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2023.09.10 594阅读 评论数 5 28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这个条文说的是一个得了太阳表证的患者此时的脉象还是“浮脉”,这说明病位还是在表,在里不虚的情况下还是主张用“表解法”的!


 而医生却错误的选择了用“火法”(类似熏蒸、火罐、汤熨等温热类物理疗法)去治疗,患者在此过程中出了很多汗,因为“汗”是人体“津液”外出的一种形式,所以会出现“津液”不足的表现,这就是“亡阳”!


 再者“火法”的温力会由外达内继续损伤阴液,此时会造成体内“阴不足而阳有余”,阴虚则虚阳浮于上,此时坎中阳离位而水无以制遂生痰饮,痰饮内生蒙蔽君主则心神不安、失眠等等!仲景告诉我们可以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救逆汤”治疗!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6.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此条也是经过“火法”治疗后大伤津液继而出现类似“惊狂、卧起不安”的表现,所以亦可以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 (去皮)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牡蛎 (熬) 五两 蜀漆 (洗去腥) 三两 龙骨 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此方可以被看作是“桂枝汤”化裁而来,亡阳后阳虚而阴无以制,所以去养阴液的“芍药”以防滋腻,加“蜀漆”除阴气以除痰饮,再添“龙骨”、“牡蛎”镇降虚浮之阳,故阳得补而阴自可除,浮阳得镇而精神可安!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3520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6月23日初诊。其实元胡郁金汤在本案中只是善后,真正让疼痛消失无影无踪的是黄帝内针。

  • 下肢水肿医案一例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浮肿多年加重30天现病史:胃纳可,夜寐一般,大便正常。双下肢浮肿,尿白蛋白阳性,小便隐血阳性。既往双下肢浮肿多年,乃肾阳不足,阳虚气化无权致水湿停聚,日久造成尿蛋白及尿隐血阳性。复查尿液分析:尿白蛋白+1,隐血+1.双下肢浮肿减轻。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桃核承气汤 李华歆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 四逆散1 李华歆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