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杏二陈汤化裁治疗咳嗽经验介绍

2020.12.25 42阅读 评论数 1 2
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多年来, 笔者临证以前杏二陈汤加减治疗咳嗽, 获得满意疗效, 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特整理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咳嗽多因痰或肺气不利而致, 与肝、脾、肾有关, 尤其与肺脾关系最为密切, 正如《素问· 咳论》所谓五脏六腑之咳“ 皆聚于胃, 关于肺”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干肺, 均可引起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而作咳。外感咳嗽属邪实, 外邪犯肺, 肺气不利, 变津为痰, 故咳; 内伤咳嗽属虚实夹杂, 多因湿阻中焦, 水谷之精不能养肺, 聚生痰浊, 上干于肺, 久则肺脾气虚, 气不化津, 更易生痰, 此即“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其中, 痰浊阻肺为病之标, 脾湿生痰为病之本, 故临床中,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常相互为病, 因果相关。

2 方药组成

临证止咳宜分清寒热、虚实, 标本同治。具体可以健脾燥湿、理气和中之法治其本: 以宣肺降气、止咳化痰之药治其标。

笔者临证以俞慎初的“ 前杏二陈汤” 为基本方, 药由前胡、杏仁、陈皮、半夏、获荃、紫苑、款冬花、浙贝母、桔梗、甘草组成, 全方具有理中燥湿、宣肺止咳之功。因肺失宣降, 气逆则咳, 故宣肺止咳为治咳关键。前杏二陈汤中桔梗开宣肺气; 前胡、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宣降相伍, 以利肺气; 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与杏仁相配, 一散一降, 善清肺中痰热: 紫苑、款冬花二药为伍, 止咳化痰效佳, 为治“ 标” 之药: 二陈汤长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乃治“ 本” 良方。综观全方, 药味平和, 不温不燥, 宣肺不忘降气, 除痰兼顾标本, 使肺气得以宣降,痰湿得以尽除, 则诸症愈、咳嗽止。

3 典型病例

1 风寒袭肺

案例1 : 患者, 女, 27 岁, 2 008 年3 月16 日诊。咳嗽2d ,咳声重浊, 咯痰稀薄、量少, 鼻塞, 流清涕, 伴头痛无汗, 纳可,二便调, 舌淡, 苔薄白, 脉浮。证属风寒袭肺, 肺气失宣。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处方: 荆芥8g , 防风8g , 前胡10g , 杏仁8 9 , 陈皮6 9 , 半夏9 9 , 款冬花8 9 , 浙贝母10 9 , 桔梗6 9 ,辛夷8 9 , 蔓荆子6 9 , 甘草3 9 。每日l 剂, 水煎服。3 剂而咳止。

按: 本案处方是以基础方去紫苑、获荃, 加荆芥、防风、辛夷、蔓荆子。因紫苑长于化痰、获等利湿, 而本案患者以咳为主, 且痰量稀少, 故去紫苑、获荃。方中加荆芥、防风疏风散寒;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蔓荆子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诸药合用, 共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

2 风热犯肺

案例2 : 患者, 男, 35 岁, 2 008 年9 月7 日诊。咳嗽较剧,连续不断, 痰黄质粘, 不易咯, 咽红, 口干, 纳可,二便调, 舌质稍红, 苔薄黄, 脉浮数。证属风热犯肺, 肺失清肃。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处方: 桑叶8g , 菊花8g , 前胡10g , 杏仁8g , 陈皮6g , 半夏9g , 款冬花8g , 桔梗6g , 浙贝母10g , 批把叶8g ,黄答6g , 玄参10g , 甘草3g 。每日1 剂, 水煎服。3 剂而愈。

按: 本方以二陈汤燥湿化痰: 加桑叶、菊花疏散风热: 前胡、杏仁宣肺降气止咳; 玄参凉血利咽; 批把叶、黄答清热豁痰。虽然方中黄琴清热解毒效佳,但用量不宜过多, 因其性苦寒,寒性凝滞, 药量过多则痰凝更甚, 愈不易咯。款冬花、桔梗、浙贝母清热润肺豁痰。诸药合用, 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

3 风燥伤肺

案例3: 患者, 女, 26 岁, 2 0 07 年6 月29 日诊。咳嗽短促,干咳无痰, 时有咯痰、量少, 口干, 咽痒, 纳可, 二便调, 舌红, 苔薄黄少津, 脉细数。证属风燥伤肺, 肺失清润。治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 百合15g , 桑叶8g , 薄荷叶6g , 北沙参10g ,桑白皮10g , 前胡8g , 杏仁8g , 陈皮6g , 半夏8g , 浙贝母10g ,桔梗6g , 蝉蜕6g , 甘草3g 。每日1 剂, 水煎服。5 剂而咳止。

按: 本案以基础方加桑叶、薄荷叶疏风解表; 百合、北沙参、桑白皮滋阴润燥、清肺泻热; 蝉蜕疏风利咽、收敛肺气。

此类患者若肺阴亏耗明显, 亦常与生脉散合方, 其滋养肺阴之效颇佳; 若肺热雍盛明显者, 常与泻白散合方, 并以桑白皮、地骨皮为主药, 重在清泻肺热; 若患者口干较甚, 加天花粉、玉竹、天冬等养阴生津。

4 痰浊塑肺

案例4 : 患者, 女, 25 岁, 2 0 08 年3 月12 日诊。患者咳嗽1周, 痰多、不易咯, 咳声重浊, 痰出咳平, 色白质粘, 纳少, 二便调,舌质稍红, 苔白微厚, 脉滑。证属痰浊奎肺, 肺失宣降。治宜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处方: 茯苓12g , 陈皮6g , 半夏9g , 桔梗6g , 杏仁10g , 前胡10 g , 浙贝母10 g , 紫苑8g , 款冬花8 g ,桑白皮8 g , 白前9 g , 甘草3 g 。每日1 剂, 水煎服。5 剂而愈。

按: 本案患者因痰白量多, 故以基础方加白前降气化痰: 桑白皮有清热涤痰之功, 痰逐则诸恙除。此类患者若伴胸痛、胸闷不舒者, 加瓜萎皮、积壳、厚朴、郁金、丝瓜络等宽胸理气、和络止痛; 伴喘者加蜜麻黄、草劳子、紫苏子、莱旅子等宣肺平喘; 喘甚者加旋覆花、山茱萸等降气平喘、补肾纳气; 痰热互结, 痰黄如脓者, 加黄答、鱼腥草清热化痰。

5 肺气虚弱

案例5 : 患者, 女, 28 岁, 20 08 年5 月n 日诊。患者咳嗽半年余, 时断时续, 声低无力, 咯痰清稀、量少, 倦怠乏力, 纳差,大便2 日一行, 舌淡, 苔薄白、边有齿痕, 脉细。
证属肺脾气虚,肃降无权。治宜补肺健脾、益气止咳。

处方: 生黄茂巧g , 太子参12 9 , 漂白术8 9 , 获等10 9 , 前胡8 9 , 杏仁8 9 , 陈皮6 9 ,半夏9 9 , 浙贝母10 9 , 紫苑8 9 , 款冬花8 9 , 桔梗6 9 , 瓜萎巧g ,甘草3 9 。每日l 剂, 水煎服。7 剂而咳止。

按: 本方用四君子汤加黄茂健脾益气, 寓“ 培土生金” 之意, 意在恢复肺脏肃降功能, 使肺气畅利, 无以作咳。笔者认为,临证治疗咳嗽宜重视患者大便通利与否,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腑通畅, 则肺气亦通畅, 本案处方中加瓜萎润肠通便、通腑顺气, 气顺则痰消, 亦即此意。若为久咳者, 可加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 伴腰膝酸软、耳鸣眼花者, 则酌加补肾纳气之品。

4 体会

外邪犯肺, 病情转变较快。如风寒袭肺, 药未尽剂, 即可化热而转为热证, 此时宜酌加清肺之药。临床中, 病情常常寒热错综, 虚实夹杂, 治疗当分清阴阳寒热、虚实标本, 因势利导, 使肺气宣畅, 则咳嗽自止。祛痰与顺气在咳嗽的治疗中相辅相成。正如虞传《医学正传》中强调“ 欲治咳嗽者, 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 必以顺气为主” 。

其中, 祛痰既要清除已生之痰, 又要杜绝生痰之源; 己生之痰上渍于肺, 须治标; 湿阻中焦而生痰, 则须治本。另外, 可在祛痰剂中配伍理气药, 寓“ 气顺则痰消”之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本方属于比较平和的方剂,治疗起来虚实皆可用之,运用得当确实可以起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2020-12-25 04:35 评论数 0 3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不寐病案一则 曹雪盼

    治病应以求本如遇疑难杂症还需以脉凭证患者之前多遇之医多以症对症以补为主故中焦气机阻滞更甚病情更甚故治病之法需小心谨慎。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证已解,而身犹热,咳不已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生姜人参(三两)大枣甘草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剂量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化裁:1、咳多可加橘皮;2、热甚者可加生石膏;3、咽痛可加桔梗。

  • 降压足疗方 曹雪盼

    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使上亢之虚阳,上逆之气血下行,疏通经络气血,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生理状态。双足部有诸多穴位,其中有不少穴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同时足底部的心区、肝区、肾区等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降压作用。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