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淋证。

2022.06.24 932阅读 评论数 1 3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淋漓不尽,且伴有小腹拘急,或牵引腰腹的病证。淋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证。其病机大多以膀胱湿热为主,且多因过度嗜酒肥甘,辛辣后味而导致湿热,下注膀胱。热毒炽盛,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
热盛伤络,迫血下行,则有小便艰涩疼痛带血之血淋证。
湿热蕴滞,久酿成石而成石淋。
湿重于热,脾不升清,气化不利,小肠失于分清泌浊之职,脂液注入膀胱,随小便排出而为膏淋。
上述所指为实证。如果年老体弱,或者劳累过度,房事不节,以及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均可导致脾肾两虚。遇劳即发,则为劳淋。
诺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气滞日久化热,膀胱气化不利,则有小便涩滞且痛,牵连少腹胀痛,小便点滴而出,或余沥不尽,发为气淋。
下面举一病例。
李某某,男,46岁。小便混浊,有沉淀物,如脂如膏,热痛且涩,时伴有耳鸣,腰酸膝软,心烦失眠,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此属素体肾虚,肾精不足,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治以清热利湿,通利膀胱为法,以去湿热之邪。
处方,
盐车前子包煎,川萆薢,制远志肉,九节菖蒲,灯心草,莲子肉,川木通,淡竹叶,台乌药,生地黄,滑石粉包煎,生甘草稍,生白术。
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
患者自诉,服用上药后,小便渐清,灼热感稍微减轻,余症同前。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守上方,去莲子肉,制远志肉。
增土茯苓,薏仁米,蒲公英。
盐车前子包煎,川萆薢,九节菖蒲,灯心草,川木通,淡竹叶,台乌药,生地黄,滑石粉包煎,生甘草稍,生白术,土茯苓,薏仁米,蒲公英。
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
患者自诉,药后小便已经通畅,色稍微混浊,但已无膏脂,仍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减轻不明显。
此为湿热渐退,未尽,已经出现虚象。
拟补肾滋阴,清热利湿为法。
处方,
盐知母,熟地黄,制龟板先煎,酒山茱萸,菟丝子包,淮山药,九节菖蒲,云茯苓,福泽泻,制远志肉,芡实米,粉萆薢,川黄柏,上肉桂后下。
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
患者自诉,小便已经正常,头晕减轻,睡眠好转。舌脉同前。守上方继续巩固一周。诸症缓解。临床告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袁振兴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身体健康的冷知识 陈鹏

    1....人体的面部是由四十四块肌肉构成微笑需要动用17块皱眉需动用43块2.…80%的疾病都是情绪波动,诱发导致的加重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3....随着年龄增加,人的面皮真的会越来越厚。。。。。。。。。。。

  • 失眠医案整理5 谢江强

    医案83丁某,男,35岁。医案84袁某,女,62岁。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条肝,则神志安、睡眠佳。

  • 十二指肠溃疡案 孙亮

    患者贾某某,男性,52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加重2月余"于2022年05月11日09时31分由门诊以"1.慢性萎缩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偏头痛"收住我科。西医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3.偏头痛4.痔疮,热烤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6月23日初诊。其实元胡郁金汤在本案中只是善后,真正让疼痛消失无影无踪的是黄帝内针。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桃核承气汤 李华歆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