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验方鼻炎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二例实录
林锡某,男,55岁,江东人,2017年2月18日初诊,过敏性鼻炎二十多年,近期加重,晨起喷嚏不断,流清鼻涕,鼻塞。饮食、睡眠及二便无明显异常。舌淡苔簿白,舌边有齿印,脉左寸沉弱、左关浮细软、左尺沉细,右寸沉软无力、右关浮虚、右尺浮紧。拟鼻炎汤: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防风9克、细辛5克、薄荷9克(后下)、辛夷花15克、苍耳子15克、乌梅6克、诃子肉6克、地龙6克、升麻9克、石菖蒲15克、甘草9克。5剂。
2月28日二诊,因工作忙而忘了及时就诊,己停药5天。自从服上方5剂后,感觉良好,早晨打喷嚏次数减少一半以上,鼻塞及流鼻涕均明显减轻,停药期间也未见症状加重现象,甚为高兴。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
3月3日三诊,症状基本消失,只有在冷风吹来的时候才偶尔有喷嚏,上方继服5剂。
3月14日四诊,因无明显不适所以忘记及时复诊,近二天来大便溏,(每天一次),余无特殊,拟原中药方加淮山15克、白术10克。继服5剂。
3月18日五诊,已无明显不适症状,大便也已经正常,诊其两寸口脉仍沉细,余无特殊,为巩固疗效,拟如下处方以巩固。处方:淮山15克、白术10克、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防风9克、细辛5克、薄荷9克(后下)、辛夷花15克、苍耳子15克、乌梅6克、诃子肉6克、地龙6克、升麻9克、石菖蒲15克、甘草9克。5剂,每天1剂,水煎服。
治验病例二:
陈培某,男,54岁,本村人,2017年2月20日初诊,过敏性鼻炎2年,近日加重,症状以打喷嚏为主,口腔有燥热感。用鼻炎汤加减: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防风9克、细辛5克、薄荷9克(后下)、辛夷花15克、苍耳子15克、乌梅6克、诃子肉6克、地龙6克、升麻9克、石菖蒲15克、甘草9克,黄芩9克,鱼腥草15克。5剂。
2月25日二诊,感觉有所改善,打喷嚏次数减少,口腔自感燥热现象已不存在,舌淡红,苔薄白。脉左寸沉细,左关浮细软,左尺浮软,右寸沉细软,右关浮细软,右尺沉细,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防风9克、细辛5克、薄荷9克(后下)、辛夷花15克、苍耳子15克、乌梅6克、诃子肉6克、地龙6克、升麻9克、石菖蒲15克、甘草9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3月3日三诊,好转,以前特别怕冷,四肢冰冷现象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原方继服5剂。
3月8日四诊,主诉效果很好,现在偶尔有点鼻塞,以前时有头晕和腰部疼痛的症状也随之消失。余无特殊,脉左寸、关浮细软,左尺沉细,右寸关浮缓略带弦,右尺沉弱。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
讨论: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可治又难治,中西医疗法皆是如此,改善容易治愈难。一个小小的鼻病,磨折着千千万万的患者,也枉费了无数医生的良苦探索。我不敢想象的是,很多名医名方所介绍的众多方剂中,真正能够达到根治的确是凤毛麟角。以上治验病例,虽然经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但难保今后不会再复发,上方是我从《中国民间疗法》杂志上学习而来的,在多年的众多经验方的应用验证中,该方算是比较有效的处方。该方从理论上讲对过敏性鼻炎是治标又治本的一张很好方剂,在缓解症状方面确有效验。该方的组方依据宗《诸病源候论》:“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由此可知:本病是由于肺气虚,藏有冷,卫表不固,寒邪凝滞鼻窍所致。鼻炎汤通过补肺脾肾之气以固其本,祛风散寒通鼻窍以治其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兼固表,为主药;以太子参补脾益气;山茱萸、杜仲补肾气,其中杜仲有提高免疫作用(王宇华,许惠琴,狄留庆.等.生杜仲和盐杜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抗疲劳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2):49~50.)三药同为臣药。佐以防风、细辛、薄荷发表祛风,温肺化饮,行气通窍;辛夷花、苍耳子散风寒、宣郁热、通鼻窍;乌梅、诃子敛肺气,止涕流;升麻、石菖蒲升举阳气,化痰开窍;地龙止痉镇嚏,抗过敏。使以甘草补中,调和诸药。本方组合,既有补肺、脾、肾三脏之气,又有祛风散寒,通利鼻窍的作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根据治疗医案对“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提出一点理解! 黄阁
《黄帝内经素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根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我构想出一个故事:冬天北方寒冷,在人还能接受的范围内大家居家不出(表)。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五十八)单纯疱疹性唇炎 钱开达
善持堂最近用引火汤加减治愈了一位疱疹性唇炎患者。患者女四十六岁。西医认为疱疹性唇炎无法根治,因病毒潜藏在体内,稍有不当便会复发。善持堂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审视,认为疱疹性唇炎终属热毒为患,如能去其热毒,比如釜底抽薪,何愁唇炎不愈?因疗效显著,深受后世医家推崇。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的共同之处就是二者在治疗上都是“刺期门”,不同之处是前者根据症状被称为“纵”,而后者则被称为“横”!因为二者的关键之处均在“肝”(胆),所以在治疗治疗上都用“刺期门”来调解脏腑之间关系,由此可见体会仲景思想! -
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恶变患者的诊治 蔡乃亮
王某男61岁西医诊断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恶变2024年01月07日首诊续方中医证型:反复上腹部胀满、嗳气反酸,纳差,口干舌燥,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药方:麸炒苍术12克麸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木香6克阳春砂6克陈皮6克柴胡7克蒲公英15克太子 -
一剂见效—“咳嗽、咽痛伴黄稠痰3天”案 宗琪
患者:郭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4日主诉:咳嗽伴咽痛3天。 -
血府逐瘀汤合炙甘草汤合陈皮枳实(橘枳姜汤)治疗心慌乏力案 张训景
检查亦无明显检查。现乏力全身不适,自觉胸部压迫感。患者效果良好,无不适感,原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对照条文”!《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在用药上也是“一药之差”! -
神医 李华歆
每个患者其实都需要医生去安慰……而中医探寻“病根”的过程是离不开“望闻问切”的……其实哪有什么神医,有的就是真诚对待患者的仁心……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
梅雨 陈鹏
梅雨文/陈鹏2024.6.19那随风飘扬的细雨绵柔且长像极了遥不可及的爱情雨落在肩上如蝴蝶停留在花瓣将爱轻轻传递垂柳锁在江南的烟雾中蛙也不住鸣那是一场自编自演的梦或雨或泪那桥上落魄的身影早已没了魂河里的鱼儿会不会被雨滴打疼那是一条河流的眼泪岸边的山色青朦朦 -
端午安康话消渴 张宝华
今日佳节端午,粽子配白糖或者蜂蜜是其绝也。传统中医学称本病为“消渴症”。
最新文章
-
月经来了,中药还能继续吃吗? 于军
今天中午,一位患者给我发信息,来例假了,问我中药还能继续吃吗。此外,每位患者的血瘀程度不同,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服用时长不同,化瘀效果可能因人而异。若月经来时,所购中药一两天内能吃完,接着吃完,待月经过后,复诊。
-
桑叶性寒,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李家合
桑叶的第三个作用在于其能够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功,所以能够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合用,例如羚角钩藤汤。现代研究表明,桑叶能够对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的作用。
-
肺癌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对于肺癌手术后或化疗后,或是晚期体质虚弱、不任手术和化疗的病人,膏方是较好的选择。
-
经方实验录之头痛头晕 张宝华
韩某某,男,53岁。初步诊断:1、头痛;2、眩晕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观其脉证乃阳虚血淤之证,与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药对证续服之。
-
失眠膏方调理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不寐医案72陈某,女,56岁。医案73周某,女,53岁。二诊,大便仍溏,两腿乏力,加强补脾肾之品,原方加山药20g,莲子肉10g。
-
无尽的孤独 陈鹏
无尽的孤独文/陈鹏2024.2.1灵魂就像一直断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无依无求冬夜的寒风吹打双颊桐君山对面是万家灯火我就像一个幽灵在流浪中打发岁月天上没有星星更没有云彩孤独的心曾经在无边的黑暗中苦苦挣扎抑郁的灵魂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漫无边际的游荡寂寞在开花心中一片
-
中老年人适合服用膏方吗? 谢江强
中老年人尤适于服用膏方。中老年人长期使用膏方,不但可以多病兼顾,还可以全面调理以延年益寿。中老年人的膏方调理一、衰老衰老又称老化,是指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心理行为上的退行性改变,即所谓生理性老化。
-
性胆囊炎的调理心得 谢江强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病变,绝大多数病人都伴有胆囊结石,或由亚急性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引起。极少数慢性胆囊炎是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