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经方三证思想
经方范畴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笔者认为经方的范畴不应该只局限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二部书,其范围应该扩大到后世出现的任何具有经方诊疗思想的医书,比如《千金方》、《小品方》及后世温病思想的一些优秀著作等等,笔者认为经方诊疗思想是在“天人合一”朴素思想下发展出来“脉证”、“方证”、“药证”三者高度结合的精准辨证诊疗体系,所以任何符合这一思想的理论都属于经方诊疗思维范畴!
经方“脉证”思想
“脉证”思想作为经方诊疗体系的关键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证”为“脉”之本,“脉”又为“证”之根,二者不可以分离,即使相似的“证”(症),因为患者“脉”的不同,其意义也截然不同,比如《伤寒论》第71条所载: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以上二条描述的患者从症状上都有“小便不利”,且二者都有类似“渴”的症状,如果单纯从“证”(症)上去看几乎看不出来明显分别,但是如果结合“脉象”上去分析则可以说明问题,前者见“脉浮”提示的是“表证未罢”,而后者“脉沉”则代表的是“水饮内停”,二者病机显然不同,所以最后的治疗当然也就大相径庭! 此外,还有很多“脉”同“证”异的情况,比如同样是“脉浮”,如果在“太阳病”里可能提示的就是“表邪未罢”,其治疗上仍当从表解,而如果在“阳明病”里见到“浮脉”,提示的意义可能就是“里热壅盛”,而治法上则当以清热为主,如此提到“脉”与“证”关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当前很多人重“证”轻“脉”,临床上往往是过度相信自己看到的……患者自己说的……检查报告写的等等……,而不结合“脉象”去分析问题,很显然这是不对的,同样一个“口渴”在不同“经”上意义就可能不同,如果“重证轻脉”就会导致医生盲目自信的去“想当然的看病”,自己觉得患者是什么“证”就是什么,这与“闭门造车”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种情况:还有一部分人过度的抬高“脉”的地位,甚至自封“某某脉神”,临床为了迎合患者的猎奇心理,诊病时先炫耀自己所谓的“脉技”,先把脉然后借此推断患者的症状,这样哗众取宠似的诊病行为其实是极度不负责任的。首先,我承认单纯从“脉”去推测疾病的发展趋势确实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如果单纯靠“脉”来诊断就是大错特错了,前面说的“同脉不同证”的情况,如果不认真的听患者所述的症状,只看脉,根本做不到“脉证结合”,这样诊断就可能不准确,如果在诊断都不准确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到“对证下药”呢?即使短时间有了效果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这样的诊疗行为既不利于患者治疗,也不利于医生水平的提高,这是实在不可取的! 此外,所谓的“脉证”并不是仅指“脉象”,其实也包括了“腹诊”、“望舌”、“闻声”等等有效诊断手段,《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有很多对诊断方法的描述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总之,“脉证”是经方诊疗的重中之重,它是“辨证”的依据,更是“治疗”的关键,切不可盲目大意,敷衍了事!
经方“方证”思想
关于“方证”的描述是在《伤寒论》中“通脉四逆汤”方后提出的,其言“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此处的“病”可以理解为“证”,此“证”并非是狭义上的“症状”,而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脉证(症)”结合后继而得到的对患者病机的高度概括!比如我们熟悉的“太阳表虚”的“桂枝汤证”、“太阳表实”的“麻黄汤证”及其“少阳郁热”的“小柴胡汤证”等等! “证”的出现意味着医者对于患者疾病病机的明确认识,它为医者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而“方”就是针对不同“证”所设计解决问题的治疗方法,其中“方”中寓“法”,无“法”不“方”,以治疗“太阳表虚”的“桂枝汤”为例,其中“桂枝、甘草”以温固卫气,“芍药、甘草”以调和荣血,辅以“姜、枣”以增津液,如此配合则使“桂枝汤”具有“调和荣卫补津液”的作用,这正符合“太阳表虚证”的核心病机!打个比方,如果说“证”是一把一把的锁,而“方”就是开这些锁的钥匙,当然笔者并不提倡机械的“方证结合”,而是的是要结合患者不同的体质、心理、外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随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经方“药证”思想
最早的药物治疗应该是先民经过不断实践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比如吃了某个草能导致腹泻,那就用它来治疗便秘,吃了某个草后觉得身体发热,那就用它来治疗体寒等等,如此大量朴素的用药经验经过积累被流传就形成了最早的药书,其中最早的莫过于《神农本草经》,其形成代被公认为最接近仲景生活年代的,所以我们研究经方中药物理论以此作为参考最为得当! 所谓的“药证”简单来说就是在研究“药”与“证”的关系,比如“桂枝”一味在“桂枝汤”中取其“辛散温补”之力来“固卫气”,而用它在“桂枝加桂汤”中就是取其“平冲气”的作用来“降逆气”,此外,“桂枝”配合“茯苓”可以增加“化水饮”的作用,“桂枝”配合“麻黄”则可以增加“发汗解表”的作用等等! 且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有很多方后都有药物加减法,比如“小柴胡汤”中“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小青龙汤”中“若渴者,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等等,这些关于“药证”的描述非常值得研究的,“药证思想”的充分提现了古人因人而异、因时而宜、因地而宜的治疗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把医生治病看作是打仗,那么我想其中“脉证”就是派去前线收集情报的“侦察兵”,它能告诉你敌人在哪里……兵力多少……配备什么装备等重要信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将帅根据“侦察兵”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后研判出来的对应策略就是“方证”,它是针对敌人弱势,发扬我军优势的有效制敌策略,可以迅速扭转战局,而“药证”则是处置整个战争过程中随时出现变化的应对手段,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所以诊疗上更要“灵活变化”。
总之,经方诊疗思想是“脉证”、“方证”、“药证”高度结合的精准诊疗体系,我们青年中医要胸怀振兴中医的远大抱负,认真学习经方“三证”思想,把中医发扬光大!
(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假寐 陈鹏
假寐文/陈鹏医生2024.8.7我在红尘中假寐又在午夜中独醒江边的紫苏干了又枯在蝈蝈的哀鸣声中独步互相倾诉这世间的不平不爱的人可破情局无情的人可破全局可惜我做不到我企图抱着太阳的双脚却被群星嫌弃斗酒千觞未曾醉人生若梦愁断肠月满桐枝我还是满怀心事曾经的纸灰早 -
青灯古佛 陈鹏
青灯古佛文/陈医生2024.8.3朦朦的雨淋湿你的心那清冷的街左脚阿弥右脚陀佛无尽的沧桑那朝拜人的虔诚飞机离开了跑道心儿却远离了梦想清静的湖水在荡漾一呼一吸间的执念化为虚无的永恒饭入胃肠那是细菌的天堂青灯古佛是可怜人的归宿是善是恶是心之动呀阳明先生的心念六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子时(胆经当令) 张训景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有胆囊疾病的患者往往在子时容易出现不适症状。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子”在月份中又代表阴历十一月,强调的是用冬天的收藏来养生机。 -
产后睡眠质量差 谢江强
产后睡眠质量差及负面情绪产后妇女由于疼痛、哺乳乳房胀痛等生理原因,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导致心神不宁,夜眠质量差等表现。产后起居合理,入睡时间规律。 -
脾胃病或宫寒的忌口 陈鹏
1.不吃零食冷饮2.晚上少吃,或者是不吃3.每天七杯热水4.适当运动5.少熬夜6.不吃油炸食品/烧烤/夜宵7.保持心情愉快比吃药管用多了 -
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治失眠背凉案 宗琪
诊断:失眠,痹症处方: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5剂方组:葛根60g麻黄5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6g茯苓20g党参15g生白术30g制附片15g远志15g焦神曲10g生黄芩15g生姜3片大枣5个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 -
麻子仁丸 李华歆
小编临床治疗了几例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平时靠吃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也是比较平稳,但是他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乏力”,总觉得没力气,还有就是最严重的症状——便秘,有的患者几天也上不了一次,后来机缘巧合下找到小编看病,小编用了“麻子仁丸”加减效果良好!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案 张宝华
马某某,男,40岁。方药对证,首诊方加苍术续服之。故而处以半夏厚朴汤、四逆散、丹参饮合剂加减与之,药后效验来观之,甚是合拍,诸症得以减退,然则一叶轻拭,其根难挖,欲铲草除根须移性佚嗜,方可长治久安也。 -
更年期综合症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从中年到老年阶段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5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多表现为月经不调、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症状、神经精神性症状、新陈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症状等。 -
为什么疼痛门诊的女病人多? 于军
下午无事,我小结了近一个月的门诊情况,发现男性患者的就诊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35.4%。也就是说,我的疼痛门诊患者中约三分之二为女性。女性患有慢性疼痛疾病的比例更高、风险更大,有调查发现,在女性人群中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45%,而在男性人群中为31%。
最新文章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反复口疮,泻心汤合升阳散火汤治愈 陈玉佳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反复口疮,伴有口气,反酸,打嗝。思考过后,认为是阳明湿热,葛根芩连汤应该可以应对。服药四剂后,反馈口疮已经下去,心中窃喜此病随手治愈。
-
四逆散1 李华歆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
经方加减治失眠伴月经1月2次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脊柱矫正要趁早 钟金桥
2023年10月末,一九岁女孩拍片提示有脊柱侧弯,并无其他不适,整体呈胸腰椎中下段左凸侧弯,同时骨盆呈现左低右高姿态。2023年11月25日第5次复诊时带来复查X线,提示脊柱侧弯问题基本解决。
-
蛇串疮小记 张宝华
蛇串疮一、概念蛇串疮,中医又称“缠腰火丹”,西医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通常在儿童时期感染,引发水痘。
-
要懂得敬畏人体生物钟 谢江强
要懂得敬畏人体生物钟:调理慢性肠胃炎小张是个只要工作压力大了,或是因为出差在外饮食、居处不习惯,就容易便秘的人。人身体里有一个生物钟,时间到了就要进食、休息、睡眠、工作等,一旦打破其中任意一个规律,就会影响到其他。
-
中医视角下的肺结节 张宝华
三、临床表现肺结节患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想根除恐惧,先温暖自己的胆 谢江强
想根除恐惧,先温暖自己的胆先天胆子小的人,要练练胆子,克服恐惧感。所以,中医治疗受惊吓后引发的胆小怕事症状,主要从肝胆和心肾入手,柔肝摄魂,温胆镇怯,宁心安神,补肾壮志。
学习啦学习了
不错
望闻问切,神圣工巧,脉占个巧字,巧医时下能见者亦是寥寥无几了。
综合判断,缺一不可
能四诊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