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温胆汤治疗痰湿郁结型经期延长

2021.08.31 966阅读 评论数 0 3
 患者孔某,27岁,2018年4月23日因“月经经期时间延长1年余”就诊,备孕阶段,0-0-1-0,LMP:4.18,正常性生活史,大便2-3日一次,质稀,经常头晕、恶心,严重时呕吐,头重荤蒙,也有喝中药反应大反胃(具体不详),经期腹中胀满,BIM:20.54,交谈时该患者眼神飘忽不定,神情偏紧张,有焦虑貌,舌脉:舌质黯,苔滑腻,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滑。
处方:姜半夏9g 茯苓12g 竹茹9g 大枣3枚 炒白术12g 青皮6g 生姜4片 三七粉6g 白及6g 蒲公英9g *7剂
二诊:4月30日,述口服中药后3天干净,人清爽很多,大便2日一次,偏稀,四诊:舌苔微腻,中部为主,余同前。
处方:上方—蒲公英9g 减量三七粉3g,+生白术50g、姜厚朴9g、茯苓9g、紫石英24g、石楠叶9g
 一个月以此方加减,经前桃红加味,于下月月经第四天加三七粉、白及各6g。
上方思路服用2个月,症状缓解,月经经期保持6天左右。
结语:
1、温胆汤原方主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2、该患者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痰湿郁结冲任,扰动血海,故经行延长,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安冲。
3、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青皮辛苦温(该患者用青皮代替陈皮的浮而升,入脾肺气分,而青皮治低,陈皮治高)。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徐美芬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云医案:持续发热盗汗经方辨治 于云

    西医内科会诊后,对持续性发热和持续性全身出汗无良好措施,只提出调换高档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患者疮疡久病,低热不退,全身盗汗涌出,固汗清热是标,乃急则治之。该患者服中药即效,又未加西药等抗生素,而平定发热、盗汗症状,可谓经方对证之功。

  • 经方实验录之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 张宝华

    一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真菌感染。住院医师考虑其肺纤维化,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高年体弱,预后不良,舌光镜,舌中隐黑,中医看来亦是认为正虚邪实,病情在进展中,预后堪忧。

  • 慢性胃炎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

  • 别让病从口入 谢江强

    别让病从口入为急性肠炎“嘘寒问暖”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说孩子因为几天前吃了很多烤羊肉串,又喝了几瓶饮料,回家后便开始上吐下泻,好几天都过去了,到现在孩子每天仍然要腹泻2至3次。

  • 月经先期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1月05日邓某,女,51岁,初诊。主诉:月经提前5天两年。月经先期病因分气虚与血热两大类。四诊合参,此为肾气不固,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而月经提前。现睡眠好转,本月月经先期3天,量变少。

  • 小儿抽动医案分享 李娟

    关于小儿抽动,西医学称之为抽动障碍。若不及时中医中药干预,儿童抽动症病程拉长,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2023年8月26日三诊,患儿抽动无,面部积食斑已褪至不明显,大便正常,情绪稳定。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张宝华

    在现代医学中,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