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厚朴麻黄汤的小秘密

2021.08.28 2123阅读 评论数 1 13


悄悄的问大家个私密问题:你们做饭好吃吗?

你是不是也想做这样一顿大餐?





可是结果确实……




唉……所以说“术业有专攻”,笔者一直觉得“隔行如隔山”,如果你不在做饭上下功夫,那么你注定征服不了别人的胃!




我想我们的师傅“仲景”的厨艺一定特别好!

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记载了大量关于制作药物过程的记录,比如最常见的“煎煮法”,“丸散方”,也有外用“熏药”(雄黄熏)、“纳药”(矾石丸)、“外洗”(苦参汤)等等,可以说书中记载的这些治疗方法很多都是非常“先进”的,笔者在这里不得不赞叹一下古人的聪明才智!



 今天笔者就拿一个方子举个例子!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
 厚朴 五两 麻黄 四两 石膏 如鸡子大 杏仁 半升 半夏 半升 干姜 二两 细辛 二两 小麦 一升 五味子 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条文给出的信息真的少到“怀疑人生”,所以我们只能去“以方测证”……

 话说方名“厚朴大黄汤”,那么这两个药肯定在这个方子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厚朴”一般可以用来“消胀满”、“行滞气”,它在“承气汤”家族里“出镜率”可以说是“逢场必到”,“三承气汤”就不用多说了,连“承气家族”的“偏门亲戚”——麻子仁丸里有它,后不用说那些直系家属了(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了),反正人家“厚朴”人很“忠厚”,所以大家都喜欢它!




而“麻黄”作为“发汗解表”的要药显然没跟“厚朴”一样受到太多人的喜欢,仲景一口气列举了7条不能发汗的情况(83——89条),所以“麻黄”一下子成了大家谨小慎微忌讳的药,说个笑话之前明清江南一带的医家就很害怕“麻黄”,胆子大的“少用”,胆子小的直接“不用”,甚至还发明了“替代疗法”(好像是把某种豆类和麻黄一起煎煮里再用那个豆),唉,反正“麻黄”的身世确实比较坎坷!




那么仲景在这里把“厚朴”、“麻黄”一起用的目的何在呢?还得继续往下看……

如果你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剩下的药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清热降气——石膏、杏仁,它们治疗的合作不是第一次了,最早的“大青龙汤”就有,“麻杏石甘汤”里也有,这个方子还有……

“石膏”本身就可以“主逆气”(参看《本草经》),主治各种“不服”,而配合了降气平喘的“杏仁”后就更如虎添翼了,所以笔者推测这里用它们的意义是“降逆气”!

第二类:蠲痰化饮止咳——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这四个药的经典组合最早在“小青龙汤”中出现,后面《金匮要略》里的“桂苓五味甘草去桂枝加干姜细辛半夏汤”(太绕口了)也有它们的身影,对于他们笔者不像多讲,完全是“太阴用药”,取“干姜”的“温”,“细辛”的“利”,“五味子”的“收”,“半夏”的“化”,四个药的组合对于“饮”导致的咳嗽最好不过了!



第三类:另类的“小麦”,“小麦”的在此方用处之前笔者一直不理解,只是觉得它可以“疏通肝气”(张锡纯这么用),而且它也确实在“白术散”里确实用来治“呕”(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如此解释总觉得不是特别满意,而后来笔者无意间的想到“麻黄”和“小麦”的关系才觉得顿时“柳暗花明”!




话说这个方子最特别之处恰好在煎煮法上先煮“小麦”,而并没有见到常见的“先煮麻黄,去上沫”,如此安排一定有深意!我们知道“麻黄”可以发汗,而“浮小麦”可以敛汗,先煮“小麦”煮熟后再加入诸药,一方面可以抵消“麻黄”向外发散的力量而只保留它之“主咳逆”(参看《本草经》),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疏达肝气,再结合整个方子的“脉证”,“咳”为“逆气”所致,“浮”为气为胀,所以用“厚朴麻黄(小麦)”来消胀止咳,“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来蠲饮化痰止咳,整个方子的治疗的病机应该是患者没有水饮,里有逆气引发的“咳嗽”!

 如此推断似乎这个“厚朴麻黄汤”的意义就透彻一点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方经验总结 崔国宁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淋巴结肿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主要与湿热、瘀血、气滞等病机有关。

  • 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便秘的临床用药规律主要包括个体化治疗、调理脾胃、养阴润燥、疏肝理气和辨证施治。但在使用中药治疗便秘时,还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 小柴胡汤证 刘娟

    往来寒热是正气不足的特殊表现,同时提及少阳病的本质是正气已显不足,该患者久病、大病患者,正气不足,用小柴胡汤后1剂退热,效果佳。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下元节的记忆 陈鹏

    下元节的记忆文/陈医生2023.11.13北方的冬日是枯燥寂寞的满眼的苍黄光枯的枝桠偶尔几只灰麻雀在觅食不见一片绿色北方的冬日是十分寒冷的彻骨入魂的冷那是莫可名状的感觉还伴着饥饿的记忆感觉灵魂都在颤抖可小孩子是兴奋的那个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的年代下元节早晨祭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胃痞一案心得 刘娟

    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该患者辨证属于脾气虚弱而致的腹痛、便秘等症,以枳术丸为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