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的10条注意事项

2021.08.27 828阅读 评论数 0 3
1、自己煎煮中药比医院代煎效果好一些。鼓励自己煎药。用什么锅?以砂锅最好,或者煲汤的锅都行,不要用铁锅铝锅。






2、煎煮中药前,可以浸泡1小时,便于充分煎煮。加多少水?一般以加水没过药物1-2cm为佳。






3、武火煮开,即大火。






4、文火煎煮,即小火。大火煮开后以最小的火保持沸腾状态。






5、煎煮时间长短和方药有关,解表的方剂煎煮时间短,10分钟即可,久煎会削弱解表的力量。常规药物20分钟即可。补益的药物可以适当时间长一点。






6、注意有无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特殊用法。比如阿胶需要烊化,不和其它药物一起煎煮。






7、煎煮中药有点类似于煮茶。一般一副药喝一天,可以上午煎煮一次,服一次;下午煎煮一次,服一次。也可以一次性煎煮两遍,兑在一起,分成两份,上午喝一次,下午喝一次。两种方法都行。






8、喝中药,不要凉服,要温服,与进食隔开半小时以上。一般早饭后服用,不空腹服。下午可以晚餐前,晚餐后都行。特殊药物除外。






9、特殊煎煮,医生一般会叮嘱交代,需要认真对待。比如附子大剂量时需要先煎,砂仁、薄荷等需要后下,出锅前5分钟加入等。






10、一些贵重药品,比如三七粉、鹿角粉等,一般不煎煮,而是用煎好的汤液送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振刚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陈鹏

    文/陈医生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正文【龙生润和膏,植物精华,药食同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如此,龙生润和膏还特别针对现代孩子的成长需求进行科学配方,让您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心慌胸闷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9月28日张某,女,74岁,初诊。主诉:乏力伴心慌胸闷14天。心脏内有两个支架。慢性子宫颈炎病史于今年五月份在中医外科服中药及中药涂擦治疗。因家务繁重致腰肌劳损,今年7月份在针灸科行艾灸治疗。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