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五十年:麻瑞亭---怔忡
[脉证机理)平人中气健旺,清阳左升,浊阴右降,上清下温,心肾交泰,所以不病惊悸、怔忡。素本中气虚弱之人,身体不健,脾家多湿.脾湿则运化迟滞,碍肺胃降路,则肺胃不能降敛,相火泄露而不藏,肾不得温而下寒,相火逆升而上热。若突受惊恐,致使情志紧张,或因情志所伤,思虑过度,均可扰动神明,致使心君不宁,而病惊悸,甚则怔忡。
胆胃上逆,肺无降路,浊阴弥漫于上,故症见头昏目眩,心慌悸不宁,头晕耳鸣,恶闻声响,怕光羞明,失眠多梦,心绪不快,纳差恶心,或见悲伤叹息。肝脾郁陷,清阳不升,故症见精神不振,乏困无力,腹胀运迟,二便失调。脾湿肝郁,故而大便初干后溏。三焦相火陷于膀胱,肾寒膀胱热,故而小便淋涩不利,或尿频。脾湿肾寒,肝气郁陷,男子症见遗精,女子症见月经不调,或白带过多。脾湿肾寒,肝脾下陷,积瘀脐馥,故而当脐硬跳,其大如掌,按之疼痛,或脐左跳动鼓指,奔气上冲,致使心烦意乱,难以自
持。肝主知来,藏血而生魂,魂者神之初气。水暖土燥,生发之令畅,则肝木条达。魂神畅旺,故五官空灵,头脑清晰,耳聪目明,反应灵敏,判断迅速准确。脾湿肾寒,肝木郁陷,则魂虚无以济神,致使神虚,故而五官昏朦,虚眩脑鸣,反应迟钝,判断迟缓而不准,二目干涩,昏花不明。肾主藏往,藏精而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上承以济心神。水土温暖,则升降有序,心肾交泰而神宁,脑髓充盈而善记。脾湿肾寒,中土不运,则心肾不交,致使上则虚热扰神而健忘,下则肾寒志论而惊魇不宁。腰为肾之府,肾家虚寒,故症见腰腿酸困疼痛,软弱无力。中气虚弱,虚阳浮动,故脉见细濡、稍动弱、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上热较重,则脉见细濡、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和中,平胆疏肝,理气降逆,交济心肾。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全当归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 生龙骨12克 牡蛎粉15克 炒干姜6克白蔻仁6克
水煎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炒杭芍、粉丹皮、全当归,疏肝平胆;广桔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生龙骨、牡蛎粉,镇静潜阳;炒杜仲,补肾强腰止痛;炒干姜,暖下祛寒;白蔻仁,开胃消食。
[加减]头昏头痛者,去全当归,加黄芩炭9克,以清相火。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敛神以安眠。心慌悸不宁者,加柏子仁9克、北沙参12克,养心清肺以止悸。恶心欲吐者,加广藿香6克,清脑以止呕吐。胃酸多者,改牡蛎粉为乌贼骨9克,以中和胃酸。胃酸少,食后呕吐者,加东山楂12克,或加乌梅肉6至9克,或加炒五味子9克,增加胃酸以助消化,收敛以止呕吐。中气虚,全身酸困疼痛不适者,加筒肉桂4至6克,温中暖下,以振奋阳气。精神不振者,加大党参15克,补中益气,以振奋精神。因鼻炎而致头疼者,去全当归,加黄芩炭9克、辛荑花9克,清相火,利鼻窍以止头疼。心悸,当脐硬跳者,加石菖蒲12克,化瘀以交济心肾。少腹冷痛,或耳鸣者,加罂粟壳4至6克,敛阳以止耳鸣,温中下以止腹痛。腰痛,小便清长者,加补骨脂9克,温补肾阳,壮腰止痛,温涩以缩泉。大便干结者,去炒干姜,加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润燥滑肠以通便。月经前错,量多者,去生龙骨、牡蛎粉,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调经以止血。
[忌宜]忌烟、酒、辣椒,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环境以清静舒适为宜。
[附记] 怔忡包括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患,以心慌心悸不宁,神疲体倦,脑胀虚眩,健忘易惊,腰腿酸软困痛为特征。此症多继发于惊恐,惊恐则心悸不安,渐至怔仲不宁。其标为肺胃不降,相火虚飘;其本为脾肾虚寒,肝木郁陷,清阳不升。
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血藏于肝而气统于肺。肝藏魂而肺藏魄,魂为神之初气,魄为精之始基。中气健旺,则气血充沛,魂魄不虚,精盈而神旺;中气虚弱,则气虚血少。清阳不升,肝不生心,则神无以济;浊阴不降,肺不生肾,则精无由生。精神俱虚,一旦遭受惊恐,必心悸不安,渐而怔忡不宁。
征之临床,上有虚热者多,症见头目虚眩脑胀,昏朦不清,怔忡不宁。故治疗以健运中气,蛰火潜阳为主,兼以暖下调郁。俾使中气健旺,则气血充沛,精盈神旺,怔忡遂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也曾悟我 张宝华
华驹嬉我,不惑四十,潘鬓希希,升东山之赤子,行将天命之躯,秋水殷殷兮,孟春冰融。圣梦无凤兮,慨时命难违,糅淬水火兮,不怨天,不由人。圣贤寂寞,饮者留名,春花畔,秋月旁,歌舞楼榭,燕雁飞去复还,今夜酒醒何处,五蕴和合非我。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月经过多或过少医案总结 谢江强
医案265杨某,女,46岁。主诉:经血量多1个月。医案266姜某,女,28岁。医案267钟某,女,33岁。现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行经时间8~9天,经血色暗,经前乳房刺痛,乳头痒,口干口臭,腰酸。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极度恐慌不敢出门,中医取效 吴舟峰
按语:根据患者极度害怕出门,易紧张,会出现心跳加速,神经紧绷,动作变得僵硬,透不过气,对各种事情失去兴趣等症状,属于中医“郁证”、“惊悸”等范畴,《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厥证 谢江强
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不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厥证患者,应采取综合应急措施,运用多途径、多渠道的救治手段,足浴对本证有辅助预防作用。 -
条文解释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五苓散汤》! -
癃闭 谢江强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癃和闭均为排尿困难,轻重程度上不同,多合称为癃闭。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 -
伤寒论 李华歆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2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525人!)扫描二维码加入经方苑粉丝交流群专心专注专业 -
伤寒论62-63 李华歆
小编的话帮助别人其实就是救赎自己!正所谓天道好轮回!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2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最新文章
-
神经性耳鸣 潘洪波
神经性耳鸣的医案。我判断这是典型的“心肝火旺”引起的耳鸣。李女士连服三副药后,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大约十天后耳鸣基本消失。总之,现代人的神经性耳鸣,很多都是和压力过大,心里烦躁有关。大家如果遇到神经性耳鸣的情况,不妨试试。
-
胃脘胀闷打嗝,2剂大效5剂愈。 李高勤
[主诉]:胃脘胀闷不适伴打嗝1年。口服硬的、甜的、冷的、辣的后胃脘不适和打嗝加重。前额头疼,针刺样疼痛。小便黄也是热,阳明热。黄连6姜半夏15瓜蒌15柴胡24黄芩9炮姜5桂枝12天花粉12厚朴18茯苓15酒大黄5当归12苍术12紫苏子125剂,饭后服用。
-
旋覆代赭汤1 李华歆
——萧楚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旋覆代赭汤!言归正传,让我们先看看“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继续服用膏方不仅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之症经久难愈。因此只有当新病痊愈,才能继续服用膏方。
-
膏方的服用 谢江强
6.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服用:服用膏方期间,患者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心慌、气短等状况,应该立即停止服用,并尽早向开具膏方的医生咨询。
-
中药的配伍宜忌 谢江强
中药的配伍宜忌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历代医家将中药材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称为“七情”。相须将药性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疗效。中药用药之忌目前,中医学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
小陷胸汤 李华歆
——佚名话说如果一个人得了“小结胸病”会怎么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
小青龙汤 李华歆
——李奥贝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中出现几个仲景常用药对,让我们一一去分析。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
肝气串痛案 张宝华
郝某某,女56岁。于2023年12月29日10:58初诊症状简述(刻诊):身体串痛多年,伴有情绪不稳,上体部易汗出。患者身体串痛多年不愈。本案患者,身体串痛不休即为时下现代社会文明之病也,其本为肝郁,木气失畅也,经曰“木郁达之。”
-
黄连在经方中的运用 彭功伟
黄连一药,经方用之较广,大致功用如下:①心中烦用黄连,如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方中用黄连清心火。②清热止痢用黄连,如葛根芩连汤中用黄连清肠中之热邪。②黄连配阿胶,常用于养阴清热,如黄连阿胶汤。黄连临证中运用很多,使用得当可治愈很多疑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