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消渴证的中医疗法

2021.08.30 1610阅读 评论数 3 12
中医称的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证。西医称之为“糖尿病”。 
    祖国医学胸理论对消渴病病因的认识,将其概括为四大类型,即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先天不足。
1、饮食失调:由于长期过食膏粱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积滞肠胃、酿热耗津、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于濡养而发为消渴,《内经》有云:“消痹……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
2、情志失调:情志失调、五志过极,皆易化火,耗伤阴津,诱发消渴。《三消论》谓之:“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3、劳欲过度:房事不节,劳伤过度,真阴受损,虚火内生,脏腑燥热,发为消渴,《千金方》道:“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所致也”。
4、先天不足:先天不足,五脏虚弱,精气素亏,复因调摄失宜,终至精气液竭而成消渴。《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治消渴”。对于消渴证病机,古医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认识和认为消渴一病为阳热有余、阴津不足;火衰者虽有,但较少见,据此在临床上强调阴津虚耗在消渴发生、发展、恶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中尤以肾阴枯竭为首恶。在此正合陈士铎《石室秘录》所说:“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阴虚致竭,则无不同”。亦如《扁鹊心书》所云:“消渴虽有上中下之分,总由于损耗津液所致。盖肾为津液之源,本源亏而消渴之证从此致矣”。
对于消渴病的治疗,把握阴虚主线,结合上、中、下三消之分,分治肺、胃、肾三脏,提出:上消治肺、润燥为主;中消治胃、泻火为要;下消治肾、固肾为法的三大原则。
1、上消舌上赤裂,咽中发热,大渴欲饮,随饮随渴,大便如常,小便消利,渴多饥少者,人参白虎汤为主;水亏于下,火炎于上者,玉女熊主之;属寒者用八味地黄丸。
2、中消渴而饮水多,消谷善饥,饮食倍常而不生肌肉,形瘦、小便频数、大便干结,用黄连丸或生地八物汤。
3、下消初起小便不摄,饮一溲二,尿如膏脂,烦躁引饮,渐则面黄或面目黧黑,肾水亏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肺肾两虚者用黄芪汤;火衰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液者,用右归饮或八味地黄丸。

【典型病例】:王某,女,69岁初诊:1998年4月20日主诉:口、鼻、舌干燥半个月病史:患者于半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口、鼻、舌干燥,夜间尤甚,无法入睡,同时伴有心烦,五心发热,但无多食易饥、乏力、腰腿痛等症状。望闻切诊:面容无华、体型较胖、精神欠佳、面颊稍红、少润泽,语音清晰、音量稍低沉,无特殊气味,心肺无异常,双下肢不肿,舌质红、中有裂缝、苔少、舌后根苔薄黄燥,脉沉细数。

辩证分析:患者老年女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引起自半也”加之患者消渴阴虚热盛,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形体偏胖,燥热内生,渐致阴精不足,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见口、鼻、舌干燥;肾水不足,心火自旺,故心烦、失眠;舌质红,脉沉细数,五心发热为肾阴亏虚、虚火妄动之象。中医诊断:消渴证
西医诊断:糖尿病治疗方法:养阴清热
处 方:杨氏自研方加减野生葛根20g、炒黄芩10g、知母10g、苦瓜干10g、淮山药10g、五味子10g、白芍10g、丹皮10g、栀子10g、玄参20g、生黄芪30g、麦冬10g、山萸肉15g、酸枣仁15g、天花粉30g,10剂,日一剂,浓煎120分钟分早晚餐前温服。
二 诊:1998年5月4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增多,一日2-3行,但能成形,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数,前方取效,守方加减,似制药丸,供长期服用,具有滋阴生津、补肾益精、养髓固元、柔肝利湿、宁心安神、气血双调、健脾和胃、扶正祛邪、增强免疫之功效,
处方:灵芝孢子粉500g、生黄芪500g、天花粉500g、山萸肉300g、杭白芍300g、淮山药500g、女贞子300g、菟丝子500g、玄参300g、野葛根500g、茯苓300g、太子参300g、五味子300g、知母300g、酸枣仁300g、生白术300g,水冷丸一剂,每日三顿,每次3克,餐前20分钟温水送服。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患者老年女性,阴精不足,加之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形体偏胖,燥热内生,渐致阴精亏虚,终成消渴阴虚热盛之证,一诊予养阴清热10剂后,口、鼻、舌干燥等症状证明好转,然大便偏稀、内热之毒排泻,二诊似内调肝肾之阴、补气扶正、健脾化湿、柔肝和胃、滋养肾精、以髓固元、造血利阳,以克消渴之证,治病求本。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脉法新悟(三) 陈玉佳

    案9:退休职员女,胆管癌术后1月,时有腹胀,食后加剧,服黄连温胆汤调养一月,效可。突发高热10天,服药汗出热退,旋即复热,考虑“肿瘤发热”予“新癀片”,仍不缓解。脉诊之学习,以求寸功,不奢望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