药攻下,多可致变证百出,今幸误下后其人正气尚盛,证情未变,柴胡证仍在,故可再与柴胡汤疏解少阳之邪。虽已下之,犹未铸成大错。但毕竟因下后正气有所损伤,所以药后正气在药力协助之下,奋力驱邪,多可出现战振,然后见发热汗出而解,亦即战汗作解。此言第一种转归。

(2)若心下满而鞕痛者,……主之:此言第二种转归,少阳误下之后,若内陷之邪热与素有之痰水相结,则出现心下满而硬痛的结胸证,治疗当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3)但满而不痛者,……心汤:此言第三种转归。误下后出现心下满而不痛之证,此非结胸,而是宿证。这是由于误下后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内陷,寒热之气壅于中焦,脾胃之气失于升降,气机壅滞痞塞所致。这已和少阳半表半里之气不和无关,故柴胡不中与之;而当以半夏泻心汤降逆开结消痞。

以方测证,本证当见心下痞塞, 噁心呕吐,下利等,且当以呕为主。本方以半夏为主药,并以之名方,即取其降逆止呕和胃消痞之意。痞由寒热之气壅塞中焦而成,故用芩、连苦寒而降,清热以和胃;辛温之干姜配半夏,温脾开结以散寒;佐人参、炙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益气,以助脾胃斡旋健运之力。诸药辛开、苦降、甘补,合为降逆和中消痞之剂。

(4)结胸与心下痞,其病因、病机、证候绝然不同,本条以硬痛为结胸,不痛为心下痞,这是辨证要点,当注意鉴别。

(5)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可知本证当见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本方用药以半夏为主,半夏为蠲痰化饮圣药,能治心下坚痞,故亦称其为痰气痞。曾治某司机,素嗜饮酒,患心下痞,并时时噁心呕吐,大便不调,脉弦滑,舌苔白等证。辨为酒湿生痰,痰浊成痞。服本方一剂后,大便泻下白色粘液甚多,心下痞坚之证即十去其七,凡四剂而痊愈。可见"痰气痞”的说法与临证甚合。

半夏泻心汤,冠于诸泻心汤之首,实为内科治疗胃脘病开辟了法门。尤其是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证则可于诸泻心汤中随手拈来,往往获得奇效。现代医学所谓急性胃炎、胃肠炎、溃疡病,以及肝、胆等疾患,凡以呕、痞为主证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多能获效。


(6)渊雷案:此条论误下少阳者,或不变坏,或变结胸或变痞也,意谓正气充实,脏腑无他种弱点者,虽误下而不变坏。若其人本有水饮者,误下则成结胸,若其人胃不健全者,误下则成痞,痞亦胃炎之一证也。柯氏以偏表偏里分结胸与痞,近似而未尽然。复与柴胡汤一段,已于中篇百六条下释讫。半夏泻心汤,有呕而肠鸣之证,其病在胃肠,说详百六十四条(生姜泻心),及《金匮要略今释》。本条专论误下少阳之变,故半夏泻心汤之证候不具也,云柴胡不中与者,以柴胡证泻心证皆有胸满,故辨之也。柴胡证是胸胁病而胃受影响,泻心证是胃病而胸胁受影响,其雷鸣呕利,亦为柴胡证所无。

释义:柴胡证误下可能有三种情况,即下后证未变;下后变为结胸证;下后变为痞证。

伤寨柴胡证误用下法,若正气盛邪未内陷,仍为柴胡正,则仍以柴胡汤治之。服柴胡汤后,正气盛邪,必蒸蒸寒战,汗出而解。

 若病人素有内饮,下后邪热内陷,水热相结,便成结胸,宜大陷胸汤治之。

 若下后邪热内陷,郁结心下,满而不痛,则成痞证,同时有呕吐、下利、腹鸣等证,宜半夏泻心汤治之。柴胡证与痞证的鉴别是:柴胡证,胸胁苦满(自觉)、寒热往来(半表半里);痞证,心下痞满(自觉与他觉)、 无寒热往来(里证)。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九克 黄连一两.三克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义:此痞为寒热互结正虚之证,心下痞闷不适,按之软而不痛,呕吐、腹满或泻下,其病在脾胃。因吐故用半夏以止呕降逆,因有热故用芩连清热,因正虚故用参、草、大枣以补虚健脾,因下寒故用干姜以温之。因证为虚实寒热交错,故药亦寒温并用,寒不伤脾,温不助热,并行不悖,各尽其用。使热清痞散,寒解正复而病愈。

此条属于病例性条文:一个病人感冒后,本来是发热头疼,汗出或者无汗,头疼颈强,大小便正常。五六日后症状变化,
出现:发热恶寒往来,并且口苦,腹胀不想吃饭,干呕或者呕吐,几天不大便,这个时候医生认为是实证,用了下法治疗,治疗后疾病没有好,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转轨:

一就是少阳证仍在用还用小柴胡治疗,

    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服用后战汗而解。这是第一种转轨和治疗方法。

    二就是转为结胸,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出现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治疗。

    三就是出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既然是痞证,就用泻心汤治疗,但是也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
此条出自《伤寒讲稿辑要》转载著名出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秦立志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痛风 潘洪波

    主治:关节炎或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皆为通治,針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湿性关节炎。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4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4医案46陈某,男,38岁。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本案患者有寒有湿有滞,而致腹胀,故以之煎服奏效。医案47施某,女,70岁。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和胃止嘈。

  • 慢性支气管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由物理、化学刺激或生物、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般来说,急性支气管炎经积极治疗多于短期内恢复。如果罹患了急性支气管炎没有及时彻底治愈,会导致其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小陷胸汤 李华歆

    ——佚名话说如果一个人得了“小结胸病”会怎么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 皮肤瘙痒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9日王某,男,86岁,初诊。服药后痒未改善,皮肤粗超稍感减轻。体重增加2~3斤,大便成形,瘙痒部位皮肤稍变软。皮肤痒稍减,瘙痒部位皮肤稍光滑。19日在市中医院查血尿素氮正常,乳酸脱氢酶正常,肌酐155.1,尿酸559,肾小球滤过率34.4

  • 小儿抽动医案分享 李娟

    关于小儿抽动,西医学称之为抽动障碍。若不及时中医中药干预,儿童抽动症病程拉长,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2023年8月26日三诊,患儿抽动无,面部积食斑已褪至不明显,大便正常,情绪稳定。

  • 皮肤瘙痒五年一案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及肩背瘙痒昼轻夜重5年现病史:胃纳一般,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梦多,时有便秘,头晕。皮肤瘙痒处抓后有小疙瘩出现,剧痒难忍。此案皮肤瘙痒兼心律失常、早搏等,乃心阳不足之兆。服药后瘙痒稍减轻,自诉经常用上海硫磺皂洗澡,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