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关节痹证真苦恼 辩证施药奇效显

2021.08.29 985阅读 评论数 0 3
今年三伏,雨水多,湿气重,好多患者因关节酸重就诊。完善风湿相关化验未见异常。这个时候辩证运用中药,效果特别好。
患者李女,58岁,主因外周多关节肿痛6月,加重1周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双脘,双足,双踝关节疼痛,未予以重视及治疗,遇冷及劳累后加重,逐渐出现上述关节肿胀,晨僵终日不缓解,关节活动受限,自行口服去痛片效果差,一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阴性。双手超声提示,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滑膜增厚,双腕关节存在骨破坏。诊断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予以激素+甲氨蝶呤治疗半月,关节肿痛较前关缓解,半半月前因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关节疼痛就诊。
刻下,双手、双腕、双足、双膝疼痛,关节局部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晨僵,持续时间约2小时,自觉周身风行走串,怕冷,双下肢酸重,夜间为重,右下肢外侧时有麻木胀痛,偶有蚁行感,纳差,口干口淡,睡眠欠佳,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日二次。舌淡苔白腻,脉滑。


一诊,辩证为痹证-风寒湿痹:予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水煎取汁200ml日二次口服,5剂连服 (单位g)       
羌活 15    独活 15    白术15     牛膝10
防风10     藁本15    蔓荆子10    川芎 10 
茯苓20     泽泻15    炙甘草10    白扁豆10
                         
方解: 
君:羌活、独活共奏祛风除湿、通利关节。
臣: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除湿;茯苓、泽泻、白术、白扁豆健脾利湿止泄
佐:以川芎、蔓荆子以活血行气止痛;牛膝引经下行。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日一次。
二诊,


经过上述治疗5天后,症见:外周关节肿痛较前明显缓解,双下肢酸重及右下肢外侧胀痛减轻,晨僵缩短至10余分钟,右下肢麻木及蚁行感缓解欠佳,自诉近2日熏洗后汗出较多,腹胀满,进食后严重。大便成形,小便利,舌淡、苔白,脉缓。故调整治疗方案,予以醋酸泼尼松片15mg Qd,po。调整中药方,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中药具体方药如下:
厚朴20       半夏 10      党参15     山药15
炙甘草 10     生姜4片      3剂连服。 
方解:
君:厚朴以消腹胀,燥湿温运;臣:生姜辛温宣散,走而不舍,擅宣阳行阴。半夏燥湿开结,降气化浊,三药合用,辛开苦降,宽中除满。党参、山药以健脾益气。
佐:党参、山药以健脾益气。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三诊
 3天后,患者诉腹胀缓解,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水煎取汁200ml日二次口服,5剂连服
黄芪30 桂枝10 白芍20 生姜15
大枣5枚 当归15 独活12 地龙 5
方解:
君:黄芪益气生血,补表之卫气
臣:桂枝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芍药养血通营通血脉,调和营卫。生姜辛温,疏散风邪,独活、地龙以走串经络。
佐:当归活血养血,通络化瘀
使: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诊, 经治疗后,患者双手、双腕、双足、双膝胀痛明显减轻,晨僵,缩短至10余分钟,无下肢酸重,仍觉右下肢外侧偶有麻木及蚁行感,纳可,无口干,睡眠好转,小便利,大便成形。嘱其醋酸泼尼松片为10mg 日一次,MTX 12.5mg qw1口服,
坚持三诊方+鸡血藤10g 口服半月。


1月后随访,患者口服中药20天,左下肢麻木及蚁行感消失,遂自行停用醋酸泼尼松片,目前规律应用甲氨蝶呤,无明显关节肿痛及感觉异常。饮食睡眠亦可。


总结
痹证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
根本病机:正虚卫外不固,邪气痹阻经脉。
治疗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留者去之,虚者补虚时又要考虑到不致留邪,以免实实之过。-《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
   结合本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该患为风寒湿痹(行痹+着痹),治疗以健脾利湿、祛风散寒为主。因病程不长,全身情况尚好,先以温药以温散宣通,“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健则湿去肿消,“气虚在麻,血虚在木”气虚日久则淤,故当益气活血通络,麻木亦消。
   辩证应用中药,对于病程短患者可迅速缓解关节症状同时增效减毒!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洪静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糖尿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 附子在伤寒论中应用的方剂及作用 张宝华

    此方中附子温阳散寒,与干姜共同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医案50杨某,男,30岁。治以散寒化湿理气,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芳香之品为多,芳香药物不宜久煎,故嘱其煎开后,再煎5分钟即可。医案51侍某,女,51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200mL。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大都脾胃虚弱(二) 李娟

    咱们分享了一期,关于孩子脾胃虚弱的问题,浏览量及反馈都很高涨。或者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中药介入调理体质。此时,就怕孩子病后初愈的喂养错了。

  • 阳虚外寒内饮,仲景麻附细痊 张宝华

    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概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是阳虚外寒内饮的典范之剂,本方由麻黄、附子和细辛三味中药组成。

  • 站似一棵松:由内而外治驼背 谢江强

    由于驼背影响了小江的脊柱曲度,她还有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心慌胸闷症状,所以我将水煎药里的枸杞子换成了伸筋草以舒筋活络,将砂仁换成玉竹以养阴益气。

  • 从厥阴气化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 罗沿印

    慢性肾脏病发病之根本源于肾精亏虚。

  • 咳嗽 罗沿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通常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谓嗽,但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所以多以咳嗽并称。后随访,未再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