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逆散与升降散谈气机变化
《素问》谓:“百病生于气也”,显示气机的升降失常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由此可见,气机的调节对于人体的健康及正常人体机能的维持是极为重要的。
古之调气方剂众多,现代医家多将“四逆散”与“升降散”作为临床调理气机之重要方剂,多用于临床各种疾病。
两者如何调理气机及其调理气机之差别暂无人论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的辨证选方提供借鉴。
四逆散
“四逆散”出自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此条虽出自少阴病篇,但自古医家对其争议颇多。有医家认为四逆散证的病机当为三焦气机郁滞。
《素问》曰:“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此处“枢”有两重含义:一种为中心、关键之意,即少阴为太阴、厥阴的中心、关键,可以理解为少阴在三阴中最为重要;另一解释认为此“枢”又有运转、转枢的意思,以开启、闭合、转枢论之,是对少阴枢机运转之功的描述。
四逆散证的病位在少阴经,病机为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停滞,阴阳气血失调紊乱,不达于四肢末端,见于少阴病主证为四肢厥逆、肝气郁结、脾滞不运,可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不适,或腹中痛、脉弦,但因“郁”致病临床可见其他诸多肝脾两经之变证。张志聪言“舍枢不能开阖”,故由此而多见肝脾两经之证。枢机不利,则见肝脾两经不调之证,可以解释四逆散之众多变证。
后由四逆散演变诸多变方,如逍遥散,同为肝脾两经病证,但证系肝气郁结,脾虚血弱,脾失健运所致,与四逆散不同,实属虚实夹杂之证。
又如柴胡疏肝散,为理气剂,其气机为肝气郁滞,经气不利而致,其通过四逆散加减,重在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功。
气血的正常运行是阳气正常输布的前提,气血足,则阳气达,肝胆内寄相火,又具升发之性,能够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的运行
升降散
升降散初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载为内府仙方,后明朝张鹤腾将其收录于《伤暑全书》,收为治暑方剂,后至清代,医家陈良佐改换名字为陪赈散。医家杨栗山后将升降散载入其著《伤寒瘟疫条辨》。
升降散与内府仙方两方,除药物用量、用法,一用黄酒调服、一用姜汁糊丸有所不同外,其余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完全相同,证明杨栗山所谓“古方”,就是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内府仙方”。
杨栗山谓:“大头瘟,天行疵疠之杂气,人感受之,雍遏上焦,直犯清道,发之为大头瘟也。……古方用白僵蚕二两酒炒,全蝉蜕二两,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两,为末,以冷黄酒一盅,蜜一两,调服三钱,……能吐能下,或下后汗出,有升清降浊之义,因名升降散。”
杨栗山主要应用此方于温病,他认为其病因为杂气说,将温病致病之邪按性质分为清、浊二气的观点,清邪伤人上焦、浊邪伤人下焦,
有人认为郁热是各种温病、各个传变阶段的共同本质,所以升降散为治温之总方。这是对该方运用的又一扩充,方中僵蚕、蝉蜕透热;姜黄助行气血而调畅肝胆气机,以利热邪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药性味各异,但四者都是集中解决郁热这一主要矛盾”。
四逆散与升降散之异同
“四逆散”与“升降散”之病机均有“郁”证,四逆之郁为阳郁,升降之郁为热郁,其病机属性相同,仅是其致病程度与表现不同而已。
两方均由升清降浊药物组成,四逆散以柴胡与枳实相配构成升降。炙甘草益脾和中,白芍缓急止中,四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使气机通畅,清阳得升。
升降散以僵蚕、蝉蜕升清,以大黄、姜黄降浊,从其药物组成来看药性均偏寒凉;临床运用范围均在不断扩增,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四逆散以调补、输运为主四逆散中以柴胡为君药,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疏肝解郁,以透邪外达;辅以白芍为臣药,入足厥阴肝经,性收敛,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一疏一敛,互相配合,避免“柴胡劫肝阴”,使柴胡疏肝升阳而不至辛散太过,而肝血得养又不至太过滋腻而阻碍气机;佐以枳实下气消滞,与君药柴胡一升一降,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道通利,气机舒畅;使药以甘草调补心脾之气,使肝脾调和,与白芍配伍,构成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治疗四逆散之腹中痛一证;枳实芍药相配构成枳实芍药散,解决其下利一证,四药相配在疏肝经之滞气时给予补肝血养肝阴之药物,散中有敛有补,柴胡枳实相配升中有降,气血阴阳并调,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从其组成来看四逆散主以调补及输运为主,后世医家依据其组方之意化裁形成了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名方,四逆散之运用也从治疗少阴之阳郁不断扩大,后世医家将四逆散运用于呃逆、胆结石、便秘、泄泻、淋证等治疗,其运用范围之广,足见四逆散配伍之精当,用药之药简效宏。
气机之通降要借肝脏之疏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失常,六腑失于通降,疾病乃生。郭老提出六腑病应以调肝为先导,认为只要病证结合,辨证准确,凡与肝失疏泄相关的六腑病均可应用四逆散治之。
升降散以宣透、通滞为主
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解释升降散讲到:“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升降散以僵蚕、蝉蜕为君臣,作用于表,使邪从表透,使邪热从表解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白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祛风除湿、清热解郁;僵蚕僵而不腐,老得金水之化,而温病火炎土燥,自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其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方以姜黄、大黄为佐使,二药除体现升降配伍外还体现在散郁与瘀,方中药物药性总以寒凉,主除其郁热,然热邪久郁必将形成实质性病理产物,此时即需姜黄、大黄配伍,以达散郁、散瘀、推陈致新之效。此方配伍之精当还体现于给邪以不同类型之出路,质地较轻之邪气,邪热从上焦宣散;中焦、下焦之无形实热、气结、气滞或有形之病理产物皆可通过下窍消散。
升降散与四逆散之不同
升降散之调理气机偏于热重,非四逆散之阳郁热势不显可比拟;升降散散热力量较四逆散为强,更偏向于消除有形质之热与瘀,无论宣透上焦或泄下热结之力均有明显差异;给邪出路不同,升降散通过宣上、走下两种途径消散邪热,散邪效用较四逆散更强,而四逆散主以调理中焦之气机为主要,体现于其本身之运、散,四逆散之调运中焦作用即行气力量较升降散为强;攻、补之势不同:升降散全方以祛邪为主,并无兼顾补益之药,四逆散则散中有补、攻补兼施。四逆散病位在肝、脾两脏,通过调理肝、脾两脏气机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从而治疗疾病的作用;升降散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调畅全身气血。
综上,四逆散证为少阴阳郁,病机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于四末,阳郁内闭。四逆散是少阳、少阴两枢之剂,主要用于肝脾失调、肝失疏泄,可以广泛用于心、肝、胆、脾、胃等内科疾病以及妇科疾病治疗中,临床也可以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胃溃疡、胆汁返流、肝炎等,疗效显著。升降散病机为三焦郁火,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阻滞气机,而致阳气郁滞。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抓住病机的关键,一定从气分郁滞入手,调畅气机,气郁得开,则血热得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脏腑经络遍布人体上下内外之间,气血津液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使气机能够正常的升降出入。《素问·举痛论篇》言:“百病生于气也”。机体出现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导致人体疾病的产生。气机不畅可导致有形或无形之气结、气滞,气机不畅亦可导致有形或无形之热结、血瘀,临床气机不畅导致疾病众多。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诗其二 张宝华
娇阳拂袖近孟秋,陌上菊雏傲青书;无眠总是月西楼,三两点外酒空壶。去日厌饮樽溢涩,尔来方知乐中苦;男儿丈夫非八尺,顶天立地行健甫。且看当年刘季子,放浪江湖日不惑;时来运转号天命,大风歌彻沛里故。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壬戌日午时 -
不要小看孩子的上火、发炎 谢江强
不要小看孩子的上火、发炎现在普遍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所以家长会特别在意。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医理论把疾病的背景讲清楚,这样大家对孩子的上火、炎症都有清醒的认识,就能更好地保护孩子。 -
经方之脾虚腹胀 郭文龙
主诉:腹胀满不适6个月。治疗方药:厚姜半甘参汤具体方药如下:厚朴40清半夏20生姜40人参5炙甘草107剂颗粒剂每日2次辩证分析: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素体脾虚,痰湿体质。又因情绪波动“肝郁乘脾”导致脾气进一步虚衰,运化无力,痰湿内生,有形痰湿阻滞气机故见腹胀 -
经方实验录张宝华治抑郁症之生逢盛世衣食足,心意弗逆郁郁生。 张宝华
一张姓某,年三十,浑身不适两年余。既往抑郁两年,尿路感染一年余,否认过敏史。时代更迭,环境变换,人之体适境应运而变,抑郁一症与日俱增,常理中事。故而虽显效于一时,若不能心体和合,灵肉抱一,念念动乎意识,既扁鹊仓公之属,亦无计也。 -
一针中脘穴—治愈“腹泻4天,加重2天”案 宗琪
烧山火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如顽麻冷痹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烧山火手法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孩子夜哭 陈鹏
孩子莫名“夜哭”,体检也发现不了异常,一到晚上就哭不个停。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脾胃虚寒,寒痛而哭;心经积热,热烦而哭;受到惊吓,恐惧而哭;食积胃脘,胀痛而哭……这些问题可以内服外调。内服苏仁膏外用小儿推拿来找丁老师轻轻松松推拿解决[拥抱]#妈贝爱小儿推拿部 -
积食的孩子体内往往有湿气 谢江强
湿气重的孩子,舌苔遍布舌体,很厚,舌头上遍布小红点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遍布舌体,而且很厚,说明孩子体内有湿气。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舌头上面有很多明显的小红点,就说明孩子体内有热,因为积食导致积滞化热。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头晕腰痛”案 宗琪
诊断:眩晕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7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茯苓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肉桂20g磁石20g生黄芩20g杜仲30g生姜20g大枣6个天麻15g钩藤15g川牛膝30g石决明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 -
舒肝明目汤 潘洪波
舒肝明目汤出自《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为君药。牡丹皮活血散瘀,桑椹、决明子、桑寄生、首乌藤养肝明目,共为佐助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明目之功。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最新文章
-
千金方类 李华歆
——贺拉斯小编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解千金方类!千金三黄汤《千金》三黄汤。《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千金三物黄芩汤《千金》三物黄芩汤。千金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
四君子汤治疗腹泻 崔乐
从中医角度多考虑是脾胃气虚证,根据望闻问切四人合参情况,决定给予其四君子汤加减调理治疗。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其病机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运化能力失常。
-
柴胡肉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痛反酸案 宗琪
患者:宗某某性别:男年龄:34岁初诊日期:2023年9月29日主诉:腰部酸痛,伴反酸,夜尿频约4-5次。
-
秋(陈医生) 陈鹏
秋文/陈医生2023.10.31梧桐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月光下细数流年可惜凤凰早已涅槃只剩枝桠喃喃诉说着秋
-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 谢江强
张同学今年9岁,上小学二年级,三天前的傍晚时分,因为和邻居家的孩子吵闹打架,被父亲狠狠训斥了一顿,受了惊吓,脸色有点略微发青,还不停地啼哭、浑身颤抖不止。
-
秋天的杮子 陈鹏
秋天的杮子文/陈鹏一岁复一岁,一春又一春。北方的秋,和南方的秋天,是两种永远不同的风格。北方的秋天是肃杀,是苍凉,以及那种彻底的绝望。
-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典型案例 宗琪
患者:徐某性别:男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31日主诉:腰痛多年,加重4天,自述一吸气时腰痛不适。现病史:患者既往腰痛病史多年,4天前述因受凉诱发腰痛加重,在青岛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显效果,迟迟不愈。
-
口干口渴鼻塞案,4剂效。 李高勤
杨某,男,32岁。分析:1.患者怕冷,鼻塞,清鼻涕为表证。反馈:患者服药4剂后,眼睛干痒消失,口干口渴缓解,怕冷基本消失,多汗明显缓解。
-
浅谈一例夏季胸闷案与《金匮》胸痹 代民涛
由其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胸闷,尤其提到是左胸,并伴随有隐隐作痛,我想到了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记载的一个病:胸痹。等开学了,这个学生就要开始学习《金匮要略》了。
-
杂病诊治(二十四) 张宝华
王某某,女,55岁。慢性胃炎,甲状腺术后,慢性咽炎,神经性头疼,中耳炎,鼻炎等疾病。
洋洋篇幅,必是精研所得,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