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面部瘙痒
现病史:1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面部泛红,无遇风、热及太阳照射则加重,伴有瘙痒,跑步运动出汗时,面部也会泛红伴瘙痒。现症:面部皮肤泛红,瘙痒,无斑疹,遇热及阳光加重,近日觉肛周瘙痒疼痛,并患有"外痔",易乏困,纳食可,眠可,小便可,大便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舌红苔黄。
既往史:曾在区医院皮肤科治疗无效,遂去交大二附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溢脂性皮炎、毛细血管扩张症",用药无效。
诊断:风热痒
辩证:气血亏虚、风热上犯证。
治则:补气养血、疏风清热。
2021-01-28一诊方药:银柴胡15g 防风12g 五味子10g 大黄8g (后下) 生黄芪15g 乌梅12g 生地黄10g 当归10g 生荆芥10g 石膏10g 生知母10g 蝉蜕10g 炙甘草10g 白术30g 白鲜皮20g 仙鹤草30g
7剂,水煎服
2021-02-03二诊:患者服药后无明显改善。舌红苔薄黄。嘱患者继续服药,切勿心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处方:银柴胡15g 防 风12g 五味子10g 黄连5g 生黄芪15g 乌 梅12g 赤芍10g 当归10g 生白术10g 茯 苓30g 薏苡仁30g 鸡内金30g 炙甘草10g 地肤子30g 白鲜皮20g 仙鹤草30g木香10g 黄芪15g
7剂,水煎服
2021-02-09三诊:患者诉面部遇热泛红不瘙痒,肛周无疼痛,痔核减小。舌红苔薄黄。效不更方,处方: 银柴胡15g 防 风12g 五味子10g 黄连5g 生黄芪15g 乌 梅12g 赤芍10g 当归10g 生白术10g 茯 苓30g 薏苡仁30g 鸡内金30g 炙甘草10g 地肤子30g 白鲜皮20g 仙鹤草30g 木香10g 黄芪15g
7剂,水煎服
2021-02-22四诊:患者诉面部基本正常,遇热出汗时无瘙痒,月经量多。意外之处是痔核较上次减小至花生仁大。效不更方,制成两月丸剂,巩固疗效。
2021-303-22五诊:患者吃丸剂一月,自觉病情痊愈,已无不适,遇热及太阳光脸部已不泛红,亦不瘙痒,心情大喜前来反馈,嘱不用服药。
按语:患者面部遇热泛红瘙痒,西医诊断:毛细血管扩张症。用药无效。患者抱着试试心态遂求中医,从患者症状分析,患者是气血亏虚,风热上犯之症,以消风散为主加减,效果不明显,只因局限面部,未从整体着手,忽略肛周瘙痒疼痛的症状。遂思考,痔疮久已,风湿热瘀互结肠道,引起肛周瘙痒,亦因风邪轻扬夹带热邪所致面部瘙痒,遂以消风散合香连丸、玉屏风散加减,兼活血化瘀、祛湿为主,仿"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效果甚佳,意外之处是痔核减小。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也曾悟我 张宝华
华驹嬉我,不惑四十,潘鬓希希,升东山之赤子,行将天命之躯,秋水殷殷兮,孟春冰融。圣梦无凤兮,慨时命难违,糅淬水火兮,不怨天,不由人。圣贤寂寞,饮者留名,春花畔,秋月旁,歌舞楼榭,燕雁飞去复还,今夜酒醒何处,五蕴和合非我。 -
经方实验录之萎缩性胃炎 张宝华
大便转常,胃觉舒适,舌苔化,脉弦欠齐按无力,杜某,男60岁。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研究仲师“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虽然仅仅寥寥数语却隐藏着很大玄机!从这两个条文对比来看,我们懂得两个患者同样出现“呕”,但是兼并症状不同,代表的意义也可能不同,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所以研究仲景之学一定要学会为在细枝末节上下大功夫!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伤寒论》中生姜、大枣用法 高群
生姜一共是有39个方子涉及,以温胃为主要作用。在《伤寒论》中有不同的用法,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助运化。生姜也是呕家圣药,治疗恶心呕吐常用。主要与生姜、人参、甘草配伍。这个在《伤寒论》主要是十枣汤,《金匮要略》里主要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 -
手指麻木半年余,中药治疗基本痊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女年龄:56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23日主诉:右手拇食中三指麻木半年余。 -
《黄帝内经》十三方1汤液醪醴 张训景
《黄帝内经》以“宇宙生命整体观、天人合一”全面论述了保健养生之道,主张“治未病”。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 -
表里同病,先解表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38岁。嘱患者感冒咳嗽痊愈后,口服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调理身体。舌红苔腻,脉沉数。 -
伤寒论 李华歆
学习《伤寒论》开始,小编就从抄写开始,前前后后不下抄写了五次……1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田某某,女,67岁。小柴胡汤正堪倚重,加味与之。柴胡30克、半夏20克、人参15克、黄芩15克、生姜克15、大枣克15、荆芥10克、陈皮15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最新文章
-
小青龙汤 李华歆
——李奥贝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中出现几个仲景常用药对,让我们一一去分析。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腹泻杨某某,女,6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7月10日初诊。
-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彭功伟
近年来,中药有毒的说法一直在广为流传。在中医里,“毒”性指药物的偏性,根据药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中药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药有毒无毒,关键是能否对证治疗。
-
脉法新悟(一) 陈玉佳
中医四诊,“望诊”最神,而“脉诊”最难,“问诊”最实用,“闻诊”作用最有限,我称之为“四最”。针灸、推拿、牵引均无效。前医开补中益气汤、生脉饮亦无效。“闻诊”之用,无异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只见一斑。此病案,实在是展示脉象之理,望诸位自行体悟,以求长进。
-
慢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多与脾胃虚弱、湿邪困脾等因素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梅核春解膏 谢江强
梅核气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造成肺气不畅,或乘犯脾胃导致运化失调,津液输布异常而凝结成痰,痰气凝结于咽喉所致。于是我给张女士开了梅核春解膏,以期疏肝解郁、理气通便、化痰宽中。
-
夜之殇 陈鹏
夜之殇文/陈鹏医生夜幕的降临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忧伤有一团光影在头顶盘旋然后飞快冲出我的窗是我走失的灵魂窗外有一只猫在凄厉的嚎叫楼上的妇人叫的更凄凉我很担心她的床有一个小孩头顶高粱杆飞快地穿越坟地前面的猫头鹰在怪笑后面还跟着一头饥饿的狼大雪已经淹没了膝盖诺大
-
顽固汗证5年余,经方辩治效如神 宗琪
患者:邵某某(住院患者)性别:女年龄:66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24日主诉及现病史:患者述近5年来出汗明显,以头部,后背,腋窝及腰部最为明显,伴腰痛,双下肢大腿外侧疼痛感,晨起偶有口苦,食后胃部胀满,咽部有痰,夜间下肢抽筋,眠差,夜尿频约4-5次,大便
-
眩晕小记 张宝华
例如,如果患者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细,则可能是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如果患者的舌苔白腻,脉象濡缓,则可能是痰瘀阻络引起的眩晕。
降肺胃,通三焦,少量强心给肺动力,少佐风药,如有阴伤,佐养阴凉血。
说的很对,有道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