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是心脑的桥梁
颈项,俗称“脖子”。颈,从“巠”(绷直)从“页”(人头),表示(头向上伸直后看到的)头、身连接处,多指脖子之前、之侧。项,从“工”从“页”,指头后部(用以劳作之处),多指脖子之后。激情昂扬之时,你无论想“高歌”还是“向天歌”,“引颈”和“曲项”所表达的都是一个姿势状态,都是伸长脖子(项部屈曲)。脖子还有一个别称叫“领”,“领”字从“令”从“页”,“令”有连接之义,亦有命令的内涵:下达命令--仰;听从命令--俯。

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认为,头是天,是神居住之所,身体是地,是世俗生活的领域,颈项即是连接天与地、人与神之处。西方心理学认为,头(脑)是意识和自我之所在,身体是无意识和本我之所在,颈项即是连接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本我之处。
人体生命科学认为颈项还是连接脑与心的枢纽,而脑是神之体、心是神之用,颈项作为心脑的桥梁,神性意义可想而知。具体而言,头部动作的神性体现基本都是靠脖子来完成的--无论是仰望中的“问天”、祈神、高傲、勇敢、自我、发呆,还是俯首下的“视地”、谦卑、顺从、懦弱、思考。
气血必经之地《黄帝内经》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人体所有的经脉都要上达头面,那么相对狭细的脖子即是必经之地,经脉中的气血在此处流通得既旺盛,又急促,脖子也会变得敏感。成人亲吻脖子多会激发冲脉气血而产生性的冲动,姑娘们也常常会佩戴项链以展示其性感。

“脸红脖子粗”说的就是颈项处的气血因生气或其他原因而受到了阻滞。颈项若不通顺,头脑的气血供应即会缺失,神性的发挥即失常;若完全阻滞,比如“上吊”,绳子套住了脖子,元神即会抛弃身体而出走,人的生命也会就此结束。当然,“上吊”不仅勒住了心通脑的经脉,还“扼住了命运的喉咙”。颈项之前,是咽喉的领地,咽连口,通地气,喉连鼻,通天气,咽喉是天地之气交汇之所,是人体内部(口鼻是外部)接收天地之气的要道,关闭或切断咽喉,人与天地即分离,生命也将停止。喉咙是脖子的主人,是命门所在,也是修身的门径。咽喉两侧有穴位叫“人迎”,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于人”之功。
养心修性的关键节点
瑜伽修炼“七轮”中的“喉轮”即位于颈项底部喉咙处,据说能使行者证得报身(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瑜伽理论认为,喉轮若阴塞,会让人产生内疚感,以掩饰不敢面对的错误,同时自尊心也会降低,若能治疗喉轮左部,性格也会改变过来。

因于颈椎的存在,颈项就不仅仅只是枢纽,还是一种支撑--是身体承载头脑的柱子,也是“地承载天”的人体落点,项后连接头颅之处有一个穴位,叫做“天柱”,它是改善大脑供血最有效的腧穴之一。除了支撑,颈项还需具有灵活性,古人读书(背书)多是摇头晃脑,是在形体上保证颈项的屈伸、摇转功能的正常,以利头部神性作用的发挥。当代年轻人似乎自我意识更强一些,有的也缺少敬畏之心、恭敬之心、孝顺之心,所以,在形体上头颅也往往低之不下,这便是现代人所常见的颈椎病症状。“性理致病”学说认为,得颈椎病的人多有“亢上”之心,常常反参自己对父母、长辈、领导、国家有无“亢上”之心,可以疗愈颈椎病。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应于春气,五行属木,为肝所主,脾气急、肝火旺,或生闷气、肝气郁结的人,颈椎也往往不太好;脾、肾、心、肺之气也同时养护颈椎,过多的消耗脏腑之气,也不利于颈椎的养生。反过来说,颈椎不好,也影响五脏之气的运行。颈项形体养生,不仅对头脑神性,对人体生命之本的呵护亦有重大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养“项”:
保养肝、脾、肾之气,以使水能涵木,土能固水;保护颈椎可灵活运动的能力,经常练习椎操(简单方法为颈部经常做前后最大范围的划圈运动);可经常拉筋,或瑜伽,或有利于颈部肌肉拉伸的导引之术。
二、养“颈”:
舒达肝胆气机;养护脾胃,少食油腻之品,预防痰结于颈;经常敲小腿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循行疼痛处;

可以适时亲吻,但亲“刎”就不要有了,在亲吻时,禁止卡住“人迎”穴之处的动脉搏动处。
(2)颈椎的保健方法:
脖子,是连接人体和脑子的桥梁。如果脖子出问题,头自然就不好,头晕头痛,脑血管压力忽高忽低……很多人活血的药物吃了没用,也是这个问题。药不对症,病症没查清楚。不过,脖子的问题难治是医学界的共识。第一、因为颈椎上面很多神经,开刀动坏了很容易有各种各样无法预知的后遗症。
第二、等发现脖子有问题了,一般都是拖成大问题了。传统的预防方法是按摩,但预防比较难,如果不是有相关知识的人也容易按坏脖子。
今天这个方法,可以在睡着的时候保护颈椎,保护我们的健康。只要用黄豆,做一个黄豆枕头。

黄豆枕头真有这么好吗?
黄豆灌在枕头里面的好处主要有三方面:
一、不需要你动,整夜自动有效按摩枕着黄豆枕头睡觉,黄豆就可以有效按摩到我们的颈部。并且,黄豆会自动堆成一个适合颈椎休息的高度,这能让颈椎放松下来。
二、与人体骨骼硬度相似,不怕按出毛病黄豆的韧性也与人体骨骼的软硬度相似,对颈椎的生理曲度有支撑作用。加上黄豆的滚动,可对颈部小关节的紊乱和韧带、肌肉痉挛产生良好的按摩作用。心血管,我们要通过平时的用药、锻炼、饮食来保护。
而脑血管的保护相对难一些,主要因为脑血管有两大特点:
第一:低温是血管最怕的事,而头部自身无法很好地保温,除了戴帽子。
第二:头部的血管相对独立,中间有个“桥梁”脖子。脖子不好,脑部的血管自然就不通,很多人脑血管有问题,其实是颈椎的问题,属于颈源性的。黄豆枕头睡下去,就能很好地保护脑血管的供血桥梁--颈部。

黄豆枕头制作方法
1、买3-4斤干燥的黄豆。如果黄豆不干燥,可以晒一下,也可以把黄豆在锅里炒热,然后自然晾凉,这样可以避免虫蛀和发芽。
2、找一块布,反面对折成为一个长度约50厘米、宽度约20厘米的布袋。封好以后,再反转到正面,这样不会漏豆子。
3、把一端用绳子扎紧,然后把放凉以后的黄豆放进去,留一些空间,让黄豆更加紧实。

4、再把另外一段也同样扎紧,整个枕头就会呈现出枕头体的圆柱形。
黄豆枕头的软硬度,跟所装的豆子多少都是有关系的。做一个合格的黄豆枕头,大概需要两公斤豆子,主要是枕上以后感觉到舒适为准的。
效果:
黄豆枕的优点,在于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将其枕于颈部,可以完美地填充颈部与床铺之间的空隙,对颈椎起到良好的托垫作用,使之基本处于与床铺平行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使颈椎、颈部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非常有利于颈部疾病的预防。
黄豆枕头只是起到对颈椎的按摩和保护作用,并不能治疗相关疾病。把做枕头的黄豆换成绿豆、红豆或者黑豆,也有类似的按摩效果。关键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提高睡眠质量。

(3)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近八年来我院在临床上采用【镇江膏药】+【4号杨氏疗法】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综合征,具有芳香开窍、透入骨髓、软化血管、消炎止痛,改善循环、减轻压迫、缓解痉挛之功效,疗效显著,穴位剂皮肤给药,直达病灶,长期穴贴无副作用,是纯天然绿色疗法。
(4)颈椎的食物疗法:
1.川芎白芷炖鱼头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鱼头1个,姜、葱、盐、料酒各适量。川芎、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头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姜、葱、盐、料酒、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熟。一天吃一次。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2、天麻炖鱼头10克天麻,1个鲜大头鱼头,3片生姜。将天麻、大头、生姜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调味。能补肝肾,祛风通络。适用于颈动脉颈椎病。

3、葛根锅猪脊骨葛根30克,猪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猪脊骨切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汤。喝汤和肉通常是有效的。能益气养阴,舒筋活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桑枝煲鸡老桑枝60克,母鸡1只(约1000克),少许盐。鸡洗净,切成块,和老桑枝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汤,调味,喝汤吃鸡肉。能补肾精、疏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生姜粥粳米50克,姜5片,连葱几根,米醋适量。生姜捣碎,与米饭一起煮。粥将煮熟,加入洋葱、醋和食物,以祛风散寒。适用于太阳经络不利的颈椎病。
6、川乌粥生川乌12克,香米50克,慢火煮熟,姜汁1茶匙,蜂蜜3茶匙,搅拌均匀,空腹啜饮,散寒通痹,适用于经络瘫痪型颈椎病。
7、杭芍桃仁粥杭州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将白芍水煎取500毫升,再将桃仁洗净捣碎成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两汁。饮用此粥可活血、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8、葛根五加粥葛根、薏米、粳米各50克,刺5加15克。所有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5加先煎取汁,与剩余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武火煮,用文火煮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可祛风除湿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
9、木瓜陈皮粥木瓜、陈皮、丝瓜络、川贝母10克,粳米10克。将原料洗净,先煎木瓜、陈皮、丝瓜络,去渣取汁,加入川贝母(切碎),加入适量冰糖。化痰、除湿、通络,适用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10、参芪龙眼粥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各20克,粳米50克。将原料洗净,将党参、黄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煮沸,加入桂圆肉、枸杞、粳米,文火煮粥,加入适量白糖。能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的颈椎病。
11、参枣粥人参3克,粳米50克,红枣15克。将人参粉碎成细粉,将大米和枣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武火煮沸,用文火煮成粥,然后加入适量的人参粉和白糖,可补充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的颈椎病。

12、薏米赤豆汤薏米和红豆各50克,山药15克,梨(去皮)200克。将所有原料洗净,加入适量水,用武火煮沸,用文火煎,加入适量冰糖。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13、姜葱羊肉汤羊肉100克,葱30克,姜15克,枣5克,红醋30克。所有原料加水,做一碗汤,每天吃一次。能益气、散寒、通络,适用于经络瘫痪型颈椎病。
杨家强主任供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以上是关于“苓桂术甘汤”和“茯苓甘草汤”的相关条文!碍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对这条不再展开去讲,只是记得类似“身瞤”、“身摇”的症状是跟“伏饮”有关的! -
孩子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 谢江强
我觉得弹钢琴已经成为孩子的噩梦了。肝和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肝气不舒的孩子,脾胃肯定受伤。要想调理好孩子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补养脾胃就要贯穿整个的治疗进程。所以,孩子的整个脊椎,包括两侧的神经发育得不够协调。孩子长大以后,左右脑的发育也不一样了。 -
3剂中药治愈“食物过敏”案 宗琪
诊断:食物过敏处方: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1剂方组:桂枝12g赤芍12g生甘草10g生麻黄10g苦杏仁12g生石膏45g刺蒺藜10g荆芥10g防风10g当归10g牡丹皮10g生姜3片大枣3个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就要开始对某些条文进行比照研究,逐字逐句分析理解,逐步领回仲景经方思想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天,小编会利用自己薄弱的理论基础为大家试着介绍自己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几个具有对照意义的经典条文……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2 张训景
吕某,男,46岁,2024.05.11就诊主诉:食凉及辛辣腹泻腹痛2周。2024.06.01复诊挺好,上周因劳累后腰痛,现腰部隐痛不适。大便日1次,成形。告知无明显不适可暂停中药调理。需长期调畅情志、饮食注意方可。总的来说,在治疗上不宜过分依靠药物,因为大 -
经方加减治“打嗝伴胸闷汗出2年”案 宗琪
患者:周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6日主诉:易隔气伴胸闷2年余。 -
伤寒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治失眠背凉案 宗琪
诊断:失眠,痹症处方: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5剂方组:葛根60g麻黄5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6g茯苓20g党参15g生白术30g制附片15g远志15g焦神曲10g生黄芩15g生姜3片大枣5个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 -
头晕目眩医案一则 曹雪盼
阳明是正邪斗争的极期,主要反映胃肠病变。多由太阳病治疗失误,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燥结成实所致,或因燥热之邪直犯阳明而成。该患者属于阳明太阴合病,治疗清热温中并用方可。 -
经方实验录之亚健康状态 张宝华
董某某,男43岁。既往有鼻炎,性功能下降等病病史。年末时值立春,春阳生发,素来劳累心身,精气耗于前,适值少阳生生之气生发,无以为基耳。
最新文章
-
经间期出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经间期出膏方调理心得血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者。病机主要源于人体阴阳转化不协调,损及冲任,不能固摄血海,血溢于外,导致经间期出血。
-
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以婊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陈鹏
没本事的人/负能量的人总喜欢指责别人,从别人身上找错误的原因,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要三省其身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陈某某,男,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11月6日初诊。“口舌干燥,口渴喜冷饮,饮水较多”,这是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斑秃就是肾虚了吗? 王晨阳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完全是一个气血阳都损伤的一个脉象。辨证选取真武汤治疗。所以用真武汤中的白术固护脾胃。又选取桂附地黄丸善后服用。。。。。。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